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理论研究

由图书借阅数据引发的园本教研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6日
作者:北京市朝阳区枣营幼儿园 林莉     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10期

 

为最大程度地共享图画书资源,鼓励亲子共读,我园建设了幼儿借阅室,开展了“快乐小书包”的幼儿借阅活动,孩子们隔周到借阅室自主选择喜爱的图书,登记后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随后,基于幼儿借阅活动开展的现状,我园开展了全园性的阅读主题活动。第一次的阅读主题活动是名为“我喜欢希望你也喜欢”的阅读分享活动,支持孩子们用故事表演、绘本游戏、海报制作等各种方式,将自己喜欢的图画书分享、推荐给全园的小伙伴。活动后,我们面向全园的家长,就孩子的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家长反馈孩子和他们说起“有想看的新书”;61%的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主动交流讨论阅读感受的次数增加”;55%的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读书的时间增加”,这一调查结果鼓励我们将活动进行下去。在梳理总结了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之后的每个月里,仍然通过班级间小分享的形式继续图画书的分享和推荐。

从第一次阅读分享主题活动至今,已经一年的时间,每月的小分享活动开展了8次,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习惯、能力究竟有了什么发展?接下来的阅读主题活动又该如何进行?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借助图书借阅登记软件,统计出了借阅室500余种、近5000册图书的借阅情况,有关新的阅读分享主题活动开展的教研,就从借阅的数据开始。

 

 

        最受欢迎的图画书

 

教研一开始,主持人先请教师们结合日常的观察和经验,猜猜借阅室里的哪些图画书是孩子们喜欢的,之后,主持人呈现了如下的表格,引发了第一次研讨。

研讨1:这张表是自去年阅读分享主题活动后,借阅室里一年来借阅量最高的10本书,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借阅排名

图书名称

借阅次数

1

地下100层的房子

325

2

100层的房子

315

3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246

4

巴巴爸爸建新家

236

5

巴巴爸爸去度假

231

6

巴巴爸爸的火星旅行

224

7

三个强盗

218

8

恐龙世纪

200

9

海盗和海怪

186

10

好饿的毛毛虫

180

教师们结合幼儿发展情况分析统计结果,有了以下发现。首先,将阅读分享主题活动与孩子们的借阅情况互为验证,能感觉到活动的效果比较突出。例如,老师说:“这里面大部分的书,都是在阅读分享主题活动里孩子们分享过的图画书,《100层的房子》大班孩子做过绘本剧,《好饿的毛毛虫》我们玩过绘本游戏……”其次,日常推荐分享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分享表达的机会,激发了阅读兴趣。有老师说:“在上次班级小分享中,××给大家讲了他借的《海盗和海怪》,孩子们特别喜欢。结果借书时,10本都被借光了。”再次,系列图书对孩子的吸引力是过去缺少分析和研究的,在后面的主题活动中,可以考虑引导孩子进一步认识系列图书。如,有老师说:“系列图书对孩子的借阅影响挺大的,比如统计里出现的《巴巴爸爸》系列。我们班不少孩子确实很喜欢系列图书,看过或分享过了一本,在下次借书时经常主动去找该系列的其他绘本。”

在这次研讨中,教师们将幼儿借阅图书统计的结果与自己的日常观察相结合,再次肯定了阅读分享活动对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效果。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对我们开展主题活动最大的肯定。教师们对于继续坚持这样的阅读分享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丰富幼儿阅读量的决心和干劲更强了。与此同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幼儿对于系列图书的兴趣也引起了教师们的关注。对照幼儿日常借阅时的表现,如何支持幼儿就系列图书进行阅读和探索的活动,在有的老师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

 

 

        借阅量最少的图画书

 

讨论分析完最受欢迎的图画书,教师们的好奇心都被调动了起来,有的老师们还讨论是否能从数据中分析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特点,验证原有的观察经验。这时,主持人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研讨2:这张表是统计出的去年一年幼儿借阅量最低的10本书,你从中又发现了什么?

借阅排名

图书名称

借阅次数

1

生活,是什么?

