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小班幼儿绘画特点的调查分析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0日
作者:北京市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 韩鸫     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

 一直以来,小班是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的难点阶段。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各方面的经验少、缺乏表现的技能等原因,小班教师在组织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时经常对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等表现茫然、不知所措。同时,相关的幼儿美术教学书籍中,多数都是针对中大班幼儿开展的教学活动,对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少有涉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如何在小班美术活动中更好地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为了让教师对小班第二学期幼儿的绘画能力有清晰、明确的了解与掌握,我们开展本次研究,以调查、分析小班第二学期幼儿绘画能力为基础,以探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宜的教学手段为研究重点,寻找针对小班幼儿开展美术活动的适宜方法。

调查结果

我们在小班第二学期时,以一个教学班的27名幼儿为重点分析对象。在此班级中通过两次绘画活动“我喜欢”“我不喜欢”,调查小班末期幼儿的绘画作品,分析其绘画能力与特点。

 

选择纸张:两次绘画活动中,分别选择大、小纸张的幼儿都比较多,占测评幼儿的比例也都比较大。对比每个幼儿两次所选的纸张发现,大部分幼儿两次都选的同一大小的纸张,也有小部分幼儿两次选择的纸大小不同。这说明大多数小班末期幼儿对纸张的使用已经有一定的选择习惯。

 

说画一致:在主题为“我喜欢”的绘画活动中,有70%的幼儿用语言事先表达出的内容与画的内容一致。在说画不一致的幼儿中,有3名因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较难而不会画,进而改画其他内容。在“我不喜欢”的活动中,也有79%的幼儿说画一致。这说明小班末期的幼儿大部分都能具有一定的任务意识,能够按自己预期既定的内容进行绘画表达,而且对自己的喜好有明显的感知和分辨。

 

色彩方面:两次活动中,使用单色和使用多种颜色进行表达的幼儿比例相差不多。在“我喜欢”活动中使用单色与多色的比例为4456,在“我不喜欢”活动中比例为4258。使用多色表达的幼儿略多于使用单色的幼儿,说明较多的幼儿“喜欢”和愿意使用更多的颜色进行绘画表达,也同时开始注意到色彩的美丽。对比同一个幼儿在两次活动所使用的颜色后,我们发现:有4名幼儿在两次活动中只使用一种颜色绘画;有6名幼儿分别在绘画“喜欢”的事物时使用了红、粉、黄或多色来表达,在绘画“不喜欢”的事物时使用了蓝、黑色来表达;其他幼儿在“我喜欢”与“我不喜欢”的绘画中都分别使用了多色,颜色上没有区分(冷暖色都有用到)。这说明小班末期的幼儿,部分在绘画时有固定“喜欢”的颜色,部分能够用颜色来反映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但大部分幼儿还不能用颜色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用色上表现出随机性和随意性。另外,从颜色中看孩子的性格,只用固定色的这4名幼儿性格都比较有主见,“喜欢”坚持自我,不易被他人影响和改变。能用冷暖色表达情感的这6名幼儿,在班中都属于是非观念明确、爱憎分明的孩子。使用多种色彩的幼儿多数性格开朗,比较容易接受他人,“喜欢”与人交往。

 

表征方面:这里的表征是指幼儿能够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简单的表征,表征并不具有准确性。两次活动中,都有70%以上的幼儿能够进行表征。余下的幼儿中,又有部分幼儿在两次活动中一次能表征、一次不能表征,只有1名幼儿在两次绘画中都用乱线和涂鸦表示。分析两次活动中出现不同表征结果的原因在于幼儿所要表征的对象超过小班幼儿的表征能力。从整体表征程度看,小班末期幼儿的表征具有粗浅、简单、高概括的特点,但表征具有指向性,这也说明此时的幼儿已经开始从象征期向形象期过渡。

 

涂色方面:这里的涂色不光指大面积的涂色,还指在绘画中有涂色行为,包括没有涂完和只涂了其中的一部分。两次绘画活动的结果有明显不同,在“我喜欢”的活动中有81%的幼儿没有涂色,在“我不喜欢”的活动中有58%的幼儿没有涂色。虽然比例不太相同,但也能说明在这个时期有较多的幼儿在绘画中不会选择涂色。涂色的幼儿也都是不完全涂色、没涂完或只涂部分,而且这些涂色都有涂出边的现象。原因在于:第一,小班末期的幼儿涂色能力还比较弱,对手指和手腕的控制不够精准,而且他们的坚持力也较弱,自主涂色时不能坚持涂完所有的颜色。第二,小班末期的幼儿对色彩感知不够强烈,虽然“喜欢”各种色彩,但还不会用色彩来帮助自己进行表达。

 

线条流畅:从比例上看,线条不流畅者略高于流畅者。这些绘画线条不流畅的幼儿都是平时用笔较少、“不喜欢”绘画且不爱动手做事的幼儿。因平时动手少,造成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较慢,绘画时线条表现出不流畅的特征。其中,男孩比例较高,女孩较少。

 

