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总会工作 > 活动专题

中非学前教育携手合作研究 共商弱势儿童早期发展项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非学术交流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15日

 

张莉  周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也正逐步走向世界。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的推动下,我国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正让更多国际同仁了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我国代表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如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年会(OMEP World Assembly and Congress)的人数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我国专家学者与国外同行合作研究也逐步增多。这其中,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领导我国团队参加了世界OMEP组织发起的游戏与抗逆力:中非合作建设和平与可持续未来项目。这个项目旨在提升弱势群体儿童的抗逆力与早期发展。我国项目聚焦当前社会问题突出的留守和流动儿童,通过实施游戏干预方案,促进和提升这部分儿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团队结合非洲项目国情况,帮助他们构建和培训师资团队,设计和开发适于当地儿童发展的游戏材料和教学活动。

这一项目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本项目有助于解决我国社会当前面临的留守和流动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问题。第二,本项目开启了我国对非洲学前教育的第一次实质性帮扶工作,响应了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学前教育真正走向世界,向世界同仁输送优秀教育资源的重要标志。第三,本项目也是我国追求达成2030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关注全球弱势群体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重要举措。

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中非双方完成了基线调研,并在总项目组的安排下开展学术交流。20181月底至2月初,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能力建设国际研究所及南部非洲区域办事处的邀请,前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主席、维多利亚教育机构总校长、维多利亚慈善基金全球项目主任孔美琪博士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兼中国OMEP主席虞永平教授带领中国学前教育代表团赴非洲作学术交流。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前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中国OMEP执行主席、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教授等一行12人参与学术交流。期间,我国代表团参与了三项重要活动,包括:1)出席由UNESCO-ROSA举行的研讨会;2)参观非洲当地幼儿园以及3)参与项目工作坊,并作发言和交流。以下就本项目的背景以及我国代表团此次非洲学术交流活动作详细介绍。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缘起与概要

大量来自神经科学、脑科学、教育学、教育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的国际研究都一致地表明学前期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奠基作用。鉴于此,国际社会对儿童早期发展以及学前教育日益重视,并在2030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中专门指出,2030年,确保所有男女童获得优质早期幼儿发展、保育和学前教育,为接受初等教育做好准备

然而,由于受到自然灾害、贫困、疾病、战乱等逆境的影响,不少儿童早期发展受限,潜能得不到充分开发。面对种种不利的处境,有些儿童能够较好应对,最大限度降低这些不良因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回归到正常的发展状态,而有些儿童则无法应对,产生了负向的发展结果,这种能力被称为抗逆力(resilience。抗逆力,也即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面对挑战、困难或者逆境时所表现的良好应对以及恢复能力(Ginsburg & Jablow,2015;Noble & McGrath, 2012)。抗逆力水平较高的儿童往往更容易在学业以及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成功(Masten,Gewirtz & Sapienza, 2013)。正如前所述,学前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我们理解和促进儿童抗逆力发展的窗口期。在这一时期给儿童以支持和干预,能够预防和减少风险因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为儿童未来发展构建坚实的基础以及重要的资源(Masten,Gewirtz & Sapienza, 2013)。对儿童抗逆力发展的早期干预不仅有赖于儿童所处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和资源,同时也应考虑儿童自身特征(Masten, 2013)。在这其中,游戏是儿童与生俱来发展抗逆力的重要工具(Ginsburg & Jablow, 2015)。

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两大非盈利国际咨询机构之一,长期致力于全球学前儿童早期教育权利的保障、促进和改善儿童的早期发展以及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近年来,2030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其中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目标(SDG 4.2)的达成,是OMEP的工作重点之一。为推进该目标的达成,帮助世界各地处境不利儿童获得良好的早期发展,时任OMEP世界主席孔美琪博士在2016年发起了以游戏和抗逆力为主题的国际项目,旨在为儿童提供安全、友好、以及具有丰富刺激的环境,并以游戏的方式提升儿童的抗逆力,为他们构建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目前,项目已进入到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项目组向各国征集与游戏和抗逆力主题相关的优秀实践案例,并从递交的36份申请中评选出7份获奖案例,其中,由我国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以及南京师范大学郭良菁副教授共同提交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汶川地震灾区流动幼儿园游戏项目获奖。

