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资讯 > 热点聚焦 > 热点聚焦

刘焱:让更多人听到我的声音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10日
作者:张滢     来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我是刘焱,北京市政协第十届委员,全国政协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 

  今年,5年任期又到尾声。5年来,平均每一年我都提交至少3个提案,大部分关注儿童教育问题。我就是研究儿童教育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坚持专业发声,绝不“跨界”。 

  其实很难真正说清,到底国家哪个大政方针的出台,跟我有着直接关系。但这5年,我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议,一点一点变成现实,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激动。 

  比如,2009年,很少有人注意到幼儿园的“普惠性”问题。我也关注得很笼统,主要是从“政府的钱要投到哪里去”这个角度出发。当时,公办幼儿园几乎占用了有限的大部分学前教育经费。我们的学前教育到底应该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基于这个质疑,我在政协活动的各个场合都提出幼儿园要“普惠”。到了2010年,“普惠”被写入国家教育改革规划纲要,更多还是“试水”的性质。而这5年,“普惠”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学前教育“国十条”明确提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 

  最近有一件事令我特别震撼。我去转制的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调研,老师们对普惠的反应超出我的预料。幼儿园的收费比以前低了,“民办”的帽子也没摘掉,老师们的“士气”却比以前高涨。为什么呢?有了国家普惠园的定位,他们觉得自己的“身份”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看到了自己和公办教师一样,拥有充分发展空间的可能性。教师的心态变得积极,受益的首先是孩子!未来,要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恰恰要解决的是这部分没有编制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问题。 

  老师们的反应让我意识到,“普惠”的概念必须越来越具体,我们的研究也必须逐渐深入。如何建立普惠性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机制,是我现阶段包括今后一段时间最关注的主题。 

  没当政协委员以前,我习惯于低调,不大愿意“抛头露面”,从来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但是后来我发现,政协是个很好的地方,我的意见和建议能让很多人听见。尤其是借助媒体,能把声音放大。 

  我觉得,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来说,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个人的声音也是很微小的。让更多的人听到我的声音,这件事情才更有力量。 

  这5年,我们国家学前教育的进步,绝对不是某一个个体的力量带来的,而是来自全社会的力量在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