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总会工作 > 活动专题

第二届圆桌会议系列报道之十三丨原晋霞:幼儿园教育如何重建未来公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03日
    来源:研究会

幼儿园教育如何重建未来公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幼儿园课程质量思考


图片

原晋霞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核心观点:

幼儿园教育应通过课程重建儿童与动物的和谐关系,以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动物伦理学启示幼儿园动物教育应尊重动物、善待动物,遵循基本利益优先原则与人的基本利益优先原则,以此正确处理人类与动物的利益冲突。

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动物课程质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第一,加强对动物伦理教育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二,将动物伦理教育纳入幼儿教育相关法规和文件中。第三,重视在科学、语言、艺术等多领域实施渗透性动物伦理教育。第四,采用多种方法实施动物伦理教育,直接接触和亲身体验是幼儿园动物伦理教育的主要方法,榜样示范与行为强化也是幼儿园动物伦理教育的重要方法。


图片


课程质量主要被理解为课程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程度。能否帮助幼儿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是衡量课程质量的另一视角。

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视角关注课程质量,一方面是因为基础教育是解决生态危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力量来源,另一方面是因为儿童期是养成生态可持续发展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幼儿园教育应通过课程重建儿童与动物的和谐关系,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探究相关问题,寻找关键原因

当前,幼儿园课程存在知识本位的动物“教具”观、娱乐取向的动物“玩具”观、人类中心的动物“原罪”观等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社会动物伦理水平整体偏低。在立法上,尚无针对非野生动物的保护规定;在宣传上,媒体报道、民俗文化等都存在动物伦理缺失问题。二是幼儿教师倾向于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观,认为人是道德关系的唯一主体。教师在显性概念层面持非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观,在隐形观念层面持人类主义中心动物观,行动上知行不一,教育上重动物知识教育、轻动物情感教育。三是幼儿教育法规性和指导性文件的关注不足。《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无爱护动物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无“爱护动植物”的具体指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无爱护动物的目标与典型表现,科学领域目标无相关针对性教育建议。


动物伦理学的理论供给

要想转变行动,必须用新理论武装。非人类中心主义将自然纳入道德关怀范围,是转变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助力。动物伦理学属于非人类中心主义范畴,专门研究人与动物的伦理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对待动物的道德义务和责任问题。

动物伦理学启示幼儿园动物教育应尊重动物、善待动物,遵循基本利益优先原则与人的基本利益优先原则,以此正确处理人类与动物的利益冲突。


幼儿园动物课程质量改进建议

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动物课程质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第一,加强对动物伦理教育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二,将动物伦理教育纳入幼儿教育相关法规和文件中,如在《纲要》和《指南》修订中列出相关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并给出具体教育指导。第三,重视在科学、语言、艺术等多领域实施渗透性动物伦理教育。第四,采用多种方法实施动物伦理教育,直接接触和亲身体验是幼儿园动物伦理教育的主要方法,榜样示范与行为强化也是幼儿园动物伦理教育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