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课题研究

尊重和发展儿童个性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12日
作者: 洪晓玲     来源:宁夏泾源县教研室

幼儿园教育应遵循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发展规律,以尊重幼儿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举,注重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在农村,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兼职、非专业教师多,专业、专职教师少等多方面因素,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多数教师都知道《幼儿园指导纲要》的许多内容渗透着尊重和发展儿童个性的教育理念,却不知具体怎样在一日活动中去实施。教师的教育行为仍然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只注重传授知识,注重发挥自己的作用,却忽视了孩子的兴趣、需要、主动性,忽视了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那么,到底如何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个性,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发展儿童个性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尊重和发展儿童个性的关键。不论是在教师直接还是间接控制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都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支持幼儿自主发展。如,科学活动时,教师准备了种类繁多的蔬菜让幼儿观察。许多孩子会捡起又扔掉,并不停地调换,这时幼儿虽然表现出对实物不停地摆弄,但感觉其思维活动却是盲目的、停滞的,教师发现后及时给予指导:“小朋友,哪些蔬菜是吃叶子部分的?我们先把这些蔬菜挑选出来进行观察。”这时,孩子活动的针对性,观察的目的性会更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结束后,只要是孩子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的给予积极的评价,满足幼儿精神、心理上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以后继续去求知、探索。总之,教师是幼儿与活动之间的中介,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创设条件,营造氛围,让孩子们利用自己所积累的经验,主动参与、相互交往,探索尝试,体验各种情感。面向全体,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在孩子需要帮助时,进行适当引导与点拨,对教学内容应该允许幼儿去决定和选择。学会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孩子的发展中把握“教”,在一日活动中尽可能地给儿童提供张扬个性、展示才华、满足需要的机会,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尊重儿童个性发展

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个性,核心因素是教师与儿童的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老师必须要有爱心、要真诚、要宽容,要融入到儿童中间,成为他们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要随时创设温馨和谐,宽松愉悦,无拘无束的聊天环境,提供畅所欲言的交流机会,留给表白内心的空间,让他们敞开心胸和你谈天说地。如同好朋友一般,深入浅出地与他们交流彼此内心的感受、烦恼与快乐,不要让儿童感觉到教师像河水“深不可测”。平时要以关怀、接纳、开放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多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成长史及爱好、特长、性格等。与孩子说话语调要温和、亲切、自然,并耐心倾听孩子诉说自己的感受、问题和意见。在活动过程中对孩子的不同观点,应和孩子共同探讨、分析,研究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使他们感到尊重与接纳的快感,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观点而自己做决定,不要在孩子之间公开进行横向比较,挫伤孩子的自尊,压制他们的个性。更不要随便怀疑孩子,要相信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如:一位教师在整理玩具时,发现积木少了,就说:“要是积木不少的话,就能垒一个漂亮房子,大家帮我找一找,积木是不是掉到地上了?摸一摸自己的小口袋,积木是不是掉到口袋里去了?”于是,小朋友们都开始帮忙找。这时,一位小朋友说:“老师,积木掉在我的口袋里了。”这种巧妙的教育方法体现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尊重和信赖这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既缓和了紧张的师幼关系,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也轻松、自然地解决了问题,幼儿从中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促使其个性得到自主、和谐、健康地发展。

三、培养兴趣,满足幼儿求知欲与好奇心,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

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来源于兴趣。实践证明,只有从兴趣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的明智就在于从似乎“差不多”的孩子中发现每个人的特殊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着手培养和发展。皮亚杰也说过“兴趣其实就是需要”。要想发展儿童个性,先要了解儿童的需要,幼儿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有时还会表现出喜怒无常,不愿与老师配合的情形。比如:《力》这节科学课,老师给孩子提供了许多沙包,让他们先向上扔,可徐阳小朋友偏向前扔,其他小朋友很好奇,也跟着向前扔。他却又向后扔,老师也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向后扔。几分钟后,老师问徐阳小朋友:“你为什么向前、后扔”?他告诉老师:“我想知道向上扔沙包会落在地上,向前、后扔它会落在哪里?我还想知道我扔的为什么没有你扔的远”?老师告诉他和全班孩子,力是有“方向和大小”的。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那些个性显明独特、善于奇思妙想、敢于动手尝试,勇于探索,与众不同的孩子,“教师应该为他们搭建和提供满足求知欲与好奇心的平台与机会,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自由选择、表达、创新,享受活动乐趣。对活动的结果避免用成人的眼光评价,要让孩子自己表达、相互交流”,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作为幼教工作者人人都知道,当你置身于孩子们中间,他们好奇爱动,问长问短,喜怒无常,不愿和老师配合有时真让人感到心烦、无奈。可如果正确引导,你会发现孩子活泼可爱、天真有趣、充满幻想。在活动中就自己所研究的问题自己提问,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有的放失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即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尊重和发展了儿童的个性。

四、给幼儿提供适当释放和宣泄情绪的空间

儿童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精神、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在许多情况下和成人有着不同的想法、看法、意见、情绪、行为。他们生性贪玩、好动、自控能力弱、情绪不稳定,爱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在老师面前打“小报告”,容易犯错误。还常常会将自己对生活、环境、老师、家长等等的不满通过莫名其妙的使性子,发牢骚、砸这摔那,没事找事,无理取闹等方式发泄出来。这些个性“古怪”无根据的行为常常会让老师、家长束手无策、不知所措。其实孩子的这种反常表现很正常,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适当(的)理解、体谅,并创造条件、让孩子进行一下宣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孩子的表现当中了解孩子的需要。千万不能强迫压制、讽刺挖苦、当众侮辱、训斥责备他们。要用博爱、宽广的胸怀时刻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接受、包容他们的不足,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尊重、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孩子都是这样,要让孩子将来成为有个性,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我们必须要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个性,并将其渗透在孩子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特别对于那些顽皮好动、胆小懦弱、肢体残疾的孩子,更应给予特殊照顾,多为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在各类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探索、发现,鼓励他们自由、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人格,张扬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