在此基础上,孔博士进一步聚焦该项目的实践应用,与OMEP中国委员会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选取中国和非洲两地儿童,通过项目推进,促进两地处境不利儿童早期抗逆力发展,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即项目的第二阶段——游戏与抗逆力:中非合作建设和平与可持续未来。这一阶段项目包含如下四个具体目标(Pearson, Umayahara, & Ndijuye, 2017):

1.提升意识:提升父母、家庭、社区以及政策制定者的教育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游戏对于培养儿童抗逆力发展的重要价值。

2.开发工具:开发兼具实用性和适用性的材料和工具, 以提升教育质量, 改善儿童学习环境, 优化儿童学习过程。

3.增强能力:增强幼儿园以及托幼管理人员、教师以及保育人员的专业能力, 使他们能够开发和实施有效的课程,通过游戏培养儿童抗逆力。

4.构建关系:协助家庭、幼儿园以及社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 确保项目结束后这项工作能够继续开展。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儿童数量排名世界第二。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颁布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呈现了质的飞跃和发展。无论在儿童入园、师资发展、幼儿园建设、经费投入,亦或学前教育的核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建设和开展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其中,作为学前教育发展重点的农村学前教育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学前教育危机应对方面,在汶川大地震中,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所引领的灾区流动幼儿园游戏项目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游戏以及其他形式的各种活动对受灾儿童、教师和家庭作心理疏导,极大降低了灾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重大事件充分彰显了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危机环境下,充分利用游戏提升和促进儿童心理抗逆力的专业能力和自信。

非洲儿童占全球儿童总数不断增长,至2050年,全球将有1/3儿童居住在萨拉哈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15)。长期以来,大量非洲儿童饱受贫穷、疾病等威胁,当地学前教育资源缺乏,发展薄弱。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将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洲能力建设国际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Capacity Building in Africa (IICBA))以及南部非洲区域办事处(Regional Office for Southern Africa (ROSA))向OMEP提出申请,要求为非洲开发适于当地文化的学前教育项目,促进儿童、教师以及儿童照料者的发展。

正是基于我国在游戏课程以及帮助儿童应对危机、发展抗逆力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及非洲学前教育的现状和需求,孔美琪博士邀请OMEP中国委员会参与这一重要的项目,与非洲同仁分享我国的经验,帮助他们设计游戏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以及利用游戏提升儿童抗逆力发展的能力。就此,三方(世界OMEP组织及孔美琪博士所负责的维多利亚慈善基金会、中国OMEP委员会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办事处(UNESCO-IICBAUNESCO-ROSA)达成合作共识。在合作初期,中非双方分别组建了研究团队。中方项目由OMEP中国委员会执行主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周兢教授领衔,团队成员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教师组成。非洲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部非洲办事处专员阿乌佩格巴.佩逊丝博士领导,项目参与国包括津巴布韦、南非和尼日利亚,团队成员由各国政府官员及高校教师等组成。

(二)项目实施与推进

合作项目共分为三个阶段:基线调研阶段、游戏与抗逆力课程和游戏材料开发阶段以及项目评估阶段。

为促成中非两国合作项目,孔美琪博士于201611月邀请非洲项目负责人佩兴丝.爱沃佩巴博士赴上海,三方举行会议讨论项目方案与未来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2017年初,中非双方正式启动合作,各自进行第一阶段的基线调研,就项目地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儿童抗逆力发展水平等进行全面考察。

在此次项目中,我国聚焦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城市流动儿童发展。尽管我国学前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过去的数年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的不断转型,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产生了大量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城市流动儿童。这两类儿童数量庞大,其发展和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面临的巨大问题。对这些年幼的儿童而言,被父母留守在老家由年迈的(外)祖父母照料,长期与父母分离,或者随父母流动到大城市,在社会融合等诸多方面面临问题,这些重大的生活经历和事件无疑是负面的压力,如何帮助这些儿童较好应对这些压力事件,能够回归到常态的生活中,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我国的项目关注这两类儿童的发展状况,并借助游戏提升项目儿童抗逆力的发展。