0

2

自由,是什么?

0

3

艺术和美,是什么?

1

4

小鱼散步

2

4

会笑的眼睛

2

6

社会,是什么?

3

7

藏猫猫的水滴

4

8

云儿变变变

6

9

什么是全球?

7

10

手指好兄弟

8

10

什么是当下?

8

对照表格,老师们的第一反应是:“哟,这些书好多我也没有看过呢。”接下来,就有老师自发地提议:“我们把这些书找出来,先看一看吧。”在认真阅读完这些图书后,老师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

与第一次的研讨相比,教师们对于借阅数据有了不同的解读,思路也更加开放和活跃。基本来说,有反思自身阅读量的,如“在找这些书的过程中,我发现除了它们,图书室里我自己还有不少书没有读过”;有验证日常观察经验的,如“这些书有的颜色比较暗淡,如《小鱼散步》;有的内容对幼儿园孩子来说吸引力不大,如《××是什么》”;有分析图画书借阅量不高的原因,并提出具体对策的,如“《藏猫猫的水滴》《云儿变变变》等还是比较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可是它们的位置太偏了,我也是找了半天,才在角落里找到的”“应该定期调整图画书摆放位置,或者设一个新书推荐柜”;更有一些教师对于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和困惑,如“这10本书里有不少是社科类的,看来社科类的图画书孩子们看得少。我很困惑,对于孩子们的阅读偏好,是顺其自然吗?可是如果从来不接触其他类型的书,就不能感受不同风格的图画书的魅力。可引导他们接触不同类型的图书,是不是又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逐渐聚焦在了幼儿图书选择和教师支持间的平衡上。

 

        角落里的图书动起来

 

通过对数据的初步分析和讨论,本次全园阅读主题活动的方向逐渐明晰起来:部分图书受冷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孩子们会不会发现、阅读,甚至喜欢它们?怎样使“角落里的图书动起来”,成为孩子自发的需要和活动?

主持人: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试着分析了图书“受冷落”的原因,不过并没有完全达成共识。现在大家困惑的地方在于,这些书孩子们是真的不喜欢读,还是没有发现它们?这需要通过对孩子们的观察才能做判断。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们发现图书并试着读一读它们。对此大家有什么想法?

教师1:几年下来,我们大班的孩子有时候会出现不知道借什么书的情况,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书都读过了。其实和我们今天一样,通过找书的过程,我才发现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书可以读。

教师2:对啊,我们可以围绕“角落里的图书”开展主题活动,这样一个找书、看书、再推荐书的过程,对孩子也很有价值。

主持人:怎么导入主题?

教师3:看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像我们大班的孩子,和小朋友们分享图书时经常会说“这本书我也看过……”,那我们可以带孩子到图书室来进行一次活动,比如“我没有读过的书”,让孩子们找一找,说一说,也许他们就会发现“这本书我没有看过”了。接下来如何推进,就要看孩子们自己的需要了。

教师4:图书室的图书小班孩子大都没读过,对他们而言,主题还可以是“我喜欢希望你也喜欢”,让孩子们能够参与主题活动,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了解更多的图书。主题活动可以由中大班的哥哥姐姐们的推荐活动导入。

教师5:还可以用“图书找朋友”的游戏形式导入。我们班孩子近来喜欢玩一个游戏,就是说出或表演出一本书的某个情节或人物,让别人猜这是哪本书。我们可以再丰富一下游戏,不仅是猜出,还得在图书室找到这本书。有这样一个找书的过程,孩子们自然也会有所发现。

……

教师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思路也越来越开阔。从原来不知如何开展新的阅读分享主题活动,到迫不及待地想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一次发现之旅。

这次园本教研活动中我们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一方面验证了教师们日常对幼儿阅读情况的观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现有工作的不足和问题,支持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帮助教师更全面且细致地发现孩子的特点与现状,同时,借助数据实证的手段,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教科研成果也将更有说服力。可以说,我们这次教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我们还将就这个主题活动如何开展和延伸,进行更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