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师幼互动

当老师放手后……——小班幼儿冲突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04日
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幼儿园 周彦清     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2016年12期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赵蕊莉

   

观察背景

 

自从接触了“安吉游戏”的教育理念,我就被“安吉的孩子和老师”所吸引,安吉的老师们为儿童提供游戏的材料、创设游戏的环境并保证他们游戏的时间及安全,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敏感地解读出儿童游戏行为背后的发展,尊重孩子,给予孩子更多快乐空间。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曾经观看过一段“安吉幼儿游戏”的视频,视频中有一个片段是两个小朋友眼看就要打起来了,参观的老师上前进行制止,这个行为却被安吉老师指出“干涉了我们孩子的游戏”……这一点让我很诧异,当孩子游戏中出现矛盾和争执时,我们通常就会去制止和引导。但是安吉老师却把这种事情当做孩子自我学习的机会,并不着急上前干涉。我开始反思,当孩子出现争执眼看要打起来时,我能像安吉老师那样“放开手,管住嘴”,放心等待,让孩子自己解决吗?当老师真的放手,孩子自己怎么解决冲突呢?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华爱华教授说,“安吉游戏”的精髓在于发现了儿童、挖掘了儿童,由此才能尊重儿童、相信儿童、依靠儿童,进而才能造就儿童。华教授还说过,我们虽然提倡尊重孩子,给孩子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机会,可是在游戏时还是像给孩子身上拉上了“无形的绳子”,孩子们看似自由、自主,可还是在我们的“操纵和控制下”玩耍。唯一不同的是有的老师将这根绳子拉得紧一些,有的拉得松一些。但是,在安吉老师那里,他们孩子身上根本没有绳子,老师是真正地信任孩子,真正地放手。

在学习了解安吉游戏的教育理念后,我得到了许多启发。虽然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作为老师,应该相信幼儿,激发幼儿自主学习,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所以,我也想试着去放开“孩子身上的绳子”,于是决心在班级里先进行模仿实践。

 

幼儿游戏实录

 

这一天的户外活动时,我向大家介绍了游戏器材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我开始学着像安吉幼儿园老师那样,拿着相机,站在孩子周围,走走、看看、听听、拍拍。没一会儿,离我最近的墨墨和小石子发出了喊叫声……

“啊——啊——”墨墨叫着,“这是我先看到的!”

小石子也叫着“我的——”,并且使劲拽着羊角球不松手,俩人你争我抢,结果都摔倒在地上。

只见小石子快速爬起来,一下压在羊角球上,墨墨站起来使劲边抢边喊“啊——我的——”,小石子用力把墨墨推开,拿起羊角球就跑。

羊角球被小石子抢走后,墨墨着急地对我说:“啊——小石子他不给我!”看我没说话,转身跑去追小石子。

在墨墨和小石子抢羊角球的时候,旁边小鱼儿和帅帅也因为羊角球发起了争执,帅帅说:“我想玩!”小鱼儿说:“啊——那我还没玩儿!”帅帅说:“你玩别的去!”小鱼儿说:“没有那个球了,想玩这个球。”接着就是你拉过来,我拉过去。小鱼儿看见站在远处的孙老师,便喊:“老师——”孙老师在照顾其他的孩子,没有听见,他们俩依旧没有松手。这时他俩看着我,我也看着他们,同样没有介入。他们依旧拽过来拽过去,这样对峙了一会儿,突然帅帅好像对着小鱼儿“啵”了一下,然后笑了,立刻小鱼儿也回了帅帅一个“啵”,接着俩人一起大笑了起来。帅帅松手了,小鱼儿拿到了羊角球,帅帅在旁边看着。小鱼儿拿着球让帅帅看他的表演,接着将羊角球使劲向远处扔去,俩人又一起追过去。

另一边,当墨墨追上小石子时,小石子拿着球对墨墨笑了,接着墨墨拿到球开始跑,小石子又开始追起墨墨,俩人的争吵也结束了!

 

游戏行为分析

 

小班幼儿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这属于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处于绝对“自我中心”状态。在游戏中他们经常会出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想玩什么的现象,看见别人有的,自己也总是想要。其实这就需要分享,但分享是幼儿会说、不容易做到的事。对幼儿来讲,分享就是不能独占,是把东西给别人,因此容易产生被剥夺的感受,所以常常产生争抢之类的纠纷。以前只要有争抢,我们会第一时间出面去制止,帮助和解,帮助幼儿学会分享。在此次案例中老师放手后,孩子们一开始都习惯性地要寻求老师帮助,当老师选择不干涉,孩子们并没有打起来,也没有受伤,并出乎意料地以“笑”和解。可见,幼儿之间的抢玩具也是一种交往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去跟别人相处和如何处理争执。

 

教师反思

 

当我一边拍照,一边看着孩子们为一个羊角球争吵时,我就开始激烈地做起思想斗争:我是上去劝一下呢?还是随他们自己解决呢?我不上去,要是真打起来怎么办?在争抢的过程中,要是受了伤怎么办呢?可我想到,我这次的观察,就是要试着模仿安吉老师“放开手,管住嘴”,于是我怀着忐忑的心,做一个旁观者继续观察。孩子们最后竟然以“笑”“啵”来解决了所有冲突,我真是很惊讶。以前一直认为自己已经是在“散养着孩子”,已经给了孩子很多自由选择的空间,也不会束缚孩子很多,但今天看来,以前的我们真是太“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了,忽略了原来抢玩具也是一种交往,后悔没有给孩子真正自己解决冲突的空间、时间、机会,从思想上说就是不相信孩子。

“安吉游戏”的憧憬和迷惑,对“忍住手、管住嘴”的困惑和反思,对过去的打破,对现在的重建,让我们开始坚信孩子们是有想法、有能力、有自信的,他们是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游戏、主动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