事物个数:这一项指的是在活动中幼儿想要表达的事物的个数。经过统计发现,83%以上的幼儿在两次活动中都表现了单个事物,只有极少数幼儿表现的是多个事物。在两次活动中都用多个事物表现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有3名幼儿。这3名幼儿具有共同特点:胆小、内向、不善于表达,但心思细腻。

 

绘画内容:绝大多数小班幼儿在作品中表现的都是物或人。在“我喜欢”的绘画活动中,只有一人表达的是事件,在“我不喜欢”的绘画活动中,有3人表达的是事件,但他们表达事件并不是直接用画面表现出来,也是通过画具体的人或物,再通过语言表达来完善自己所反映的内容。这是因为小班末期的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和表征能力都比较弱的缘故。

 

构图方面:两次都为幼儿自主绘画,绘画前老师没有任何要求和提示。两次活动中,有85%以上的幼儿无构图,只有三四个幼儿有简单的背景,表现一定的构图。小班末期的幼儿空间思维发展还很有限,因此还不能在画面中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性。在绘画出现简单背景的幼儿中,多数是班中年龄较大的幼儿。

 

教学建议

1. 提供多种绘画材料。

我们在小班幼儿美术活动中,打破只提供单一一种大小纸张的模式,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绘画纸,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我还提供多种绘画材料,不仅可以便于小班幼儿进行创作,还满足了小班幼儿喜欢丰富的操作材料的心理需求,让小班幼儿在创作中感受操作的乐趣。

如在小班教学活动《快乐的大海》中,教师在与小班幼儿观察了大海的平静、波涛汹涌后,给小班幼儿准备了报纸球、冰棒棍、瓶盖、海绵、勺子、小绳、牙刷、苹果网、布条、毛根、小球、包装带、胶棒底座、报纸棍、小气球等材料,让幼儿选择材料进行有关“大海”主题的创作。

 

2. 记录幼儿关于绘画作品的语言。

小班末期,幼儿的绘画内容能够反应一定的具体事物,且在绘画前能够先拟定自己的绘画内容,但表达事物还不够准确和清晰,因此常常还需要用语言来补充其中所缺憾的内容。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还需要与幼儿多交流,询问作品中的故事,尽可能用文字帮助他们记录语言表达的内容。

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大皮球来游戏》中,教师自然地结合幼儿对大皮球已有的游戏经验,请幼儿用大皮球蘸颜料。在蘸蘸、滚滚、印印中,孩子们发现大皮球运动后留下的轨迹是那么美丽,并展开想像。有的孩子说绿色的是大森林,蓝色的是大海,黄色的是沙漠,红色的是火山。还有的孩子说,这些轨迹是一个个迷宫,里面有宝藏……老师记录下这些宝贵的“童言”作为幼儿美术作品的注解。

3. 组织和开展更多合适小班幼儿的感知色彩的活动,丰富他们对色彩的感知经验。

根据之前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对于小班后期的幼儿,真实的观察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班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创设机会,让幼儿在真实的世界中感知、理解生活中的色彩,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丰富、清晰的表象,促进创作与表达。

如在小班美术活动《小手来跳舞》中,教师让幼儿直接用手操作彩色面糊,感受手在面糊上留下的各种痕迹,理解面糊在操作过程中的色彩变化。

如在小班美术活动《我来当大师》中,教师用各色的大布,与幼儿一起玩钻一钻、爬一爬、蒙起来、露出来的游戏,让幼儿的身体与不同的颜色发生真实的接触,在接触中真实地感受不同色彩的明暗及不同色彩引发的不同情感。

 

4. 加强欣赏活动。

寻找适宜小班幼儿欣赏的大师作品,多欣赏,多观察,可以帮助小班幼儿很好的提高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帮助他们积累表达的方式和经验。

欣赏名家名画、自然界中的美应该从小班时期就开始。但小班幼儿的欣赏活动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欣赏是提高审美的手段,但不能光以审美、谈话为主,还要辅以有趣、活泼的活动。

如在小班美术活动《建楼曲》中,教师先是与幼儿一起欣赏了吴冠中的作品,感受了作品中线与点的结合。有的孩子说线像公路,点像楼房。还有的孩子说这些黑黑的线是卡车、挖土机在工地上留下的车轮印,彩色的点是工人叔叔在忙碌。之后,孩子们一起用玩具小车蘸上黑色颜料在画纸上不停地开开停停,也像是在工地上劳作来进行创作。

 

5. 鼓励幼儿探索操作,共同建构经验。

根据以往的经验,探索发现是小班幼儿难以完成的任务。但在这一系列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在操作中也是有探索和发现的,他们可以在操作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经验。

如在小班美术活动《雨滴与花朵》中,教师在雨天的情景下引导孩子进入了教学活动。他们通过操作毛笔发现,笔上过多的颜料可以在纸上产生“滴和流”的现象。

在小班美术活动《快乐涂鸦》中,孩子们一起用白色蜡笔在大纸上表现风。在涂鸦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探索发现了油水分离现象,还发现蜡笔涂得密集的地方油水分离现象更明显。

幼儿对美的理解与表达都不同于成人。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小班幼儿多理解,多包容。我们应该重视小班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愿意画,想画;重视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敢画、会画;重视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操作性与探索性,不是为画而画;重视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成长,以美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