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我国研究团队分别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广西以及流动儿童较多的上海取样。201712月,由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教授率领的调研团队在广西两个县10所幼儿园对300多名儿童进行了基线测查,对儿童的早期发展、抗逆力水平、家庭教养方式、师幼互动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20181月底,项目组初步完成了前期数据分析,并受邀赴非洲与非洲项目组成员交流研究结果,双方进一步探讨第二阶段游戏课程开发。

二、中国代表团赴非洲作学术交流

(一)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部非洲办事处的研讨会

代表团抵达非洲的第一站为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坐落在哈拉雷的UNESCO-ROSA办事处热烈欢迎代表团到访。主任休伯特.基曾教授在办事处所在地举行了研讨会,并特邀我国驻津巴布韦共和国大使黄屏先生以及津巴布韦教育部官员慕索库女士出席道贺。

研讨会由基曾教授主持,并特邀嘉宾及虞永平教授致辞,随后办事处各位干事以及中国代表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分享(图1)。基曾教授首先介绍了UNESCO-ROSA在推动非洲教育发展方面的工作、在本次中非项目中所作的工作,以及非洲三个项目国在本项目中的参与情况。之后,基曾教授邀请黄屏大使致辞。大使先生热烈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到访,并对中非合作项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随后,向各位嘉宾介绍了津巴布韦的风土人情、中津合作状况以及教育的基本状况。最后,黄大使提出希望以本次合作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津学前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紧接着是慕索库女士的致辞。她介绍了津巴布韦教育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慕索库女士提到2006年以来津巴布韦所有的小学都附设学前班,为3-5岁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但目前仍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儿童入园率较低、基建设施缺乏与不足、师资缺乏、教育教学资源短缺等等。

之后,基曾教授隆重介绍了中国代表团。虞永平教授作了发言,重点介绍我国学前教育基本状况以及在过去几年间学前教育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绩。同时,虞教授介绍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以及OMEP中国委员会在推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推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实践以及研究工作。虞教授同时指出游戏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我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游戏资源,将对本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此外,虞教授也介绍了我国项目团队前期所做的努力,并提出将继续推进与非洲在学前教育的合作。此后,中非双方代表作了进一步的自由交流与讨论(图1)。

在此基础上,中非项目非洲团队负责人、UNESCO-ROSA项目官员阿乌佩格巴.佩逊丝博士对各位嘉宾的发言进行总结,并期望中非双方在即将举行的项目工作坊中有更多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

    

1 中国代表团与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黄屏先生以及

UNESCO-ROSA办事处主任休伯特.基曾教授交流

 

(二)参观非洲当地幼儿园

中国代表团访问的第二站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能力建设国际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Capacity Building in Africa (IICBA)宾晔姆.西斯赛.蒙迪苏博士的带领下,中国代表团和参与项目的非洲国家代表参观了当地两所幼儿园。

埃塞俄比亚学前教育起步晚。1994年,政府才在国家教育和培训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到学前阶段(Woodhead, Rossiter, Dawes, & Pankhurst, 2017)。1999年至2006年,埃塞俄比亚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仅增加2% UNESCO2009)。2010年,该国学前教育迎来了大发展。政府首次颁布了多部门合作的《学前教育国家政策框架》(National Policy Framework for ECCE)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0),通过四大支柱保障学前教育的发展,包括对3岁以下儿童的父母教育(支柱1)以及综合性的早期健康与发展项目(支柱2),以及针对4-6岁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的项目(支柱34)。同时,埃塞俄比亚政府大力扶持和兴办小学附设学前班(当地称“O-class”),使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接受学前教育儿童人数从2009年的34万,增加到2015年的300万,4-6岁儿童入园(班)率达到35%。在这一良好发展态势基础上,2015年,埃塞俄比亚政府提出了《第五轮教育部门发展项目》(Fifth Educator Sector Development Programme, ESDP V),旨在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力争使儿童入园(班)率在2020年达到80%Woodhead et al., 2017)。

埃塞俄比亚学前教育的举办形式多样,包括社区开办的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小学附设幼儿园或者学前班、以及宗教团体开办的幼儿园。2008-2009起年,埃塞俄比亚政府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办了具有创新性的非正式学前教育项目儿童互助式小老师项目Child-to-child),通过在农村实施混龄教育,让稍大年龄儿童在学习活动中对小年龄儿童的帮助,提升儿童的入学准备能力(Woodhead et al., 2017)。

