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学会工作文件

"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专家在线咨询活动精华贴汇总2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2日
作者:管理员     来源:研究会


1、提问:孩子真的需要陪优吗?

郭良菁”优“是用什么标准衡量?如果是期待孩子比别人都强,然后勉强地强化训练孩子,那完全没有必要。人没有必要跟人比着过日子,孩子的路还很长,谁说年幼时表现平平的孩子,将来就没有前途呢?勉强催促和逼迫,做得过火,结果适得其反。

没有一个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优秀的,但是我们追求在哪些地方优秀是关键。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心理品质、学习品质、健康的体魄等,比知识学习、技能的学习更重要。

2、提问:幼儿园教育要杜绝小学化, 而小学一年级老师又总抱怨“孩子没基础,拼音部分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请问: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应怎么接轨?

郭良菁:学习拼音需要以下几个“基础”:1、孩子已经形成“汉字符号是表示意思的”这种意识;2、孩子已经知道“一些象英文字母一样的符号是表示汉字符号的读音的”;3、“要想不在别人的帮助下读出汉字,得看得懂这种表示读音的符号”。如果孩子已经有了大量阅读图文并茂的书籍的经验,知道上面的文字是在说明图片中蕴含的故事,但自己只能靠大人讲才能知道文字讲了些什么,如果孩子很渴望自己不靠大人也能知道文字的读音,从事了解故事内容,他们就会渴望了解那些拼音符号的读音,学拼音是很快的。但如果没有前面的这些铺垫,仅靠背诵拼音符号的读音,对孩子来说就象念经,当然没意思,学不会是因为根本不知道学它干什么用。

3、提问:为了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我们计划在6月份调整大班的作息时间,将集体活动延长10分钟,并请小朋友尝试带书包、文具,养成整理文具,收拾书包的好习惯.请专家指点,教育内容还能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以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顾荣芳:贵园现有做法可行。无需特别的教育内容,让孩子提高生活吃喝拉撒睡方面的自理能力、能够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上能自始至终完成、有好奇心等学习品质最为重要也最为基础,离开了这一点,就算现在学了多少知识也都没有实质性意义。

4、提问:我们幼儿园是混龄编班,教师和家长都非常认可混龄教育,孩子在混龄班级中的互助合作和沟通交往弥补了独生子女的兄弟姐妹间的情感缺失,孩子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角色身份的转换让他们承担不同的责任。但是,我们发现,同龄互动间产生的思维碰撞更加激烈,更能激发和提升孩子的能力。请问老师:在混龄教育中,如何激发和引导能力强的孩子之间的合作学习?

侯莉敏:混龄编班对老师挑战很大,虽然情感上大孩子和小孩子有情感交流,但是也有可能存在大孩子剥夺小孩子的一些发展机会。另外就是你说到的在思维力上,还有学习内容选择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在一个教室里如何设置适合两个年龄段孩子的内容,教室如何照顾到不同年龄和水平层次的发展,都是需要研究的。

5、提问: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培训学校的老师,多大孩子开始识字,和怎么识字比较好

顾荣芳:识字开始的年龄没有特别的规定,怎么识字才是关键。我们应该杜绝和避免的是逼着幼儿进行枯燥的专门的识字学习,而在生活中进行随机的有趣的学习是值得推广的。即使是培训学校的小学年龄以上的识字学习,也应多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也不能进行机械的枯燥的学习,否则会损伤孩子的学习兴趣,结果会适得其反。

6、提问:孩子看书很有兴趣,自己去理解图片意思,然后再读给他听,最近听朋友说点字阅读可以加强孩子对文字的记忆,试着点读可他非常反感对认字也没有多大兴趣,我想问下怎样让孩子快乐接受认字

张明红:家长好!一般而言,点着字进行讲读这种阅读方式,在学龄前我们是不提倡的,这会影响儿童的阅读速度,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议点着图进行阅读,引导孩子关注图片中的细节、主要的人物或场景,或是一些不易被孩子发现的内容。

我们不建议强迫孩子认字,阅读过程中,读文字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夸张语气和语调,放慢语速,让孩子形成一个口语和文字之间一一对应的过程,经常地反复读,就像背儿歌一样,孩子就更容易牢牢记住。

反复认知,反复朗读,促成构成口语和文字之间的线索,形成一种视觉记忆。

本质上是一种视觉追踪记忆方式,是孩子独立认字之前的基础和前提,当孩子非常熟悉这个字,就会认识,因而我们也常常发现,一般孩子认识的字都是高频率出现或是印象很深刻的,例如封面和封底的字。我们倡导家长在情境中引导孩子认字。

7、提问:

如何改掉小孩喜欢长时间看平板的习惯?对视力有极大的影响。

陈世联:家长好!您孩子如果来回答这个问题,他或许会答:你们大家都在看,我为什么不能看?!(先开个玩笑)。去年在一个学术研讨会中,听到一个美国专家发表的报告,说平板手机之类的现代媒介对孩子基本上没有多少益处(不仅仅是伤眼睛,还影响人际交往等社会性问题)。那怎么办呢?家长您及家人能否在家里丢下手机微信、平板影视游戏等?此外,多与孩子做些亲子游戏、娱乐、文本阅读等活动,多带孩子出去户外活动(比如让孩子参加孩子们自己的游玩活动、家人散步活动等),孩子注意力与兴趣转移了,他手上的平板自然就放下了。家长您认为呢?谢谢您的提问。

张明红:家长好!首先不可否认,平板的画面感相对富有感染力,并且也有丰富的功能,对幼儿会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要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喜欢平板。

建议家长:

1.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在家中利用各类其他的活动吸引幼儿,例如陪伴幼儿阅读,介绍好的书籍,一起聊天,增强亲子互动,例如一起进行游戏或是玩积木。

2.如果在家中活动转移注意力的效果欠佳,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甚至旅游,例如参观科技馆、动物园、自然博物馆等,旨在为孩子创造更为丰富的环境。

3.同时可以对平板电脑使用的时间进行约束,例如限制每天玩平板的时间,或是设置每日玩平板的时间段。

8、提问:

孩子5岁了,女孩。现在总喜欢突然跑过来把人打一下,打的很重。有时说话时也喜欢打一下,好像这是她打招呼的方式,该怎么办?

张明红:家长好!一般而言,2-3岁的孩子可能倾向于使用打人的方式进行打招呼,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不够,不具备和人打招呼的社交技能。然而5岁左右的孩子这样的行为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建议家长:可以尝试对比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何种打招呼的方式更容易被他人接受。
一方面,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看一看,当她使用打人的方式和别人打招呼时,别人会露出诧异、愤怒等不愉快的表情,强调别人并不喜欢这样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示范一种礼貌的打招呼方式,引导孩子看到别人愉快的表情,微笑的回应。让孩子自己去对比,去分析,更喜欢发怒的脸还是微笑的脸,让她自主去选择何种打招呼方式更好。
     每当孩子出现以打人的方式进行打招呼时,家长可以及时进行适度的榜样示范,告诉孩子何种打招呼方式别人更加喜欢。
    但需要指出的是,家长的表现不能过分夸张,有时候会让孩子以为家长每一次刻意的示范是一种游戏,孩子会更想尝试打人的方式,只为了检验家长这种示范的神态和行为是否会出现。只要让孩子明白礼貌的打招呼方式优于打人的方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