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数学教育

多元互动,精彩纷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04日
作者:吴旖静     来源:龙湾区第五幼儿园

    区域活动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水平,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与材料,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展开的个别化、自主化的活动组织形式,它是一种相对开放性的、低结构化的活动。新《纲要》中指出区角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有个性的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是近年来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

一、 数学区域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分析

 

数学区域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在众多的区域中,数学区域越来越受我们的重视。与集体数学活动相比,数学区域活动能通过教师预设的蕴涵数学相关元素的操作材料,给幼儿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摆弄材料、操作材料,并以此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的学习过程。数学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较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创造了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既满足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又使幼儿在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产生了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动机。数学区域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更是一帖催化剂,让数学区域活动更加有效的开展。然而数学区域游戏活动中有别于其他集体教育活动,它更多地体现出它的个别性,这种个别性是否有效;幼儿在愉快的玩中学当中,教师发挥的作用如何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问题,却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惑,引起我们老师很大的争议。

 

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与新课程的实施,我们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结合我园开展的课题《数学区域活动的师幼互动研究》,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满足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与宽敞、舒适、优美的游戏环境,我园各班尝试将数学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正常的数活动的一个有效延伸,为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游戏活动条件。在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系列存在的问题。

 

1、将数学区角活动等同于一般的动手操作。

 

2、将数学探究活动等同于机械训练。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不断的实践与调整,如何以数学区域活动为载体,尝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以更好地认识和调整自己的互动行为,促进幼儿更有效地发展。

 

 

二、数学区域游戏活动中学习的选材与教师自身把握体现师幼互动

 

(一)创设数学区域的环境与材料, 为师幼互动的实践和运用奠定基石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幼儿每天必然接触的,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良好的区域环境创设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引导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因此,一个好的环境就像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

数学区域比其他区域更加注重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无论是环境或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都有它独特的设计与要求。我们通过合理利用班级区域的地理位置,设置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数学区角,采用动静交替,地面、墙面、桌面相兼容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活动,使数学区域活动能顺利、有效地进行。

 

1、生活性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就像是一本大图书,幼儿的数学经验则是“取之生活,用之生活”,因此在数学区域中,我们把环境创设的生活性放在了首要位置,让生活中的元素更多的融入到数学区域中。

 

如:在我园大班的 “栏街府——小吃店”中,孩子们通过模仿买卖的过程,不仅帮助幼儿复习数的加减运算,还帮助幼儿运用分类的能力。

 

又如,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我们利用许多贝壳,装饰了一栋数学屋。孩子们看到这样的装饰,觉得很新鲜,所以很愿意走进去参加操作活动。

 

2、主题性

根据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主题,我们定期的更新环境,让数学区域中的各种教育点也跟追随着一日主题教学的变化而变化。

 

如:在主题活动《动物朋友中》中,我们将数学《小狗妈妈的服装店》的操作材料投入区角中,让孩子们在区角中,继续学习有关排序的知识。在主题活动《动物的秘密》中,我们把《我给动物打电话》的材料也投入区角中,让孩子们在区角里,继续为小动物们设计电话号码。除此之外,我们将活动的延伸都渗透在各个区域活动中,让孩子更加对数学充满兴趣。

 

3、层次性

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必须考虑到材料与幼儿生理、心理之间的距离,因此,投放的材料既要符合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层次差异,又要兼顾到同一年龄段个体差异;既注重到幼儿的普遍兴趣和生活的特征,又能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因此,教师不断努力挖掘和表现材料多个层次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提高幼儿分享与合作行为的意识。

 

◆ 相同内容不同年龄材料不同

例1:钓鱼乐

年龄段目标:

小班:发展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学会与同伴合作。

玩法:两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钓的鱼多者为胜。

中班:1、学习数物对立。2、通过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玩法:把钓到的鱼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4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鱼池。

大班:1、复习10以内加减。2、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与竞赛意识。

玩法:根据钓到的鱼的身上加减式题,把鱼放入相应得数的鱼池中去。如: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1+6”,就把鱼放入7号鱼池;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8-5”,就把鱼放入3号鱼池。  

    

