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社会教育

知行,承礼-幼儿社交基本礼仪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作者:蒋桂丽     来源:浙江省奉化江滨幼儿园

          摘  要:幼儿时期是整个人生的启蒙时期,若幼儿时期的“基础”没有打好,将会直接影响幼儿今后的生活。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社交礼仪意识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幼儿社交礼仪也是社会领域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在分析幼儿社交基本礼仪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基础上,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幼儿社交基础礼仪意识培养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幼儿;社交;基本礼仪意识;培养;创新;家庭

一.幼儿社交基本礼仪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经过了短暂的婴儿期后,开始进入全面的启蒙阶段,无论在体格和神经发育上还是在心理和智能发育上,都出现了新的发展。所谓养儿育女,对于父母来讲,无不希望能给他们关怀备至的呵护,希望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少走弯路,做一个有用的、称职的、幸福的人。从社会和民族的发展来看,他们是我们的接班人,我们的事业和成果都需要他们来继承和发扬光大。“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孩子,你们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当我们回首自己的童年的时候会突然发现:我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莫不是在父母的陪伴和鼓励下向我们的长辈喊出的那一声声“叔叔”“阿姨”。这些称呼在我们此时看来固然是社交礼仪的一部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打开社会这扇门的叩门声。我们明白了我们曾经第一步所学的,也就知道了我们在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的时候第一步所要做的了。

    幼儿时期是整个人生的启蒙时期,若幼儿时期的“基础”没有打好,将会直接影响幼儿今后的生活。孔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古人也把“礼”作为修身的第一步,因而有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原则。社交礼仪作为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不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留给人美好的印象。幼儿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讲礼貌、重仪表、谦让互爱的意识一旦形成,将会直接影响着幼儿今后的生活。讲礼貌的孩子容易为同龄人所接受,从而易于得到认可;重仪表的孩子容易树立自信感,从而易于取得优势;谦让互爱的孩子容易融入团体,从而易于交到朋友。这种从小建立起来的自尊、自强、自信的人生理念是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而社交基本礼仪的形成,需要长时间地培养与指导,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学习力、模仿力最强的时期,若正确地引导,则能使幼儿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准确地掌握社交礼仪的相关内容,同时还为其今后的成长做好铺垫。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爱默生说:“礼仪,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主要表现在一个人自身内在的涵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而从交际的角度而言,礼仪又可谓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社交礼仪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培养幼儿的沟通交往能力,同时还能对幼儿的性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社交礼仪意识能够帮助幼儿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内在修养,同时还能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端正自己的价值认识,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俗语说“三岁看老”,可见幼儿时期的各种启蒙教育对他(她)以后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啊。

此外,加强幼儿社交基本礼仪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出于幼儿自身的考虑,还是整个社会的共同需要。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沈阳市政协主席赵金城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在幼儿园、中小学开设礼仪课程”的提案。他强烈呼吁:鉴于人的行为具有承续性,礼仪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赵金城说:“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懂礼貌;在社会上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污言秽语;在家里不懂得孝敬长辈……这些现象让我们忧虑:‘礼仪之邦’的美称,能不能在这一代中传承?”让孩子带着礼仪走向社会——这不仅仅是幼儿应有的权利,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在2.58岁—6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机,就像我们的毛衣上因丢掉一针而落下的洞一样,即使再补也总有补过的痕迹。因此,在幼儿期开展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同时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一环。我们今天这样做虽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但是我们能保证每个孩子在未来的路上不会去伤害他人,也不为他人所伤害;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优秀,但我们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被他人所尊重。

二.幼儿社交基本礼仪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家长培养幼儿社交基本礼仪意识的策略

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性格、思维、修养以及品德的形成,都与孩子所在的家庭环境有关。古语说:“子不孝,父之过。”家长培养幼儿社交基本礼仪意识的策略主要表现为教育与引导和督促与指导两大方面。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们面前为人师表,起到榜样作用。家长如果能够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们遵守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对照要求查找自己和孩子的不足并加以引导和纠正,那么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孩子们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还能锻炼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孩子们平衡情绪的自控能力,滋养孩子们的责任心等等。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如家长应注意孩子在家看书时坐姿是否正确,是否会一页一页地翻看图书,是否有良好的就餐习惯,餐后是否擦嘴、漱口,能不能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仪表是否整洁,和同伴能不能友好相处,是否争夺、独占玩具,是否能灵活地运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对待他人的态度是否诚恳、举止大方……只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通过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灵活施教,就能够浇灌一株健康美丽的花朵。

当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的家长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有所减少,这就需要家长能和幼儿教师及时而又有效地联系,如实地反映情况和切实地接受指导。

