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基会在中国 > 儿基会新闻

二十五年风雨与共,儿基会项目推动下的贵州学前教育发展和个人成长(下)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13日
作者:贵州省教育厅 谢旌     来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贵州省学前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除了近10年来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度投入外,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下简称儿基会)多年的专业引领、技术支持和陪伴,给贵州省学前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了最好的实践依据和理论支撑,也给予作为贫困省发展学前教育厚积薄发的勇气。

 

一、爱生幼儿园项目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2005-2010年“爱生幼儿园(Child-friendly kindergarten)”项目在贵州省实施。此项目旨在帮助幼儿园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创设环境、制计划、组织活动、评价儿童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3~6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做好入学准备。在项目理念的指引下,贵州省将儿童的关爱与支持、教育公平、尊重儿童等理念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环境建设、幼儿园评价等各项工作中。到目前为止,贵州省部分农村幼儿园依旧按照“爱生幼儿园”项目的指引开展教育教学。

 

二、“贵州省城市流动儿童和贫困儿童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解决城市“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

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大量农村人口进城,这导致城市的“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日益凸显,城市私立幼儿园收费高,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源不足,进城务工人员及贫困家庭送子女入园难,等等。由此也滋生了许多无证园。如何解决城市流动人口及贫困人口子女入园问题是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2019年“贵州省城市流动儿童和贫困儿童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在贵州省落地。项目所倡导的公平、关爱理念,与贵州省委省政府教育脱贫政策不谋而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在教育部、儿基会的支持下,贵州省进行了提高流动儿童与城市贫困儿童入园率和学前教育质量的探索尝试。

一是制定城市学前教育规划要充分考虑人口流动趋势。

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是阻隔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时科学预判人口流动趋势,将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列入城市新增学前教育资源主要考量因素。“十三五”期间,全省脱贫攻坚将边远农村192万人口搬迁到城镇,涉及3~6岁儿童8万余人。为了使这部分儿童进城后享受良好教育,政府新建了300余所公办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是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是要高度重视城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

城市流动儿童的家长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和陪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项目组深入家庭调研,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实际编写了《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与培训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围绕流动儿童家庭的教育需求进行设计,内容有亲子陪伴、家庭环境、儿童安全、教育方式、家园合作、自我成长等6个方面,共28个专题。2018年开始,24所公民办幼儿园、城乡幼儿园,1226位家长参与研发,2019年5月《手册》定稿。为了方便幼儿园做培训,除印制纸质《手册》700本外,还根据每一个部分制作了课件及《手册》电子版优盘700份,发放给各个市州。两次省级培训覆盖150名二级培训人员,其中包含各地教育行政人员、园所领导及一线骨干教师,由这些成员构成当地二级培训的骨干团队。

在项目区县的培训中,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会了一些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项目的实施得到参与者的普遍认同,有的家长和爷爷奶奶甚至在培训现场流下了眼泪。为了将成果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贵州省举办了全省范围内的培训,惠及更多的城市流动儿童和贫困儿童。

三是通过集团化办园和教研指导责任区带动幼儿园质量提升。

城市流动儿童和贫困儿童多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有的甚至在无证园就读。要从根本上关爱这些处境不利的儿童,必须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贵州省将这部分幼儿园纳入集团化管理和教研指导责任区,形成良性发展的共同体。为了推动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贵阳市云岩区53所公办幼儿园,结对帮扶8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改善办园条件、完善设施设备配置、全员培训、教研指导等方式,所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园质量在半年时间里得到大幅度提升。为了让更多城市幼儿园提供普惠服务,2019-2020年两年,贵州省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治理小区配套幼儿园747所,新增普惠学位16万个

 

三、“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内涵和质量

2011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贵州省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学前教育量的快速增长,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贵州在园儿童70%在农村,农村幼儿园特别是村级幼儿园规模小而分散,监管难度较大,小学化的问题较为严重。如何指导和规范农村幼儿园管理、提升办园水平;如何在继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同时,优化布局结构、完善保障体系、健全管理和教研机制、全面推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我省学前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省学前教育发展每到关键环节,都有教育部、儿基会的跟进支持。2017-2020年实施的“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就是我省探索如何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内涵和质量的及时雨。该项目旨在帮助贵州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机制,提高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推进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专业培养能力;实施贵州省幼儿园营养改善计划,建立营养改善计划指导监督机制。

项目在贵阳市、铜仁市、黔东南州、遵义市4个项目地区开展。项目不同地方根据当地实际,分别选择以“爱生幼儿园”课程、“安吉游戏”推广、“学习故事”实施等为抓手,帮助地方建立教研机制,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研究制改进农村幼儿园膳食营养管理的指导策略;研制了6个高专学前教育学科课程实施方案;为幼儿园配备一定的玩具材料,改善幼儿园的环境。