◆ 相同年龄同一材料层次不同

例2:大班:智救小白兔

目标:通过合作游戏,发展幼儿 思维逻辑能力。

材料:不同大小、材质的锁。

第一阶段:同一牌子的大小不同的锁。

第二阶段:同一牌子的相同大小的锁。

第三阶段:不同牌子的大小不同的锁。

玩法:分组游戏,要求幼儿与同伴合作接力进行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哪对幼儿先打开全部的锁,救出盒子里的小白兔为胜利。

 

《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因而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操作目标上制定了不同的层次,以适应不同水平、不同数量的幼儿共同操作与游戏。我们引导幼儿先通过观察材料,从材料性能着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根据个人能力与特点,合理安排各自任务,通过试一试,玩一玩,共同完成任务,让幼儿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

 

4、针对性

◆ 针对幼儿的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

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的特点,我们所选择的操作材料也会随着变化。针对小班的幼儿,我们会选择直观的,而且较为生动的材料。例如,给衣服钉纽扣,认知5以内的数。到了中班,结合小班的基础,我们给孩子自己动脑筋的时间多了,因此开始选择更加具体的东西,例如在贴纽扣的基础上,会让幼儿再练习排序。到了大班,孩子思维更加的活跃了,也能开始接受抽象的东西了,因此,在数的练习上,跨越会更大。

 

◆ 针对同一阶段但不同层次

孩子在同一年龄阶段,但每个孩子表现出来的也是不一样的。考虑到这一现象,我们在数学区角里投放的材料简易程度也各不一样。例如针对中班孩子,在认识图形的时候,简单的就是我们图形拼图,孩子可以很容易找到各种小图形,往模板里放。基础较好的幼儿就可以选择多图形钉板,可以根据自己的对图形的认识,做出各种图形的样子。

 

(二)优化数学区域游戏的策略,搭建师幼互动的促进平台

 

1、创设多形式的互动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适当的情境中学习,向来是幼儿学习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创设和谐、愉悦宽松的数学区域互动情景,为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创设问题故事型情境

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发生的。当幼儿对所提供的数学操作材料感到困惑或无趣时,教师若能在区域中巧妙地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尝试在数学区域活动的设计中,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及年龄特点创编一定的故事情境和问题情境,从而使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萌发操作材料的愿望。

 

例如:一次区域活动,中班幼儿使用橡皮筋在“方形钉板”上认识平面图形时,认为太简单了,一点都不好玩。我借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皮筋朋友要在这块‘体操板上跳舞’,你们来试试看,皮筋朋友会跳出什么样漂亮的舞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题一抛出,孩子们脸上无趣的神情立刻消失了,同时兴致勃勃地操作起材料,高兴地说:“瞧,红色皮筋在跳三角形舞呢!”“绿色皮筋像模特儿在走直线呢!”等等。这就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幼儿通过积极的富有创意的自主操作,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实践证明,创编有趣的故事问题情节能有效地构建愉悦的区域互动情境,触动幼儿的心灵,诱导幼儿主动探求新知识。

 

◆创设生活型情境

学习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幼儿接纳知识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教师在数学区域中应尽量创设与幼儿生活实际有关的互动情境,让幼儿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区域活动中,孩子在玩“人民币”时,一开始,孩子们拿着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无法与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我适时的提出了“让我们都来当小小购物员”的建议,得到了孩子们一致赞同。于是,孩子们开始了一系列的买卖活动。在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幼儿初步掌握了对人民币的认识,而且还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数的变化,感受了数学的实际意义。

 

2、创设互动的学习条件,在融洽的师幼互动关系和平等的师幼交流互动中构建数学知识

 

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灵的交汇,人们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进行交流。数学区域中,融洽的师幼交流更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催化剂”。在数学区域中,都希望孩子可以独立的思考,但不意味着教师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不能介入幼儿的活动,相反,教师应当提供隐性指导,包括创设条件引发幼幼之间的互动。

 

在大班区域时间里,幼儿玩“光盘团团转”,我提出让幼儿用12个光盘拼出我提供的兔子模型,孩子们有难度了。正当我想要改变要求时,我发现孩子们不仅对自己拼出来的模型自信满满,而且还在相互评价谁用的光盘最少、谁的造型色最好。于是,我改变自己的想法,及时接受孩子们的建议,开展“谁拼的最多”的比赛,孩子们运用12个光盘拼出了很多动物模型,一个个都显得异常的高兴。此时,我觉得除了给小朋友以赞扬的掌声外,还应给予更进一步的帮助,于是又给了他们增添了好看的彩纸、废旧材料,让他们再想想怎么让拼出来的动物更好看,孩子们由此开始了新的操作之旅。

