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师幼互动

为幼儿的好奇心开道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9日
作者:丁然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逗逗和爸爸一起观察蚕宝宝如何吃桑叶。 朱恺 摄

一天,逗逗带了一盒蚕宝宝来园,从此以后,观察蚕宝宝便成了他在幼儿园最大的乐趣。逗逗在园里见证了蚕宝宝长胖、变为成虫,甚至破茧而出的生命过程。其间,逗逗生发出了无数的疑惑,在他的主动探索与我的耐心引导下,他解开了无数谜题,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发展。整个过程,让我真切意识到,存在于幼儿身上的好奇心是多么宝贵,以及作为教师,该如何通过专业化的引导,为他们的好奇心发展开道。

耐心倾听幼儿的语言

幼儿的语言是天然的,几乎没有经过任何规训,总是会以最接近事情本真的状态呈现出来。正因如此,有人也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作为教师,一定要耐心聆听幼儿的语言,那是他们好奇心的发端。

自从有了蚕宝宝,逗逗每天早饭后都来观察。“蚕宝宝吃桑叶了,我怎么没发现它的嘴呢?”有一天,逗逗这样问道。我轻轻走过去说:“你这么喜欢蚕宝宝,为什么不拿一只放在手上好好观察一下呢?”“丁老师,我看见它的嘴了,非常小,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逗逗拿起蚕宝宝开心地说,眼睛还放着光。

又过了一段时间,逗逗又新奇地找到我:“丁老师你看,蚕宝宝变成蛾子了,两只蛾子粘在一起了,它们是不是在打架啊?”我走过去一看就笑了,原来两只蛾子在交配产子。但是怎么跟逗逗说呢?我想到结婚离孩子们生活经验比较近,于是告诉他:“这两只蛾子结婚了,你不要担心了,它们没在打架。”这时,孩子们都跑了过来。球球说:“我看看蛾子结婚,我还没见过呢。”乔乔说:“哦,原来蛾子是这样结婚的呀,真有意思。”瑞瑞说:“蛾子为什么要结婚呢?”沐阳说:“因为如果蛾子不结婚就产不出子啊!”洋洋说:“对啊,爸爸妈妈不结婚也生不出我们啊。你们看,这些小颗粒可能就是昨天它们结婚产下的吧。”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孩子们讨论的过程正是他们思考的过程,也是他们的好奇心不断萌芽、发展的过程。教师只需要俯下身子耐心倾听,幼儿身上好奇心的种子就会不断长大。

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长时间对同一件事情产生兴趣。因此,如果发现幼儿对某件事有探索兴趣,就应当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积极鼓励他们继续深入探索。然而,许多时候,教师只是通过语言对幼儿加以鼓励与肯定,在其探索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实际上,这种做法对于幼儿的好奇心培养起不到真正的支持作用。幼儿需要的是在给予他们充足的探索空间的同时,给他们高质量的引导与陪伴。高质量的引导不仅要有语言支持,还需要真正地参与幼儿的探索过程,并在适宜的时间提供支持策略。

因此,除了区角活动时去自然角观察蚕宝宝,我还和逗逗一起讨论如何利用一天中的零散时间去观察。“逗逗,总是听你说区角活动时间太短了不够用,我们可以想想还可以利用哪些时间观察蚕宝宝呢?”他想了想说:“早饭前可以吗?我担心蚕宝宝饿一晚上早饭吃不饱。”“我觉得晚饭后也可以,晚饭后我们就要回家了,多喂蚕宝宝点桑叶吃吧。”我告诉逗逗,只要有空余时间,都可以去看蚕宝宝,周末想念蚕宝宝还可以领回家养。

我在日常活动中,几乎满足了逗逗所有关于探索蚕宝宝的愿望与要求,因为我知道,既然他对蚕宝宝着迷,我能做的就是给他最大的空间,将他的热情发挥到极致。

增加幼儿的情感体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真正好的教育要从幼儿的生活出发,使幼儿看得见、摸得到。有切身的体验和感触,幼儿才能有感而发,记忆深刻。

一次,逗逗突然一边哭一边找到我说:“丁老师,洋洋把蛾子弄死了!”洋洋听到蛾子死了的消息也大哭起来,并解释说:“你们相信我,真不是我弄死的。”很多小朋友听见了,都跑过来相互质问责怪。逗逗喜欢蛾子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后来,逗逗妈妈找到我说,蛾子死了,逗逗哭了好几天,后来他在家又养了新的蚕宝宝。

从开始饲养小蚕宝宝到蛾子的死,都是逗逗亲眼所见。在这个过程中,逗逗用心去观察蚕宝宝的变化,发现蚕喜欢吃的食物、生命状态的变化等。这个过程发展了逗逗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幼儿提供展示分享平台

给幼儿提供展示分享的平台,实际上是让他们重新梳理思路的一个过程。幼儿可以将自己好奇心的出发点、探索过程及发现充分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不但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同时也让幼儿有了充分的自信心,能够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与愿望。

看到逗逗对蚕宝宝有极大热情,我渴望他能表达出来。于是,我认真地和他说:“老师知道你特别喜欢蚕宝宝,并且发现了很多小秘密,你想不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呢?”他高兴地喊起来:“当然想了!”于是,我陪他一起制作了蚕宝宝成长日记。在分享时间,逗逗主动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的“蚕宝宝养成记”。“这页是蚕宝宝开始吃桑叶了,它吃过的地方都是窟窿眼儿。”“这页是蚕宝宝吐丝,它吐丝时可好玩了,用丝把自己裹起来,就像穿了件外衣。”“这页是蚕宝宝变成蛹以后就在丝洞里面住些日子,然后用嘴把丝洞咬破,就变成白蛾飞出来了。”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逗逗讲述着。瑞瑞说:“你画得真仔细。”然然说:“你讲得太棒了,明天再观察的时候带我一起去好吗?”看到大家对逗逗的日记兴趣浓厚,我提议他把日记放在图书区,便于大家翻看。

其实,逗逗是个内向、安静、不善言谈的孩子,他以前上课很少积极发言,做别的事情也缺乏主动性。但是自从蚕宝宝来到班里以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于与大家分享蚕宝宝的变化非常着迷,或许这就是好奇心的魅力。这让我更加坚定地认为,只要给幼儿足够大的平台,他们就有无限的可能性。

幼儿的成长是一个主动学习、探索好奇事物的过程。其中,教师应当充当的是陪伴者、接纳者、支持者与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的支持策略,才能不断将幼儿的好奇心引向纵深,而这,正是培养幼儿的好奇心甚至是创造力的重要法宝。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第二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18年04月01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