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国外幼教 > 发展状况

美国幼儿园中的“time-out”——幼儿园“暂停”策略的运用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16日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琴     来源:《学前教育》

 儿子在美国上幼儿园,一天放学后告诉我,今天他被老师“time-out”( 中文意为“暂停”)了。对于“time-out”,我略有了解,它是美国学校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育策略,用于应对儿童的不适宜或违纪行为,有点类似我们的“罚站”。于是,我问儿子:“那你为什么会被老师‘time-out’呢?”“因为我和我的好朋友上课时讲话,老师就让我俩在旁边站了几分钟,然后让我们回去继续上课。” 回国后,一次和儿子再说起美国幼儿园中的“time-out”,他说:“美国老师让我们‘time-out’时说话一点也不严厉,虽然只是让我们站几分钟,但我们都觉得不好意思,下次不会再犯错了。但在中国,老师让我们罚站的时间很长,说话也很严厉,越是这样我们下次还故意做错。”由此,我们不禁要反思:什么样的“惩罚”才是对儿童真正有意义的?对儿童来说,情感的力量是否比行为的约束更有效?

Time-out”一词源于体育比赛,原意是“暂停”。在教育领域,“time-out”的概念最早是由亚瑟·施塔茨(Arthur Staats)在其1958年开始进行的一项儿童行为分析研究中提出并使用的。1964年,施塔茨的学生蒙特罗斯·沃尔夫(Montrose Wolf)在其发表的研究成果中第一次用“time-out”策略来对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治疗。

Time-out”可译为“暂停”或“计时隔离”,它是在儿童表现出不适宜或不当行为时,暂时将其从环境中分离,以减少对其不适宜行为的正强化,从而促使其行为改变的一种教育策略。在美国,“暂停”作为一种有效的儿童行为干预和改变策略,广泛地应用于学校、诊所和医院中。研究表明,“暂停”策略对于减少儿童的发怒、不适宜社会行为,如尖叫、攻击以及不适宜的言语表现等都是非常有效的。

“暂停”策略的类型

根据“暂停”策略中对儿童行为限制程度的不断增强,研究者将之划分为非排除性暂停(non-exclusionary time-out)、排除性暂停(exclusionary time-out)和隔离式暂停(isolation time-out)三种类型。

非排除性暂停是让儿童暂时离开当前的活动情境,但不离开活动的房间或活动区域(如操场、体育馆等),如让儿童站在房间的一个角落或是坐在活动区外的一把椅子上,儿童仍可以继续观看正在进行的班级活动。

排除性暂停与非排除性暂停的相似之处是都让儿童只离开当前的活动情境,不离开活动的房间或活动区域;不同的是排除性暂停要让儿童在这段时间内不能观看或加入活动。

而第三种隔离式暂停是将儿童暂时带离引发其不适宜或破坏行为的情境,到另一个儿童不能获得行为强化的环境中,如到另一个房间里呆一段时间。

在上述三大类“暂停”策略中,非排除性暂停和排除性暂停是在幼儿园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两种策略。而隔离式暂停尽管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行为改变策略,但由于它需要配备额外的人员,并且,对于这一策略的使用从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有详细的规定,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指标,包括儿童的不适宜或破坏行为的长期性和强度,对其他儿童的危害性以及运用其他策略对于改变儿童不适宜行为的有效性等等,来确认是否必须运用这一策略。因此,一般来说,隔离式暂停在美国的学校中是很少运用的。

“暂停”策略的使用

“暂停”作为一种儿童行为改变策略,其目的是通过让儿童从不适宜行为产生的情境中分离出来,能够安静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在保证班级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帮助儿童学习和实践自我控制的策略。因此,“暂停”是一种冷静的、非惩罚性的教育方式,它在维护个体尊严和保证班级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有效地界定了行为界限,从而为儿童的发展创造了一种安全的、有序的、有益于学习的环境。

教师必须明确:“暂停”的时间应与儿童的年龄相符,不宜过长。一般来说,3岁幼儿的暂停时间约为3分钟,年龄增长1岁,时间则延长1分钟。实施“暂停”的目的是希望儿童能够冷静下来,并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反思。因此,只要儿童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冷静下来即可,长时间的“暂停”反而会使儿童淡忘自己的错误。

同时,实施“暂停”时将儿童与产生其不适宜行为的情境分开,不是为了让他们感到恐惧,所以让儿童单独呆在一个房间里或是将其关进“黑屋”不仅可能会危及儿童的安全,更会使儿童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进而导致其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出现,是不适宜的。 

尽管“暂停”策略在美国、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关于这一策略的有效性仍然备受争议。很多研究表明,对进入青春期前的儿童使用这一策略是非常有效的。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暂停”策略对于引导儿童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是无益的。如果儿童把“暂停”当作一种“不受欢迎”的结果而体验时,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惩罚。而一旦儿童将“暂停”认同为是一种惩罚手段,那么它就会对儿童产生一些常伴随惩罚而出现的消极影响,如适应不良行为的增多或退缩行为的出现等。此外,由于年幼儿童的社会不成熟性,他们常常会内化一些消极的“标签”,将自己视为“标签”所示的儿童,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

那么,如何才能确保和提高“暂停”策略的实施有效性呢?研究表明,要使“暂停”策略发挥其教育价值,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相信并且将“暂停”作为一种加强儿童自治和班级参与性的策略来实施,也就是说要创设一种支持性的班级环境。

