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社会教育

在“亲亲抱抱”中培养托小班幼儿的归属感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16日
作者: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 张冠玮 贡颖     来源:《学前教育》

 托班和小班幼儿是幼儿园里最小的宝宝,从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多孩子都会因为恐惧和紧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这是孩子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正常情绪表现。

而此时,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成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让孩子能从老师的笑容中感受到喜欢,从老师的亲切问候中感受到关注,从老师的爱抚和拥抱中,感受到接纳和安全。总之,要从老师的点点滴滴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

为了减轻孩子们的入园焦虑,入园初的前两周我们会让家长陪伴孩子,称之为“亲子适应周”,在此期间主要开展一些亲子适应活动,将幼儿对家长的依恋,慢慢转移到老师身上,和老师建立起依恋关系。“亲亲抱抱”就是这样的一个活动。

刚入园的托小班幼儿对老师很陌生,这时如果马上要求孩子们和老师、小朋友“亲亲抱抱”,他们会很紧张,会抗拒,所以,第一天我们会开展“亲亲妈妈”的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亲亲抱抱。前三次游戏,请宝宝坐在教室的一侧,请家长每次分别坐在不同的位置,孩子和老师一起说儿歌,说到“我和妈妈亲一亲”的时候,孩子站起来,走到家长面前亲亲自己的家人,第四次游戏时,幼儿坐着不动,由老师去亲亲每一位小朋友。这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小游戏,但却让孩子在放松和快乐的过程中,逐步开始和老师产生亲近感。

在第一周的入园适应活动中,我们每天都会进行这样的游戏,孩子们在逐渐熟悉的基础上,都能很正常地接受老师的亲吻和拥抱。因为家长也会鼓励孩子和老师“亲一亲,抱一抱”,他们从家长的言行中,知道老师和妈妈一样,是可以信任的,可以依赖的。在第二周的入园适应活动中,我们逐渐减少幼儿和家长“亲亲抱抱”的次数,增加和老师的亲密接触,并尝试让幼儿和同伴“亲亲抱抱”,让孩子们逐步熟悉老师和同班的小伙伴。

随着亲子适应周的结束,幼儿脱离了家长的陪同,开始独立上幼儿园时,孩子们的情感又经历了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更加注重和每一个孩子进行“亲亲抱抱”,以平复孩子们紧张的心情,安抚他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从家人的怀抱中离开,迎接他们的是同样温暖的老师的怀抱。为此,我们设计了很多有趣的“亲亲抱抱”的小游戏,像“抱抱娃娃”、“亲亲香香”、“抱抱小摇马”、“亲亲宝贝”、“抱抱老师”等。通过“亲亲抱抱”传递老师的爱,让孩子在老师温暖的怀抱里、温柔的话语中,抹去泪水,露出开心的笑脸。

孩子们慢慢适应幼儿园生活后,我们依然每天进行“亲亲抱抱”这个环节,这时教师会根据每个幼儿情绪反应的不同,与孩子进行更加个性化的接触,满足不同孩子的情感需要。同时,教师还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满足幼儿喜欢“亲亲抱抱”的愿望。在创设班级环境时,我们精心选择了一些大小不同的毛绒玩具,同时允许幼儿自带情感依恋物。这些玩具和依恋物柔软、温暖的材质,可以让幼儿感到舒适,逐步放松心情,舒缓紧张心情,增加安全感。另外,在班级中多摆放一些小沙发、地毯,再投放一些柔软的靠垫、坐垫,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躺一躺、坐一坐,可以抱着最喜欢的玩具,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在这个柔软的小空间里抱一抱。

待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后,我们又将“亲亲抱抱”环节进行拓展、延伸,增加 “点名时间”,即在保持老师每天和孩子有亲密接触的基础上,再固定一个时间进行“点名”活动。起初老师会亲切地呼唤每个孩子的名字,并同时亲吻拥抱幼儿,满足每一名幼儿与教师亲近的愿望;渐渐过渡到请被叫到名字的幼儿和老师亲亲抱抱后,再向小朋友说出自己的大名或小名。幼儿在老师的怀抱中,就像日常交流一样,减轻了孩子在众人面前讲话的紧张气氛。孩子逐渐适应后教师就不再点名字,而是更多地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名字,或是小朋友的名字,然后自由选择班级里任何一个人抱一下。这样就可以让每名幼儿根据自己的适应能力,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的程度,自由地表达。

伴随着幼儿一天天长大,我们的“点名”方式也不断变化,结合托小班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我们还设计了各种“点名”游戏,例如,“捉迷藏”,看看哪个小朋友藏起来了;“我喜欢”,点名的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东西;“猜一猜”,做个自己喜欢的动作由小朋友来模仿,等等。另外,随着班级内一些活动的开展,我们的“点名”游戏也相应改变,比如,新年时,我们的“点名”就变成了“祝福点名”,小朋友可以尝试和老师、小伙伴一起说祝福的话。在每天快乐的“点名时间”里,教师不仅仅关注幼儿的出勤情况,更主要的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被关注和接纳,同时认识和熟悉班级里的同伴,增强在集体中生活的安全感。

伴随着一次次的“亲亲抱抱”和“点名时间”,孩子们对班级的小朋友和老师从不熟悉到熟悉,逐渐摆脱离开家庭生活产生的分离焦虑,建立了在集体中生活的安全感,逐步建立起对班级这个“新家”的归属感,不仅是从外在的不哭不闹的表现上适应了幼儿园,而且真正地从心里开始接纳并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