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体育锻炼

等待的精彩——幼儿攀爬游戏引发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08日
作者:华丹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中心幼儿园

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我班幼儿自信心较弱,不敢表达自已的意愿;不敢的其他老师面前展示自我;在面对新的事物,不愿尝试;面对不同的游戏,喜欢选择难度较低的项目进行游戏……为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不畏艰难这一品质,我利用幼儿园现有的资源——攀爬架组织幼儿进行攀爬游戏,想试图借助攀爬达到目的。

一、适得其反

和往常一样,一到户外活动的时间孩子们都欢呼雀跃因为他们可以玩喜欢的滑滑梯、羊角球、扭扭车、飞碟……然而今天下午我安排了孩子们到后花园的攀爬区玩攀爬游戏。孩子们看到高大的攀爬架兴奋不已:“华老师,这是什么?”“华老师,这个怎么玩?”我告诉孩子们:“这里是攀爬区,这个高高的架子叫攀爬架,需要我们勇敢的爬上去,看谁能爬到最高处!”说完,我进行了简单地示范,并鼓励孩子们也来尝试。

“有谁愿意来试试呢?”无人应答。

“谁是勇敢的孩子,愿意来试试?”还是无人应答。

“童童你来试试!”听到我点名童童才懦懦地上来,不自信地开始尝试攀爬。尽管我不停地鼓励,可童童往上爬了4步便喊:“老师我想下来!”下面的孩子抬着头紧张地喊着:“童童你要小心,童童你要小心!”童童下来后我试图请其他孩子也来试试,可是大家还是一副胆怯的样子。就这样第一次的攀爬游戏在我强制点名下被动地结束了。

显而易见,我的强迫并没有帮助孩子们达到预设目标。孩子们喜欢户外活动,可今天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活泼好动的童童不敢往上爬?为什么孩子们都不愿意尝试?一连串的疑问出现在脑海里,我静下心来思考寻找其主要原因:

1.教师动作讲解示范不清晰。

教师的示范要真正起到作用,真实、具体、生动、形象的示范能反映出动作技术的结构,促使孩子快速地有把握地掌握攀爬的要领和方法,因此动作技术的示范是最常用、最主要、最直观的方法,是教师向幼儿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然而本次攀爬活动中我抹杀了“示范”的功效,随意简略地进行了教师示范”,致使幼儿在“怎样爬”中兜圈子。攀爬主要是通过幼儿的身体练习来完成的,由于孩子没有掌握技巧从而丧失了练习的机会!

2.孩子初次接触缺乏锻炼

中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是初次接触攀爬,经验贫乏。当站在攀爬架下时,小小的身体和高大的攀爬架产生强烈的对比,带给孩子一定的危险感。

3日常成人过多的保护。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尤其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而也自然成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聚焦中心,六双眼睛时刻关注着小宝贝的动静,惟恐有点闪失。不让孩子出家门“闯祸”;不让孩子随意跑动、跳跃;不让孩子……使孩子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大人的身边。过多的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孩子无从尝试动手做事,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能力、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克服困难的能力,长久这样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没有,孩子面对困难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畏惧心理。

二、水到渠成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畏惧心理从而喜欢攀爬游戏呢?带着这些思考,我将活动做了一下调整。

 1.设置情境,让攀爬变得有趣。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思维具体形象、爱模仿、认知靠行动,这决定了游戏化的一日生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适宜途径。在有一定难度的攀爬游戏中,只进行机械式的动作要求,孩子会觉得很难掌握技巧,教师应在攀爬中贯穿富有童趣的情景,将孩子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于是我为攀爬游戏创设了情景《抢救小兔子》,在攀爬架的顶部安放可爱的小兔,“兔妈妈很着急,因为小兔子被困在顶部下不来,怎么办呢?谁来做勇敢的抢救员呢?”从而激发孩子救小兔的兴趣,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怎么救速度快而且安全?”此时,我进行技术指导与讲解。在演示过程中,我特别强调双手必须紧紧地抓住绳索,一个脚跨到上一格并踩住,脚的脚尖要朝里,双手双脚交替往上爬。这样一来幼儿很自然的进入游戏,并积极地投入到角色中。一轮下来,有个别孩子进行了初次的尝试。虽然大部分孩子依然胆怯,但是孩子们细微的进步还是让我看到了希望。

游戏结束后借助孩子们“进步”的苗头,我继续思考,如何让所有的孩子都有勇气尝试呢?

2.榜样作用,让孩子敢于攀爬

落落是我班比较胆大的孩子,在第一次尝试中就第一个救到了小兔子。我把大家召集起来,让落落介绍自己是如何救到小兔子的。落落有模有样地介绍开了:要看上面,还有手脚要抓牢。我及时肯定落落的说法,他这个方法很好而且很安全(进一步固化习得经验),并夸他是最勇敢的兔爸爸,还给他贴了大苹果。这时本来有些犹豫的孩子也纷纷跃跃欲试,嚷着:“老师,老师,我要做勇敢的兔爸爸(妈妈)!”

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知道,幼儿既容易模仿别人的行为和受成人强化的影响,又易于受情绪的感染,因此我特意树立落落这个典型,让更多幼儿参与到活动。

 3.增加次数,让孩子喜欢攀爬

每一种体育活动都可能是富有挑战性、都是有一定危险的,当孩子进行初次尝试后,哪怕只是上了一小步也会给幼儿带来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就感对幼儿的再次尝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将一周一次的攀爬游戏增加至一周三次,在渐渐熟练的动作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略带自信的眼神,此时我便抓住时机鼓励孩子:“兔妈妈谢谢大家救了小兔子,今天大家都是勇敢的抢救员,下次如果还有小动物遇到危险我们再来救它们!”

就这样,在我不断的鼓励和创设机会中,孩子们渐渐地爱上了攀爬游戏,甚至时不时地提出:“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来玩?”

三、豁然开朗

通过本次攀爬活动,我对如何培养幼儿的勇敢品质有了新的启示:

1.要用孩子的方式帮助消除恐惧。

   众所周知,我们的孩子们从小惧怕鬼怪,这时给他们讲唯物论是无用的,有效的办法是对孩子说鬼怪怕好孩子。这样,孩子便很容易接受你的话,并消除惧怕心理。同样,我一开始告诉孩子们不要害怕,这个一点也不危险,孩子们是不来相信你的。而设置了孩子们喜欢的童话剧形式的情境,孩子们在不知不觉这中恐惧就减弱了,都抢作勇敢的兔妈妈了。

     2.要借孩子的经验帮忙寻找方法。

面对困难,即使老师的方法很好,但是未必所有孩子都会去做。因为孩子相信老师是无所不能的,而自己却未必行;另外老师的方法多半是以说教为主,孩子们宁愿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树立典型榜样,让幼儿懂得:小朋友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做到。这种做法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经常受到类似情景的启发,幼儿就会不自觉向榜样看齐,渐渐养成敢于拼搏的品质。

3.要应孩子的需求固化经验。

孩子们的兴趣上来时,教师应该乘胜追击,帮助孩子们进一步固化原有经验。要知道中班孩子虽然情感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但是往往思想和行为并不统一,因为要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我有意增加了游戏次数,在实践中帮忙孩子树立自信心,以此固化孩子已习得的经验和情感。

攀爬游戏开展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由原先不敢尝试到现在抢着游戏,可见对攀爬游戏进行有效指导能促进不畏艰难这一良好品质的养成,这也为孩子们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孩子的心灵世界是脆弱而又敏感的,需要我们老师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地加以呵护,在等待中闪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