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发展策略

创新展评赛制 关注教师发展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24日
作者: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学院 马春杰     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78期

 

20153月至6月,我区开展了第五届“童心杯”教育展评活动,这是我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检验队伍培养成效的一项常规举措。区教委学前科与研修中心学前部在分析判断我区幼儿园及教师在学习、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过程中教育观念、教育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将展评方向确定为“活动区游戏”,并在标准制定、参赛人员、展评内容、相关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创新赛制  吸纳并认可更多人员参与和付出

 

我们在回顾以往的区级以及市级大赛时,发现基本是一个班的一位教师参赛并受到相应的奖励,而实际上,每位参赛教师在备赛及参赛中,都得到了来自同班甚至全园教师以及园长、业务干部的帮助与支持,他们同样付出了精力与努力。为了让所有人的付出都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和认可,我们做了如下赛制安排。

首先,同班的两位老师同时参赛。班级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需要全班教师的共同努力,活动区游戏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提供以及对幼儿活动的观察与有效支持,更需要两位老师密切的沟通与合作。让两位老师同时参赛有利于班级形成合力,共同钻研有效支持幼儿游戏的策略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同时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其次,同班的两位老师分别打分。经了解,我区大多数班级教师的配备是“新”“老”结合,两位老师从经验到能力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差异,为考量和体现每位教师的个性化专业水平,我们在评价时有同有异,如环境创设、游戏材料、幼儿游戏状况等两位老师得分相同,而游戏指导、分享环节及活动后的反思则分别打分。这种差异性评价既能体现班级整体情况,也让每位教师的个人能力得到相对明确的认可。

再次,明确指导教师并设指导奖。我们请各园在参赛报名时,除上报参赛教师的信息外,还要为每位参赛教师指定一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资格由幼儿园自主决定,本次大赛的指导教师多为幼儿园的业务园长、保教主任。指导教师要在备赛过程中对参赛班级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并获得与参赛教师同级别的指导奖。指导教师及奖项的设立在支持并认可业务干部付出的同时,也有效实现了“支持团队合作研究与实践”的赛事目的。

 

研磨评价标准  实践与反思结合考量教师能力

 

“大赛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是赛事举办者、参赛幼儿园及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学习、落实《指南》精神的背景下,我们本着“突显游戏价值、关注儿童需要、体现有效支持、考量教师能力”的原则,制定了包括整体环境、活动材料、教师、幼儿、评价与反思5个维度14条细则的《东城区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引领教师多角度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多方面表现和需求,全面提升自身对游戏的实践及反思能力。

 

开展分层培训  协助教师理解《标准》寻找“发力点”

 

《标准》下发后,在各园自主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带领参赛教师和指导教师分别围绕“如何理解和践行《标准》”及“指导过程中的困惑”等问题开展了专题培训与研讨活动。学前部教研员详细讲解每个维度、每条细则的内涵及其采分点,帮助教师明确如何通过日常的游戏指导,逐渐达到《标准》的要求。针对指导教师提出的“如何指导一个班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师”“如何在指导中考察《标准》落地情况”等问题,教研员一方面结合自己的思考谈建议,一方面调动所有指导教师的主动性进行经验和指导思路的分享,分别引导参赛教师和指导教师寻找和发现本园参赛教师的“发力点”,有所针对性地改进现状。

 

调整总结形式 通过访谈交流参赛收获与感想

 

每一项大赛似乎都是以“表彰总结会”为结束的标志点,而请“获奖代表发言”也成为这一类会议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这次我们尝试了由一位主持人分别与参赛教师和指导教师进行“对话访谈”的形式,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将各位获奖代表的经验和思考一一道来,夹叙夹议中引发参会者对相关问题的共鸣与思考。

下面就向您呈现“东城区第五届‘童心杯’教育大赛表彰会”获奖代表访谈环节的实录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