中国代表团此次访问的两所幼儿园正是埃塞俄比亚政府所大力倡导和资助的小学附设幼儿园,“儿童节小学附属幼儿园以及亚的斯亚阿马巴小学附属幼儿园。两所幼儿园均附设在小学,规模相对较大。其中,儿童节幼儿园建立于1968年(埃塞俄比亚日历),目前,共有幼儿372名,教师15名,每个班级配备2名教师。去年以前,该幼儿园只提供一年免费教育,今年开始扩展到三年。幼儿园每周开放五天,时间为上午9:00-下午3:00。儿童每天8:30开始入园,9点正式上课,10点吃早餐,12点吃午餐,下午1:00-2:00为午睡时间。幼儿园学费全免,家长只需支付餐费,但其中,71名儿童家庭贫困,接受来自教堂和个人的餐费资助计划,占全园19.08%。亚的斯亚阿马巴小学幼儿园创建于1983年(埃塞俄比亚日历),目前共有幼儿235名,教师10名,其中33名儿童参与了学校餐点补助计划,占14.04%

总体而言,两所幼儿园基础设施简陋,条件较差,资源缺乏。幼儿园户外有适于幼儿的独立操场,但缺乏环境布置与创设,仅有简易单一的滑滑梯、秋千和跷跷板(图2)。室内空间较小,没有任何区角,教育教学资源以及适合儿童的玩具极其缺乏,室内布置以挂图为主,内容涉及埃塞俄比亚文和英文字母、数字、与动物、水果等相关的名词图片等,偏重认知与早期学业内容(图3)。

幼儿园教学采用埃塞俄比亚语和英语并用的双语形式。教学内容偏重认知和学业知识,在教学形式上小学化倾向凸显。代表团到访儿童节幼儿园时,正值集体晨间活动。各班儿童在两位老师带领下全部排队集合到操场(图4)。园长作简单晨间谈话,并用英语提问,让儿童说出一周七天以及其它所学过的英语单词。随后,教师和儿童一起使用埃塞俄比亚文和英文唱歌作律动。之后,幼儿园举行升旗仪式,由两位儿童担任升旗手,所有老师和儿童一起唱国歌升国旗。这些环节结束后,每个班级儿童排队,互相拉好同伴背后衣角,跟着老师回到教室(见图2)。

 

回到教室后,儿童稍作休息,便由教师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在一节语言课上,教师帮助大班(学前班)儿童复习埃塞俄比亚文中的各个字母。班级人数较多,儿童座位被排放成小学教室的样子(如图3),每张桌子后面坐3-4名儿童。课堂上,教师借助卡片,让儿童反复念读卡片上的字母。随后,便用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儿童反复认读字母。教师先让儿童趴在桌子上,同时迅速取出一张卡片,让儿童抬起头,认读卡片上的字母,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儿童一起念口令。儿童口令的大致意思为,老师快快找卡片?,教师口令则为,找好了。是什么字母?每轮卡片出示后,教师让儿童读几遍,随后再用同样的形式认读下一张卡片。在这个环节后,教师再让儿童看黑板,跟着老师的指示重复读上面的字母。儿童学完内容后,教师会布置一些课堂或者课后作业,教室后面有一个书架,上面放了儿童不同课程的作业本,包括数学、埃塞俄比亚文和英语等(图5)。

 

参观活动结束后,中国代表团与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等作了交流,并与儿童进行游戏活动,对当地学前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图6-9)。

 

     (三)参与项目工作坊

 

中国代表团本次学术交流第三项重要活动是出席中非合作项目工作坊。工作坊为期两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能力建设国际研究所(UNESCO-IICBA)主办,地点为其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蒂斯亚贝巴联合国非洲总部的办事处。出席代表包括UNESCO-IICBAUNESCO-ROSA的领导和干事、维多利亚慈善基金全球项目主任及项目主管、非洲三个项目参与国(津巴布韦、南非及尼日利亚)的代表及中国代表团,共计34名。本次工作坊包含如下六项主要目标:

