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环境创设

校园变“田园” 回归自然育灵性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20日
作者:池正莹 王善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园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资源。我们以《指南》精神为依据,以课程游戏化理念为出发点,重新调整规划了种植园,进一步开发与利用自身的自然教育资源,为幼儿营造一个接近自然的成长环境,把校园变“田园”,在回归自然中显现育人的灵性。


                       合理布局场地,科学选择内容

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幼儿观察需要,我们将幼儿园的空地开辟成了果园、蔬菜园、水生植物园、亲子园艺秀基地等。各班根据种植的品种设计标志牌插在种植区,上面有班级、植物名称及相关图片,有利于幼儿观察并和不同班级共享种植资源。为了便于种植与观察,我们在种植地周围、中间铺设了花石路,师生可以随时出入种植园地。

我们选择常见的和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特定教育价值的、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植物进行种植。通常小、中班以一些常见的或幼儿自己吃过的且低矮易种的蔬菜为主,如茄子、萝卜、土豆等。大班以常见的粮食作物为主,如麦子、番薯、玉米、水稻、花生、荸荠等。在规划种植时,我们有目的地把高大根系发达的植物如向日葵、玉米和要爬藤的葫芦、丝瓜等种在外侧或周边,把西红柿、辣椒、黄豆挨在一起种植,便于幼儿观察记录和比较。我们还尝试进行了生态循环种养,即在果树下的空地种上大片的草或菜,作为动物的辅助饲料,动物的粪便作为植物的有机肥料,既减少了牲畜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又促进了蔬菜果树的有机绿色循环发展,形成了绿色生态的幼儿园环境。


                     准备物质材料,提升种植技能

物质准备主要包括种植园地进行种植用的工具、种子或秧苗的准备。在种植活动中要用到的小锄头、小铁锹、小水壶等必须安全、便于操作、易于清洗。根据计划,我们通过家庭收集、超市采购、网上购买等方式,配齐了活动所需的工具,还提供种植活动需要的肥料及藤蔓类植物搭架需要的竹竿、绳子等材料。

在活动前期,幼儿需要大量的种植知识和种植技能经验做铺垫,这些技能经验可通过参观、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获得。如让孩子实地参观农民种植的活动,并请爷爷、奶奶讲种植过程,让孩子初步形成种植的概念。在实地参观、了解的同时,让家长帮助孩子丰富种植知识,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搜集有关种植的资料,让孩子对种植有所了解,并产生对种植活动的向往。

   

                     加强种植管理,关注经验获得

《指南》中要求幼儿亲近大自然,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在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突出幼儿参与,管理环节是让幼儿感受惊喜的过程,也是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变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种植管理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了增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细致性,我们引导幼儿学习一些观察的方法,如顺序观察、比较观察、追踪观察等,以帮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生长规律,从而建构相关经验,形成完整的认识。为了把幼儿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所想形象地呈现出来,帮助幼儿获得系统化的经验,我们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用符号或图画设计“小问号卡”,记录自己的问题,帮助幼儿将自己已有的经验和问题呈现出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在不断反复的观察—记录—交流—再观察—再记录—再交流的过程中,幼儿逐步建构新经验,提高了种植活动的有效性。

种植管理能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我们组织幼儿经常参与浇水、施肥、除草、捉虫等管理过程,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有关植物生长的经验。收获是幼儿最期盼、最快乐的活动。为了让幼儿获得植物收获的经验,每当植物成熟时,我们都引导幼儿探索它的收获方法,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收获的季节不同,收获方法也不同。在收获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摘、挖、刨等多种收获方式,丰富了有关植物的种植知识和经验技能,而且学会了合作,体验到了种植的快乐。

    

                  拓展分享经验,促进内涵提升

种植延伸活动是进一步扩展幼儿经验的活动。如收获麦子时,幼儿对大麦和小麦的外形进行了比较后,对哪种麦子能变成面粉很感兴趣,教师就与幼儿进行了“面粉的由来”探索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粮管所,参观面粉加工的过程,让幼儿对大麦和小麦的不同功用有了直接了解。

在种植活动过程中,我们会及时收集植物的根、茎、叶、花、壳、皮、籽等有价值的部分,分类整理,存放到资源库里。我们和幼儿一起分类摆放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以备下一年的播种,让孩子知道种子是植物生命的源泉,是生命的延续。班级数学区,幼儿用植物的种子、叶子或花瓣进行数数、比较、分类、排序的活动,用茎进行长短、粗细的比较、排序等;在美工区,幼儿用稻草、麦秸、玉米皮进行编、扎、染、贴等活动,用叶子、种子进行粘贴、创作活动等。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创造性活动,实现了主动发展,体验到了收获的快乐。

提升教师开展种植活动的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园本教研,根据各班的种植目标、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分享、交流、探索活动,因此种植活动是动态的、灵活的、开放的,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

(作者:池正莹、王善琴,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心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19日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