 

总之,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都在快乐地学习――与材料互动、与同伴交流,同时也在不断地自我建构相应的数学概念,而此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维护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游戏情境,维持幼儿与材料、与同伴互动的兴趣。

 

(三)探索多元化的数学区域游戏,提升师幼互动的有效质量

 

形式单一的数学区域游戏无法满足孩子对数学世界的探索与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在传统的桌面、墙面数学游戏的基础上,探索多元化、多形式的数学区域,增添了地面数学区域游戏、空间数学区域游戏,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游戏难度,变换不同的操作材料等来保持幼儿对区域环境创设中的数学游戏的兴趣,为师幼互动创设丰富、有意义的铺垫,提升师幼互动的有效质量。

 

在桌面数学游戏中,例如《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材料有自制的电话机,纸与笔。玩法是幼儿还要将8个答案按顺序连起来,得出老师或是朋友家的电话号码,然后在按电话号码给他们打电话。孩子刚拿到这个操作材料的时候,觉得很难,操作起来也没意思,可是,当教师要求说,谁想知道她的电话号码是什么?谁愿意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孩子们的兴趣都来了,争着抢着要给老师打电话。

 

在地面数学游戏中, 例如《铺广场砖》,材料是划有方格的大底板和各色手工纸。在活动中,教师把自己也变成了装修工人和她们一起参加地板的铺设,孩子们很开心也很仔细的跟着我一起给广场铺砖。

 

在墙面数学游戏中,例如《配对开锁》,一排排的锁挂在了墙壁上,孩子们拿着钥匙,兴奋地去开锁,有些孩子遇到难题,打不开,就退却,不想玩了。教师告诉他们,每个钥匙和一个锁是好朋友,如果没有找到好朋友,他们会很难过的,于是这些褪去的孩子们,又重新去完开锁的游戏了。

 

在空间数学游戏中,例如《100层房子》,材料是各种鞋盒,孩子们把鞋盒堆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教师适时的出现在孩子们的身旁,引导孩子们比较观察房子的高矮,楼层数,楼层的大小等,孩子们很认真地观察并学习着。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数学的抽象性、概括和逻辑性与幼儿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所构成的突出矛盾要求数学教育必须要采取师幼互动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根据学前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索多元化的数学区域游戏,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能提升师幼互动的有效质量。

 

三、有效的师幼互动,促进师幼的发展

 

1、促进了师幼互动的优化发展

 

经过实践玩数学区域游戏的孩子都喜欢主动地求,与教师进行互动。如在以往的一段时间里,活动区一度成为教师手工制作技能的展示,教师动手动脑的多,幼儿动手动脑的少;教师设想、固定的多;结合教育目标、内容变化少,影响了区域活动在促进教师和幼儿发展中的真正教育价值。数学区域师幼互动的优化发展,转变了区域活动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区域活动的教育质量,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升华活动区的教育价值。

 

2、促进幼儿对数的理解 ,提高了幼儿数学活动的兴趣

 

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性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工作,我们通过数学区角中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亲手操作,去感受数字所带来的快乐,体验分享与合作的重要。

 

经过实践与研究,幼儿对数的理解、对数的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改善。大部分的幼儿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分类、排序和图形的运用等,同时幼儿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良好的数学区角活动使幼儿充分体会到数字所带来的精神愉悦,体验到解决疑难问题所带来成功感的喜悦。

 

在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在数学教育中,通过师幼积极有效的互动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知识,使数学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与发展、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有力手段。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建立的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我也同样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从而实现师幼双方在师幼互动中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透视,马娥.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09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7

[3]教师-儿童互动质量评定的行为指标初探,周欣 . 早期教育转载.2004.0

[5]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刘晶波.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2.02

[6]区域活动研究综述,刘志清.泉州市第一幼儿园

[7]幼儿园环境与幼儿行为和发展的研究,朱家雄、朱爱华.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06

[8]教师与儿童的发展, 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