(二)幼儿园培养幼儿社交基本礼仪意识的策略

    幼儿的思维意识比较模糊,同外界的接触几乎为零,同时又由于幼儿父母工作的原因,幼儿园成为幼儿的主要学习、生活场所,因而在幼儿社交基本礼仪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幼儿基本礼仪教育的内容有:交往礼仪,包括问候礼仪、同伴礼仪、做客和待客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居住礼仪、公共场合礼仪等;就餐礼仪,包括餐前礼仪、使用餐具礼仪、就餐时的礼仪、餐后礼仪等;仪表仪态,包括仪容礼仪、形体礼仪、穿着礼仪、坐立行的姿态等等。而作为我们幼儿教师所倡导这些基本礼仪的常用方法如下:

1、游戏法

    爱玩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幼儿能够在游戏中玩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渗入一些基本礼仪常识,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礼仪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在思想意识中加强对礼仪的认识,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例如:幼儿在生活中可能对一些礼貌用语不理解,也不会使用,教师则可以将这些礼貌用语制作成小卡片,然后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幼儿对话,使幼儿自己选择相应的礼貌用语,这样就能从游戏的实践中加强幼儿的礼仪意识。

2、模仿法

    幼儿时期的思维能力较弱,但在很大程度上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喜欢模仿周围接触的人。因此,在培养幼儿社交礼仪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幼儿模仿性强的特点,将社交礼仪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幼儿在长时间的模仿中加深对社交礼仪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故意犯一些容易被孩子们发现的错误,并且在恰当的时机指出来,从而引导孩子们如何主动的承认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谅解别人的错误。再如: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场景,让幼儿参与到这些情境中,教师在说话的过程中将一些礼貌用语融入到情境中,使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这样,也能达到幼儿社交礼仪的意识培养。

3、兴趣法

幼儿处在一个意识相对薄弱时期,如果教师仍遵循传统的灌输“教条”“经验“理论”等方法,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不仅无法达到礼仪意识培养的根本目的,同时还会使幼儿形成反叛的性格,从而直接影响幼儿今后的生活。由此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养。例如:幼儿都喜欢看动画片,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模仿兴趣,同时还能向幼儿传达一种“真”“善”“美”品德。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着动画片,将一些社交礼仪融入到动画片中,在与幼儿达成共鸣的同时,还能激发幼儿对社交礼仪的兴趣。

4、表演法

在幼儿园里,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幼儿比较胆怯,不敢抛头露面,不敢与同伴交往,也不敢与老师交谈,在活动中也表现得畏畏缩缩。这些幼儿只要一遇到陌生的人或事,他们便不知所措。针对这些幼儿,幼师应该有效地为幼儿搭建舞台,抓住机会让孩子充分地展示自我。例如:可以利用晨间接待的机会由幼师带领园内的礼仪小天使站在园门口接待家长、小伙伴。让每一位进园的幼儿都能见面主动问好,礼貌沟通。只有克服了心里的胆怯,幼儿才能显得大方勇敢。

5、竞赛法

每一个幼儿都是小天使,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童稚无瑕。不管是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还是在参与小朋友之间的活动时,他们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争强好胜的性格。有的孩子从球踢得多远,到家里有多少玩具,都要胜人一筹,赢了得意洋洋,输了大发脾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有意地组织一些比赛,并模糊比赛的竞争意识,在这种包含着社交礼仪意识培养的比赛中,培养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品格,让他们体会比赛第一,重在参与的精神,锻炼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让他们用实际行动表现自己,学会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6、协作法

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能够带来积极的效果,活动成功,品尝喜悦,增进友谊。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是崇高的,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孩子们树立合作的榜样,教给孩子们合作的方法,还要努力引导孩子们享受合作的成果。学会合作是幼儿将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的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从小加强幼儿之间群体性和社会性的教育,培养孩子们的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是增强孩子们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能力的重要方法。如教师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同时每个小组评判别的小组的作品并选派一名代表进行作品介绍和发言。

当然,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社交基本礼仪意识的培养还存在其它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这里不再一一论述和总结。

三、总结

幼儿社交基本礼仪意识的培养,不仅关系着幼儿今后思想品德的形成,同时还关系着幼儿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的形成,因而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就需要家长和教师能够结合幼儿的实际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社交礼仪意识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幼儿各方面能力都快速提高的黄金时期,除了要抓住理论知识的培养,更不能忽视传承礼仪的重要性,使幼儿真正懂得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刘志月. 学前儿童家庭礼仪教育势在必行--由幼儿入园漫骂老师所想[J]. 科教文汇, 2007, (01X): 53.

[2] 巢卫平, 李红雁. 中外儿童交往礼仪教育比较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 2008, 9(2): 11-13.

[3] 佚名. 6+1儿童礼仪品格教育——做真正使孩子受益一生的事 让世界充满爱与尊重[J].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08, (9): 63.

[4] 王巧玲, 印丽萍. 学前儿童礼仪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报告[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09, (23): 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