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学会工作文件

游戏点亮快乐童年——2017全国幼儿园游戏研讨会蓓蕾分会场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08日


    2017年11月7日-9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游戏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杭州蓓蕾学前教育集团京杭园区作为研讨会的十个分会场之一,承担了“各种类型的游戏”的现场观摩和观点分享论坛活动。

   分会场出席的领导和嘉宾有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游戏与玩具专委会秘书长刘敏老师,浙江大学徐慈华教授、拱墅区教研员蔡振岚老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名幼教同行。

    11月8日晨间8:40,伴随着操场上孩子们的恣意嬉戏,同伴间的笑语欢声,游戏气息正一点一滴地在蔓延,直至幼儿园每一个角落,直至来园嘉宾每一寸心田。分会场游戏研讨盛况也正式在此浓厚的游戏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一、经验交流:游戏如此动人

    初看科学,严谨而静谧;乍看游戏,自由且热闹。两者似截然相反,并无关联。但蓓蕾却以其“玩科学”体系的建构与实施向我们真实诠释:将科学变成好玩的游戏是对儿童年龄特点和幼儿游戏的尊重,更是对纯粹科学的尊重。


把科学变成好玩的游戏


    玩转科学,以游戏精神来陶冶幼儿科学体验之趣,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之欲,是蓓蕾“玩科学”孜孜不倦的研究动力。杭州市蓓蕾学前教育集团金环园长用新颖的思维导图从历史溯源、哲学思考、教育体系、环境保障、展示评价、研究成果六大方面,对蓓蕾“玩科学”体系的整体架构做了介绍。图文结合、生动想象、逻辑缜密的思维导图,让参会老师完整地感受到了蓓蕾“玩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并体会到:科学因游戏而呈现出动态之美,因游戏而变得温暖动人。最后,金环园长枚举多个生动案例,将“玩科学”独特的价值——“源于生活,融于探究”进行了形象的诠释,在座嘉宾无不喜叹:原来,科学真的可以变成如此好玩的游戏!

(金环园长介绍蓓蕾“玩科学”课程)


隐喻认知与游戏设计

    若问“孩子们,我们一起跑三圈”与“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吧”有何区别,除语句长短、除表意不一,最关键的,是后者更自然地将孩子们带入晨练活动中。浙江大学徐慈华教授用丰子恺的漫画《老鹰捉小鸡》生动形象地打开了关于《隐喻认知与游戏设计》的报告,让参会的老师了解到了隐喻在儿童游戏中无处不在,体验到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巨大价值。

(徐慈华教授的精彩分享)


捕光捉影

    生活中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光与影无处不在,蓓蕾幼儿园陆燕莉老师以“光影与你”为引子带领在座嘉宾一同开启了“捕光捉影”的视感知觉盛宴,奏响了科学游戏导引三部曲之歌。从“流动的自由”至“斑斓的火花”再至“炫目的色彩”,科学已然挣脱了严肃的外衣,在光与的影的交融下和孩子们欢愉地嬉闹在了一起。透过现象看本质,三部曲带来了三阶段的思考,陆燕莉老师一一分享,在座嘉宾细细聆听。这不仅仅是一次游戏的案例分享,更是一次教师对儿童游戏的探索经验交流。

(陆燕莉老师进行光影游戏案例分享)

二、快乐时光:各种各样的游戏

    上午10:00,各种各样的游戏在蓓蕾幼儿园京杭园区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每一个孩子,都是游戏的主角。让我们伴随孩子游戏的欢乐,一同去看一看吧!


特色游戏,异彩纷呈

畅想运河

    步至操场,宛若身临运河周边热闹集市,细看,才知是孩子们正乐不可支地进行着“畅想运河”的大型户外建构游戏。江南民居、青石板路、小河直街、百瑞大厦......或层叠交错,或黑白相间,或排列有序,孩子们用各种建构材料将旧时光里的桥西之景展现在眼前!




