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师幼互动

幼儿园课堂“流行语”解析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4日
作者:陆静雯     来源:《幼教博览》2016年第10期

      随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回归,教师理念的不断提升,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园课堂上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流行语”。这些流行语让幼儿园课堂充满了平等尊重的意味,营造了温馨关怀的氛围,也让我们的集体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和谐,充满期许与活力。但仔细品味,有些“流行语”真的如它光鲜的外表那么真材实料、经得起考量吗?其实,其中还是隐藏着许多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行为,存在着许多值得商榷和深思的地方。

 

       流行语一:谁和他的不一样
       现象还原:
       为了突出“不注重知识传授,而注重思维拓展”,并倡导“尊重孩子个性”,老师在与幼儿教学互动时常常会用“谁和他的不一样”来激发幼儿思考,希望幼儿的回答和别人不一样。于是,幼儿为了和别人不一样,各种奇思妙想如泉而涌,有的围绕主题比较贴切可行,但有的似乎有点光怪陆离,哗众取宠,文不对题。
      启示剖析:求异≠创造
      有的老师走进了一种误区,似乎孩子想的越不着边际越说明孩子积极动脑参与活动。盲目求异真的是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必经之路吗?其实幼儿的想象力应该建立在合理、有序的过程当中,同一层面的想像应该围绕一个点,而不是胡乱想像,否则容易给孩子带来这样的误解:只要我说的和别人不一样,就会得到老师的赞赏,就是好的。
       反思调整:摒弃教学的浮躁
      老师不要一味地求异与发散,在考虑以幼儿为本的同时也不能抛弃基本常识。对于孩子的回答,挖掘深度比求新求异更加重要,不要在泛滥的天马行空中迷失教学的真正目标,要摒弃教学的浮躁,培养孩子真正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流行语二:你的想法可真棒
      现象还原: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多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于是对于孩子的回答,无论对错,教师都给予赞赏。回答得好的“你真了不起”,回答得一般的“你真会动脑筋”,对于回答得不太应题的也赞赏“你的想法很特别”。总的来说,老师对于孩子的表现要么频频点头,要么连声夸奖,却对孩子的种种想法不分析,不探讨,不深究。
      启示剖析:赞赏≠评价
      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许多教师视批评为雷区,如履薄冰,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在激励式评价中获得自信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老师经常笼而统之地含糊回应孩子,自以为这样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却不曾想,这样根本启发不了孩子的思维,而且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暗示:我怎么说都是对的,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观。表面的迎合并不是真正地把孩子放在主体地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幼儿造成误导,继而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
       反思调整:丰富评价的内涵
      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教师应当对孩子的回答进行有效的应答,并抓住他们回答的闪光点,深入激发,巧妙引导,唤醒他们表达的积极性。另外,孩子需要的是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引,需要的是教师有效的支撑,教师的回应应该支持幼儿走向新高度,而不是“蜻蜓点水”般的简单回应。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老师的应答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流行语三:和你旁边的好朋友商量商量好吗
       现象还原:
       为了体现现行教育观念所倡导的“合作意识”,凸显孩子的自主交流,在活动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和你旁边的好朋友商量商量好吗?”每当老师提出这个要求后,孩子们或两人小组或四人小组,立刻相互热烈交谈起来。老师也参与其中,场面十分热闹,师幼关系十分和谐,让听课者也觉得合作意识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启示剖析:商讨≠合作
      在提出商讨的要求时需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挑战性的教学目标而言,孩子们能独立完成,为什么硬是要通过合作来学习,让合作学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很多时候的商量,通常都是能力强的孩子一言堂,能力差的孩子大多成为听众。有的老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孩子交流时故意把正确答案告诉孩子,这样的教学更是“高操纵、假商量”而已。
      反思调整:提升合作的价值
      教师在引导孩子合作学习时,先要思考内容是否适合合作学习,确定具有有价值的合作内容;其次要在商量前给予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另外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并引导孩子合作解决问题;在具体实施时,为了避免形式化的合作,老师要加强引导,让合作真正促进教学进展,促进幼儿发展。

 

      流行语四: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一学
      现象还原:
      为了改变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现在幼儿园课堂上经常会提供多种供幼儿操作与探索的机会,有电脑视频学习、图示分解学习、情景模拟学习、操作学具学习……在集体学完相关知识点后,教师一句“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一学”,于是活动室内幼儿上蹿下跳,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整个活动场面极为热闹。
      启示剖析:自由≠自主
      有些老师认为:一个活动的形式越新颖,越能抓人眼球,效果也就与之成正比,于是大家喜欢把课堂塑造成为一种“表演课”的形式,新颖的“分组学习”当之无愧成为新宠。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分组学习的内容、要求、层次等不到位的话,往往只能成为教学的华丽外衣。幼儿自主学习,随意地选择学习方式,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简单地把自主学习异化为盲目自由,收益甚少。
       反思调整:洗涤形式的繁华
      提供多样的小组学习方式固然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但是我们在进行分组学习时要考虑:教学活动的内容是否适宜分组学习;其次在分组学习内容的设计上,不光要考虑形式的多样性,也要考虑内容难易的层次性;最后在课堂上对于分组学习内容进一步说明,明确相应的要求。只有精心设计分组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才能真正实现其因材施教的价值。


      随着学前教育观念和理论的变革,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都喜欢使用课堂“流行语”,说明大家在思考,在创新,但当我们使用它们时,不要盲目使用,本末倒置,不要机械追随,简单模仿,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伪存真,把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紧密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