项目实施4年来,对我省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机制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取得的成效为政府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一)完善了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

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是按照国家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要求建立的一项制度,重在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2016年12月我省出台了《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全省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工作的通知》,教研指导责任区以县域优质幼儿园为依托,建立多个教研片区,教研工作覆盖区域内所有公民办幼儿园,推动幼儿园贯彻落实《指南》。2017年项目启动,那时《指南》已经颁布5年,但是农村大多数幼儿园对《指南》如何落地仍然一筹莫展,以最为省事的“小学化”维持着教育教学。教研指导责任区建起来了,但是,研什么?怎么指导?如何支持责任区的幼儿园提升能力和水平?这些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否则教育指导责任区的建设只能是形式和摆设。

“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的实施,帮我们解决了以上的困惑,为我省完善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项目市(州)结合实际确定贯彻落实《指南》的切入点,教育部和儿基会根据各地的需求给予支持。

贵阳市以新西兰“学习故事”的实践研究为切入点,开展贯彻《指南》的实践研究,借助“学习故事”的理论和实践,培养一支“有专业知识、有专业能力、有专业情意”的幼儿教师队伍遵义市以《指南》引领下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为切入点,开展《指南》贯彻行动研究;铜仁市以“入学准备”为切入点,开展山村幼儿园混龄班幼小衔接课程研究黔东南州从民族文化入手,以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游戏内容及游戏材料的开发及运用研究为重点,引导农村幼儿园关注本民族文化,开展低成本高效益办园的实践研究,实现文化传承与儿童发展的双重价值,探索少数民族地区落实《指南》的策略。在项目实施的进程中,各地又进行了调整,2018年,贵阳市、黔东南州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吉游戏”的学习与实践。

二是教育部、儿基会为项目市(州)派驻专家,支持各地贯彻落实《指南》。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爱华、安吉县教育局幼教科长程学琴(“安吉游戏”创始人)负责贵阳市和黔东南州的指导;深圳市教科所学前教研室原主任肖湘宁教授和吴慧鸣教授负责铜仁市的指导;天津师范大学梁慧娟副教授负责遵义市的指导;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负责流动儿童项目中凯里市、七星关区、碧江区的指导。每月专家到项目地区1次,每次1周。

三是专家指导基于各地需求提供支持,重点帮助各地培育示范样板,并以此为抓手进行教研指导责任区能力建设。

专家每次下点实地指导,当地教研指导责任区骨干人员随行现场观摩、学习、研讨,然后回到本园实施。下一个月专家来时,骨干人员又带着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前去研讨。虽然专家去的是一个点,但是由于有教研指导责任区的机制,带动的却是整个面。比如凯里市“安吉游戏”试点,带动的是整个市的公办幼儿园,成为全省学习“安吉游戏”的示范观摩点。

(二)创新机制,以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方式,实现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2015年,我省每个乡镇都至少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与此同时各地大力发展村级幼儿园,到2018年,各地新增村级幼儿园8000所,全省村级幼儿园所数占全省幼儿园总数的1/2村级幼儿园在园儿童数占在园儿童总数的1/3,部分村级幼儿园不足10名儿童,村级幼儿园小而分散、小学化问题较为严重,村级幼儿园的管理和质量提升刻不容缓。

肖湘宁教授为了帮助我省解决农村幼儿园监管难、质量低的问题,2017年开始在铜仁市万山区探索农村幼儿园管理模式,以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为依托,建立资源中心,辐射区域内所有村级幼儿园。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研究,成效显著。在这样的机制下,村级幼儿园成长迅速。2018年我省将建设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写入了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的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中,要求到2025年,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为了推进资源中心建设,2019年2021年,三年省级财政共投入8742万元建设资源中心1168个。2020年,项目支持贵州省在遵义市播州区、黔东南州凯里市召开资源中心建设推进会,为各地资源中心提供了示范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三)为我省安吉游戏推广和幼小衔接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部、儿基会派驻专家,重点在贵阳市、黔东南州指导“安吉游戏”推广和幼小衔接实施探索。贵阳市息烽县、黔东南州凯里市的“安吉游戏探索为目前“安吉游戏”在全省的推广积累了很好的经验。2019年在安吉县举办的“安吉·真游戏国际研讨会”上,凯里市第八幼儿园罗钊园长进行了经验分享。同时,黔东南天柱县、锦屏县、凯里市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了幼小衔接的探索,为全省农村、城市开展幼小衔接提供了实践样板。


1996到2020年,教育部、儿基会用项目支持发展的方式陪伴了我们24年,这24年我省新增在园儿童123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增加到90.3%专任教师增加了81846人。我个人也因学前教育工作成绩突出2007获省五一劳动奖、2020年获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