1.各国间讨论与分享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层面的影响力;

2.中非两地共同讨论、分享并互相学习有关游戏与儿童抗逆力发展的优秀实践案例;

3.评估非洲项目国所设计的游戏与抗逆力家长和教师培训方案;

4.讨论和评估项目前期开展过程中所设计的相关学习材料;

5.讨论项目2017年开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面临的挑战以及获得的启示;

6.讨论并共同确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项目工作坊由UNESCO-IICBA宾晔姆.西斯赛.蒙迪苏博士主持。第一天包含三项活动:1)相关领导致词欢迎;2)工作坊活动安排介绍;3)中非各国项目调研地学前教育基本状况及需求评估介绍;4)中非各国介绍项目进展及互相所学到的经验。

上午,IICBA所长横关由美子博士向各位代表致欢迎词,并介绍了研究所的基本概况,同时指出了此次中非合作的重要意义。随后,本次国际项目主任、维多利亚基金会孔美琪博士介绍了项目背景,强调儿童发展的关键性以及对早期教育投资的重要意义。紧接着,UNESCO ROSA资深项目官员卡罗琳·梅德尔-阿诺弩斡女士致词,她指出了此次项目多国多部门合作的重要意义,并认为本项目是能够真正促进儿童发展的优秀案例。在第二个环节,各位代表作了自我介绍,并由非洲项目负责人UNESCO-ROSA项目官员阿乌佩格巴.佩逊丝博士介绍了本次工作坊的日程安排及目标。佩逊丝博士指出,提升儿童抗逆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游戏,我们应该在项目过程中使政府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并发展出有效的学习材料。在此基础上,总项目主管、维多利亚慈善基金会马屋原真美博士介绍了项目背景、目标、各实施阶段以及项目的理论框架。

在第三个环节,四国代表介绍了项目的学前教育基本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津巴布韦、南非和尼日利亚三国代表首先作了发言,他们都提到,当前学前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包括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经费投入少、学前教育机构基建设施差、师资不够且水平较差、师生比高、家长和社会对于游戏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很低等。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由周兢教授作介绍(图10)。周教授回顾了我国近年来我国在学前教育政策和教育事业方面的发展,向与会代表展示了我国在入园率、公民办幼儿园数量增长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绩,但同时也指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问题,进而指出了本项目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侯莉敏教授对项目调研地广西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作了介绍。侯教授指出目前广西留守儿童达100多万,其中学前儿童占33.39%,在发展方面,本项目中的留守儿童在语言和前阅读、社会性情绪发展、认知以及学习品质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期《亚太学前儿童发展量表效度研究中国项目》中的上海以及贵州儿童。同时,这些留守儿童在测试过程中也显现出了一些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比如,有攻击性、怯生、沉默等。

下午,张莉博士和刘昊博士分别汇报了我国项目中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状况以及游戏干预方案框架(图11和图12)。张博士指出,留守儿童在主动性、自我调节能力、依恋等心理弹性诸方面存在问题,表现出更多问题行为,同伴关系发展也较差,而儿童的自我调节、同伴关系以及主动性等心理弹性技能对于多个方面的早期发展有重要预测作用,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在早期关注儿童这些心理弹性技能的发展。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刘昊博士介绍了促进儿童抗逆力发展的游戏干预方案,提出本项目将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全方位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家长意识及与儿童互动的能力,以及儿童的发展,尤其是抗逆力的发展。在针对儿童的游戏干预中,项目团队将选取能够促进儿童抗逆力发展的图画书(比如,与儿童同伴关系相关的图画书),通过开展图画书阅读以及相关游戏活动的组织,提升儿童相应能力的发展。在家长培训方面,项目组将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互动。为加深大家对于家长培训的理解,刘博士播放了项目组前期开展的亲子游戏活动片段,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之后,非洲项目顾问,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艾斯特.奥都罗乌教授介绍了项目组所开发的游戏与抗逆力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培训手册内容。与会代表就培训内容和形式、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问题作了讨论。几位非洲代表指出,特别是对家长的培训需要具体化,并希望能够采取我国项目组所采用的亲子游戏方式,同时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比如工作坊、入户指导、社区会议等方式让家长意识到游戏的价值,以及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此外,代表们也提到对于儿童抗逆力的干预需要各种力量的加入,包括政府部门、其它组织等,通过多部门的合作,保障项目开展的可持续性。在家长或者教师培训方面,代表们也分享了一些好的经验。比如,在津巴布韦已经小规模开展妈妈计划,旨在帮助家长了解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在我国,已有相关的APP每周定期给家长推送育儿知识,为家长介绍一些亲子活动。