木工坊“小鲁班在学艺”

     步至木工坊,“叮叮叮”、“当当当”,像极了小型演奏会在悄然展开。木头飘香,一探究竟,原是一位位小鲁班在学手艺啊!小鲁班们根据自己的设计图纸挑选自己所需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具,在工作台上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己的制作;伴随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制作过程,逐步完成自己的作品,感受将科学、数学、工程和艺术感融为一体的魅力。

美术工作坊:色彩游戏

    美工坊,一群孩子在彩虹里穿梭嬉戏。落叶纷纷、色彩纷繁、材料各异,原来小班的孩子们正在进行和色彩做游戏。瞧!虽拿画笔的手略显笨拙,印画的图案流露稚嫩,但小班孩童怡然自乐的神态深深地感染着观摩的每一位嘉宾,游戏果真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啊!美术活动的游戏特点在小班孩童间更为突出,基于此的玩色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求进步,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区域游戏,各具特色

    再至各个活动室,孩子们正进行着班级区域游戏,融语言、艺术、社会五大领域为一体的丰富游戏内容让孩子们乐此不疲。磁铁游戏、力的游戏、光影游戏、沙摆游戏等具有“玩科学”特色的科学游戏在每个活动室中绽放。在这里,自主游戏精神和自由探索被宣扬,每个孩子都在个性化的成长。京杭的班级区域游戏让参观嘉宾不禁纷纷赞赏:小小的教室里,竟有这么多别具新意的游戏,孩子们真幸福!

三、观点分享:儿童游戏研究者

    家庭是幼儿最早的教育场所,家庭教育的取向很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方向。家庭游戏,始终被作为幼教学科的热点在反复研讨。下午的论坛活动于13:30开始,在刘敏老师独具感染力的主持下正式开始,5位交流者从游戏设计、游戏实施及游戏现状等不同方面为我们呈现了5个有关家庭游戏的研究观点和案例。


促进学步儿象征游戏发展的亲子互动实践

        “一切行为,不论家庭还是幼儿园,凡是与教育相关,都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杭州市滨江区白金海岸幼儿园方晓艺老师带来《促进学步儿象征游戏发展的亲子互动实践》,从家庭视角出发,配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将参会老师带入了学前儿童象征游戏的世界。虽以家庭为视角,却因此打开另一角度的启发大门:游戏意识应当成为公众意识,从幼儿园走向家庭,借以更多白描式的话语,助家园共育激发幼儿天生所具的游戏本能。


用我的“专业”对话家长

    家长不够了解学前教育,抑或老师没有展现出足够的专业性,都阻碍着家庭游戏有效地开展。那么,如何更专业地对话家长?通过专业的解读让家长看到游戏背后的价值?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实验幼儿园张勍老师带来《用我的“专业”对话家长》,深度剖析家长心理,加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引来参会老师的灼灼目光,引发参会老师的共鸣:让家长不再是幼儿教育的“观众”,而最终成为我们强有力的“合伙人”。

我和我的朋友

    浙江大学幼儿园梅珍珍老师带来《我和我的朋友》,成为父母前后的“我”是什么样的角色?怎样才能和孩子一起玩起来?怎么玩,才能深入孩子之心?梅老师用专业的角度重新审视“朋友”一词,并从家庭与幼儿园的差异出发,挖掘出诸多家庭游戏材料及游戏玩法,与参会老师做了分享。


开展家庭活动区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青岛胶州市教工幼儿园栾德青老师带来《开展家庭活动区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他从家庭活动区概念出发,重点就活动区创设做了解读。区域活动不再局限幼儿园,家中同样可以创设出多功能的活动区,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打破黑夜,做回“野”孩子

    杭州市滨江区来杭艳老师带来《打破黑夜,做回“野”孩子——对大班家庭开展夜间户外拓展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就家庭亲子夜间游戏的价值及现状进行了分享,别具一格的家庭游戏方式引来参会老师们的注目悉听。跟随来老师声情并茂的汇报,我们看到的不是黑夜的沉寂,而是黑夜里游戏探索的无尽可能。

    五个汇报分享,迸发出思维碰撞的无限火花,分会场研讨氛围在刘敏老师的渲染下推向了高潮,参会嘉宾都纷纷被感染,或分享个人感悟,或阐述个人疑问,好一场研讨的盛况!

    如果说,萤火虫因独具发光质而自带光芒;那么,孩子们则因独具游戏精神而自带光亮吧。他们,在游戏中恣意地穿梭、在游戏中忘我地创想、在游戏中欢愉地探索、在游戏中茁壮地成长。那是他们身为孩童独具的精神体验,在似一盏灯的游戏点亮下,映射出他们快乐、精彩的童年!

编辑:杭州市蓓蕾学前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