1.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暂停”的实施目的和规则。

首先,无论班里的儿童是否有过被“暂停”的经历,教师在开学之初就要与全体儿童就“暂停”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让儿童清楚、明白地了解在这个班级中教师之所以运用“暂停”策略,其目的是为了给那些犯错误或破坏规则的儿童提供一个安静下来的机会,使他们能够重新获得控制,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们,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起对“暂停”的正确感知,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同伴对被“暂停”的儿童贴标签,从而产生不良后果。

其次,教师要与儿童一起讨论和制定“暂停”的实施规则,详细规定什么是适宜和不适宜的行为。幼儿对于自己制定的规则和要求往往会更愿意自觉遵守。即便是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如小班)而由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来制定“暂停”规则,教师也一定要将具体的规定向幼儿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以使他们能够理解正确和错误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在事先没有任何讨论的情况下使用“暂停”策略,往往会事与愿违。

2.教给儿童“暂停”的基本步骤和程序。

儿童学习和掌握“暂停”的基本步骤和程序是保证这一策略能够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通过讨论、示范和实践等方式来教给儿童“暂停”的基本程序和正确方法,包括教师一般是如何表达“暂停”要求的、儿童应如何走到“暂停”的地点、在被“暂停”的时间内可以做什么以及何时可以回来等等。具体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师会用简短的语句,如“time-out”,或用手做一个大写“T”的手势来表示;当被教师“暂停”时,儿童要不说话、不做手势或停止行为,迅速走到指定的“暂停”地点;在“暂停”期间儿童要保持安静,不能打扰班级活动;在“暂停”结束时,儿童要安静地走回来,重新参与群体活动等等。

3.让儿童明确“暂停”策略适用全体儿童。

教师让儿童明白,“暂停”作为一种行为干预策略,是适用于班里的全体儿童的,而并不总是针对那两三个人;同时,它不只是针对儿童那些很明显的错误行为,如攻击、尖叫等,也适用于儿童一些细小的出轨行为,如坐立不安、在小朋友回答问题时与他人低声说话等等。对这些细小的出轨行为使用“暂停”策略,可以避免其进一步发展演变为严重的破坏行为。实际上,所有儿童,即便是那些“模范学生”,有时也会忘记规则或失去控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有一些学生相比其他人会更多地需要与自我控制作斗争,相应地也就会更多地被“暂停”,但即使是那些偶尔忘记规则或仅在一些细小的行为上失去自控的儿童也同样需要有通过“暂停”来获得冷静和控制自己。对这些儿童运用“暂停”策略正是向全班每一个儿童表明,任何人都可能会犯错误,任何人都可以并且需要来修正自己的错误。

4.在“暂停”结束后及时与儿童交谈。

实施“暂停”策略的一个根本目的是在个别儿童出现不适宜或破坏行为时,能够保证群体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对某一儿童实施“暂停”时,一般要用平静的语气和尽可能简短的语句或手势来表示,以尽可能减少对群体活动的打扰,也避免吸引其他儿童的注意力。但在“暂停”结束之后,教师应在一天中找时间与儿童进行交谈,告诉儿童作为教师的你非常感激他的努力和合作,并且非常愿意就他今天被“暂停”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看看在这样一个情境下应该和如何做得更好。这种讨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儿童整理自己的感受,引导儿童将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联系起来,明确什么样的行为是被期望的,如果遵守行为规则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等,以避免其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错误;另一方面,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可以让儿童充分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尊重,从而密切师幼关系,以更充分地发挥教育的效果。

5.建立详细的“暂停”记录。

“暂停”记录是教师将儿童在幼儿园中被“暂停”的详细情况记录和保存下来。一般来说,“暂停”记录里应该包括儿童的姓名、日期、“暂停”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原因、结果以及教师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等等。通过“暂停”记录,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儿童行为发生的背景,分析儿童的不适宜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暂停”策略对于儿童行为改进的效果等等,从而为其后续教育的开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让儿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明确进一步前进和努力的方向。此外,“暂停”记录还可以用于教师与家长进行家园沟通,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实现家园共育。因此,建立一个详细的“暂停”记录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者曾对“暂停”策略在幼儿园班级中的运用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只有一半教师能对自己在班中运用“暂停”策略的情况进行记录。

美国幼儿园中的“暂停”策略看似简单,却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儿童的关爱、理解和尊重,看似“惩罚”,但绝不是惩戒,而是引导;允许儿童犯错误,强调让儿童在不断地思考和自我反思中成长,学会自我约束和控制;在保护儿童个体尊严的同时,强调班级群体的发展。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在幼儿园中科学地认识和运用惩罚手段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Alberto, P., Heflin, L.J., & Andrews,D.( 2002). Use of the timeout ribbon procedure during community-based instruction. Behavior Modification, 26, 297-311.

2.Harris, K. R. (1985). Definition, Parametric, and procedural considerations in timeout interventions and research. Exceptional Children, 51, 279-288.

3.Readdick, C. A.,& ChapmanP. L. (2001). Young childrens perception of time out.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15, 81-87.

4.Reitman, D.,& Drabman, R. S. (1996). Multifaceted uses of a simple timeout record in the treatment of a noncompliant 8-year-old boy.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Special Issue: Level 1 Research: Improving our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through simple accountability procedures, 22, 136-145.

5.Yell, M. L.(1995). The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suspension, expulsion, and timeout with behaviorally disordered students in public schools: Legal considerations. Behaviroal Disorders, 15, 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