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科学教育

小班社会领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21日
作者:狄琰玲     来源:甘肃省兰州石化幼教中心厂前小区幼儿园

社会领域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领域教育对幼儿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不仅制定出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了社会领域阶段目标,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学习具有潜移默化地特点,强调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然而,对幼儿而言,“社会”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它所涵盖的内容不能靠单纯的说教式教育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它需要教师在学习中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知识的良好环境,把幼儿与同伴和成人的共同生活和交往行为作为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资源,并力求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小班社会领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技能培养,轻视社会行为教育,教学存在随意性。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分科教学还是主题教学,教师们在课时分配上总是将语言、科学、艺术活动作为授课的重点进行安排,社会领域教学作为平衡领域教学的目的,只扮演着点缀的角色,不被教师们所重视。2010年9月—2012年6月,园所教科研小组通过分析小班教师两个学年的教学计划,不难发现在一个月的教学活动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内容平均只有4课时,占全月教学活动内容的9.09%,连10%都达不到。追其缘由,教师们普遍认为语言、科学和艺术活动教学目的明确,可操作性强,效果检查简单明了,能有效促进幼儿技能的提高和发展。而社会领域教学生活性太强,教学目标不是一两个课时就能达到,像自信心培养、人际交往以及行为规则等教学行为受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影响不好掌控,短时期内达不到明显的效果。这就造成了教师们重视技能培养而轻视社会行为教育的原因。除此以外,教科研小组还重点查看了社会领域活动的内容,从教师备课中发现教学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比较随意,没有与其它领域的课程进行结合与渗透,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2.社会领域目标大而空,教学内容与幼儿成长需要脱节,教学缺乏目的性。

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教师们多以教学参考书为指导进行教学活动。由于认知水平和地域的不同,编写者在总目标的引领下选入的教案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教师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即如何把握目标的问题。《纲要》中社会领域的目标是(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动、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这虽然对幼儿园教学有提纲挈领的导向性作用,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但是要将它具体到一节活动中,就立即感觉到目标过大过空,不好操作。再者,由于教师对社会领域教学的轻视,导致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东一榔头西一锤,内容之间没有衔接,与幼儿成长需要严重脱节,教育教学缺乏明显的目的性。

3.家园共育有断层,社会性教育没有延伸性。

在幼儿园的家园共育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多数是通过晨间接待、离园谈话及每学期两次家长会进行。教师对家长的指导也仅限于家园联系栏、幼儿园广播站进行,从而影响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众所周知,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离不开家园的共同培养。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家园共育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和沟通,导致幼儿在园所受到的分享、合作、规则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不能得到家庭的有效配合,从而形成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两种不同的处事作风,衍生出一些所谓精明的世故性幼儿,不利于幼儿良好性格养成和健康成长。

二、小班社会领域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必须要正确认识到社会领域教学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掌握必要的技能与方法,把社会教育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三者的协调统一,把这三个层面的教育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以确保幼儿社会教育的成效。

1.注重社会领域教育,与其它领域相结合,促进小班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社会领域教育存在于幼儿生活环境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从课堂教学还是幼儿户外游戏,都可以从形式上表现出幼儿园教育的每个空间无不包含社会领域教育的成分,又无时无刻兑现着“社会教育应该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理念。《纲要》倡导社会领域与其他领域间的融合渗透关系,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在其他领域中增加一个环节或添加一个问答式的互动方式来实施社会领域课程,通过开展其他领域活动来附带性地落实社会领域课程内容,为单独的社会领域活动做补充。例如在小班健康活动《红绿灯》的教学活动中,重点是知道红绿灯的作用,能较灵敏地根据信号做动作,体验活动的快乐。教师组织活动时,可以在发展幼儿动作协调、灵敏的同时,延伸出社会领域的内容:规则意识的培养(红灯停,绿灯行)和愉悦情绪的体现,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三者得到了协调统一。再例如小班语言活动《小兔搬家》的教学活动中,目标是根据图片的内容,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和讲述故事中的情节和语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幼儿进行语言的学习和组织,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幼儿体会故事中小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友爱的情感,将社会领域中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动、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目标在语言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地完成,有效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2.以环境为载体,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时间与空间,明确教育的目的性。

正如前面所述,社会领域的教学无处不在,从幼儿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蕴含着社会情感及行为的教育。晨间接待的问好行为是礼貌习惯的培养,游戏活动中隐藏着规则意识的养成,课堂教学里有自信心的培养,区角游戏活动中可以教育幼儿学习分享、合作和等待,进餐和午睡活动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盥洗行为中锻炼了幼儿的自理能力。面对如此之多的教育契机,教师可以以环境为载体,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时间与空间。针对社会领域目标大而空,难以操作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制定出明确的教学计划,如在小班新生刚入园的一个月中,可以配合主题教学内容加入了解幼儿园,能愉悦地入园和爱老师、爱园所、爱同伴的社会领域教学目标,并配合区角游戏活动进行渗透,消除幼儿对环境的不适应。经过两三个月的生活和学习后,教师可以将社会领域教学的重点放在人际交往的目标上,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愿意和同伴一起做游戏。到了小班下学期后,则要在行为规则上进行加强,将目标纳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这样一来,教学的目标与幼儿的成长就能相辅相成,内容衔接紧凑,增加了社会领域的教学目的性。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互动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

(1)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和教师一起促进幼儿的成长。

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标,请家长参与一些教育活动,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如针对新入园宝宝开展主题活动《亲亲热热幼儿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家长协同班级共同鼓励幼儿以愉悦地情绪来园,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大胆地在同伴和老师面前阐述自己的想法,并在幼儿闹情绪时为孩子们提供相关的指导,帮助幼儿渡过焦虑期。这其中,已经涵盖了幼儿自信心培养、人际交往、行为规则、民俗文化四个方面小班社会领域目标,如果家园的配合与教育能够相得益彰,就能有效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促进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愉悦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再比如进行重阳节敬老活动时,教师虽然通过多种形式向幼儿灌输了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教授了敬老、爱老的方式方法,然而却不能跟幼儿到家庭中去进行指导和巩固,这时就需要家长进行督促和指导,鼓励孩子做一些让爷爷你、奶奶欣慰和高兴的事情,并长期如故,从行为上达到爱父母长辈这一社会领域的目标,培养起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

(2)通过亲子活动,激发家长积极合作的态度,对幼儿进行情感培养。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有助于增进家园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了解。每一学期中,班级都应结合季节、节日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如春季的种植活动、秋季的亲子运动会活动、“三八”的我爱妈妈活动、“六一”的大型庆祝活动、圣诞的狂欢活动、春节的家园联谊活动等,它们能让孩子在活动中增加了自信,获得了美好的体验。例如在2011年10月园所开展的《亲子趣味运动会》中,各种游戏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肌体,激发起家长积极合作的态度,还让孩子们树立起解决问题的信心,在与父母和同伴的合作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出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园所的情感,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认可。

当然,在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教学中还存在着更新教育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问题,这也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随机、灵活、自然的教育元素,让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形成一个自然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以生活为主导,在日常的教学中,把社会性的发展元素都渗透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使社会领域的教育真正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