 


第二天会议包含两项内容:1)分组讨论非洲项目组所开发的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培训手册;2)基于中国的干预方案作进一步讨论。

 

上午,奥都罗乌教授介绍了非洲儿童游戏材料开发框架,并将代表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照非洲项目组所开发的教育工作者手册、家长手册以及游戏材料开发框架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讨论。下午各组代表就培训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培训过程中的语言问题、培训内容的前后联系、各单元培训活动的安排等方面作了大量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图13)。

会议最后,孔美琪博士对各位代表的热情参与以及建设而有成效的讨论表示感谢,指出通过这个项目我们要找出切实有效、能够促进儿童抗逆力和早期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案,并不断提升项目的辐射力和受众面。这次的工作坊只是中非友谊的开始,我们还将邀请非洲代表团访问中国。随后,UNESCO-IICBA资深项目官员弗吉里奥.朱万先生作了会议总结。朱万先生对所有的与会代表表示感谢,指出本次会议很有成效,大家不仅分享了相关的知识也交流了一些实践经验,并进一步提出团队合作、互相交流分享在这个项目中的重要意义。当天晚上,IICBA所长横关由美子博士在家中设宴,盛情邀请中非各位代表参加。晚宴上,代表们就会议所讨论的内容和各自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等问题作了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分享。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代表团此次非洲学术交流活动中访问了项目伙伴——世界教科文组织南部非洲办事处,参观了非洲当地幼儿园,并参加了中非合作项目工作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各位代表对非洲当地的学前教育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项目各方面的开展状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明确了项目的后续开展计划与实施过程,以及对非洲各国扶持和帮助的重点方向和内容。此次访问开启了我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与非洲国家在学前教育方面的第一次实质性合作,将不仅提升和促进参与项目儿童的发展,切实有效地促进两地学前教育的交流,同时,也是站在国家政策的高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对非洲国家学前教育进行支持与援助,并进一步推动双方学前教育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5).非洲儿童:关于非洲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状况的关键统计数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和分析部数据研究和政策处.

Ginsburg, K. R., & Jablow, M. M. (2015). Building resilience in children and teens: Giving kids roots and wings (3rd edition). Elk Grove Village, IL: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Masten, A. S., Gewirtz, A. H., & Sapienza, J. K. (2013).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childhood. In R. E. Tremblay, M. Boivin, & R. DeV. Peters, eds. Encyclopedia o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online]. Retrieved from: http://www.child-encyclopedia.com/sites/default/files/textes-experts/en/834/resilience-in-development-the-importance-of-early-childhood.pdf

Masten, A. S. (2013). Resilience. In: Tremblay RE, Boivin M, Peters RDeV, eds. Masten AS, topic ed. Encyclopedia o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online].

http://www.child-encyclopedia.com/sites/default/files/dossiers-complets/en/resilience.pdf.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0) National Policy Framework for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Addis Ababa: Government of Ethiopia.

Noble, T. & McGrath, H. (2012). Wellbeing and resilience in young people and the role of positive relationships. In S. Roffey (Ed.), Positive relationships: Evidence based practice across the world (pp. 17–34). Berlin: Springer Science and Business Media.

Pearson, E., Umayahara, M., & Ndijuye, L. (2017). Supporting childhood resilience through play: A facilitation guide for early childhood practitioners. Hong Kong: OMEP and Victoria Charitable Trust Fund.

UNESCO. (2009). Overcoming inequality: Why governance matters. Education For All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2009,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oodhead, M., Rossiter, J., Dawes, A., & Pankhurst, A. (2017). Scaling-up early learning in Ethiopia: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O-class. Retrieved from http://www.younglives.org.uk/sites/www.younglives.org.uk/files/YL-WP163-Woodhead (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