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社会教育

浅谈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坚持做一个培养“与众不同的孩子”的老师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09日
作者:曾桂萍     来源:海南省文昌市文城中心幼儿园

曾几何时,我们会觉得日常教学活动是如此的枯燥,如此的一成不变,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按部就班,也许还会带点照本宣科,而课堂总难以持续保持活跃的活动气氛,孩子们的活动参与度不高且创新性不够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的困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课学习了琼台师专特级讲师刘老师的心理调适课,讲座中刘老师提出的“请你说说你所感受到的中国教育”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沉思:自己所接触到的家长朋友们越来越多的急功近利和拔苗助长,总想着在幼儿有限的快乐童年里塞入更多更全的各类知识及技能,要赢在所谓的起跑线上而忽略了幼儿自我意愿及童年是否快乐,这其中利弊也许只待日后揭晓吧;而随后分享了资中筠老师的“中国教育不改变,人种都会退化”这篇文章,其中资老师对中国教育整体环境的担忧及如何改变现状方面的独到见解都让我感触良深,也让我暗自为自己坚定一个目标---持续努力并坚持成为一个会培养“与众不同的孩子”的老师。

一、            尊重孩子们的“与众不同”

在我们新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老师的角色定位:老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也反复的提到“创造性”这个关键点,比如 “要注重培训孩子的思维创造性”, “不要抹灭了孩子们的创造欲望”,以及“尊重幼儿的生长需要,避免单一呆板的说教”……这些都说明了我们老师应该成为孩子“创造性”培养的支持者。特别是在一次日常活动中,我就深刻体会到了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能让他们那么的快乐和满足。记得那天下午是副班老师的美术课,由于她请假了我则把她的课补上;当天我们绘画活动的内容是“大海里的鱼”,我像副班老师一样的上课模式,先范画接着就请孩子们来绘画,然后就巡回观察孩子们的绘画情况;当走到安安小朋友的桌面前,他马上把画藏了起来,我很诚恳的表示我想欣赏一下,当看到安安的画面时,我发现他在画上画了一只海星,平时也许我会因为小朋友没照着老师的描而让重新画,但那天我想换个说法,就问:“安安你怎么会想在小鱼的旁边画一只海星呢?”他的回答是海星是小鱼的好朋友所以就把它画上去让它们一起玩。听到这里,我拿起了安安的画,很高兴的跟大家介绍:“小朋友们,请你们欣赏一下安安小朋友的画,安安他开动小脑筋画了一幅和曾老师不一样的画哦,你们瞧,他把小鱼的好朋友海星画上去了,真棒呀。”也许是我的一句鼓励,孩子们都开动起来,让自己的画能变的“与众不同”;“哇~萱萱的小鱼也是跟曾老师的不一样哦,是一条带着蝴蝶结的美美鱼哦。”“茵茵小朋友的鱼还会吐出心型的泡泡呀,好特别哦”……原来尊重孩子们的“与众不同”会让一切变的不一样:当天的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孩子们兴趣变的浓浓的。在之后的评画环节中,以前好像“不善言辞”的孩子们都突然变得侃侃而谈起来。从那个活动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当幼儿的创造欲望开始萌发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发现、去引导、去支持,如完全按照大人的要求模式做,则会抑制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勇气,所以我们都要学会尊重孩子们的“与众不同”,让他们勇敢的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个不一样的童年。

二、            给孩子们创造“与众不同”的机会

初尝了因鼓励“与众不同”而尝到甜头的我,在想我一定要把这个方法也用到其他的活动中。在之后的一次音乐欣赏活动“蝶恋花”中,我就找到了给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机会,想不到收获仍然是那么的让我惊喜。在活动中,我带领着孩子们边欣赏优美的旋律,边根据音乐内容来模仿花与蝴蝶的形态和舞姿,我说:“音乐响起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翩翩起舞,当音乐停下来时,你们可以选择变成蝴蝶或者花,然后定好造型,但是曾老师希望看到大家变成的造型跟别人的不一样哦。”交代完要求,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随意舞动起来,当音乐一停下来,我发现虽然大部分幼儿的动作是一样的,不过还是有一小部分孩子创造出了独特的造型,我当机立马表扬这些孩子能变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蝴蝶与花,表扬他们的蝴蝶与花很特别很好看;然后随着音乐再次响起,孩子们开始异常的活泼,当这次音乐停下,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的变化都很大,几乎每个孩子都摆出了“与众不同”的造型。随即,我一一问过孩子们摆出这样造型的想法以及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当然孩子们的回答是千奇百怪、各不相同,但同样的是脸上洋溢的笑容都显得特别自信。活动就是在“我变的是花,开在我的肚子上”“我的蝴蝶飞得很高的,所以翅膀在上面”……这样轻松、愉快的气围中让幼儿们天马行空的发挥。而我也开始感受到给幼儿提供“创造”的环境,鼓励幼儿的创造精神的重要性,引导培养孩子个体的独立与思维的创造,而不再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完成某个“标准”,也不是一样的教学、一样的内容、一样的方式刻画同一个模子的幼儿,从而使孩子们都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都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

三、            创造力的培养不应该只局限于艺术教育中

《卡尔.威特的教育》里说过如果一个孩子在小时候想象创造力得不到发展,那么他非但不能成为诗人、小说家、画家,而且也不可能成为建筑家、科学家、数学家;有人认为数学家和科学家用不着想象创造,这实在是最愚蠢的看法。卡尔.威特的这一说法说明了创造力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艺术教育,所以在一次科学活动“认识正方形”中我也尝试去拓展幼儿的创造力。活动中我与孩子一同认识了正方形的特征后,就设计了一个环节是正方形的演变,给孩子们一些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让孩子们用这些图形来尝试拼出一个正方形来,交代完操作要求后,孩子们就各自忙开了;当我在巡回观察孩子们操作还在担心这个活动难度是否有些高了时,很快就发现班上恩如小朋友已经拼出来了,随后请她来分享是怎么拼的,她告诉我用了两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拼出了一个正方形,当时我很为恩如小朋友的这一发现高兴,所以很欣喜的向孩子们介绍了恩如的拼法,也许是这种喜悦的情绪也感染了孩子们,他们探索创造的欲望也变得更浓起来了,随后,陆陆续续也有孩子拼出了正方形,有的孩子说他用了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拼出一个正方形,有孩子则发现用四个一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拼在一起也会拼出一个正方形来,还有的小朋友说她用了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拼了正方形……当然也有一些孩子没能拼出正方形这个结果来,但是她们在这个过程都有了自己的发现:如有孩子说她用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大的三角形,还有的孩子说她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还可以拼出长方形等等,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转变,不仅改变了以往科学活动中枯躁的学习氛围,还让老师和孩子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特别是孩子们在大胆创造后收获了不一样的学习经验。

四、            坚持做一个培养“与众不同的孩子”的老师

    在这里我所想表达的“与众不同”即为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孩子的想象创造、孩子的个性思维的发展。虽然我能切身体会到尊重孩子们的“与众不同”带来的快乐,也在给孩子们创造“与众不同”的机会时而收获了成就感,但是在平时工作中的我常会因为自己的一些个人因素而选择灌输式的教学,会因为在活动中碰到的这些那些挫折而在脑海里闪过放弃坚持的念头。虽然我已在幼教这条道路上奋斗了十个年头,但从自身体会的一个个教学案例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缺陷,我惭愧的反思:也许曾经因为自己的这些“不坚持”,就不经意间伤害了某个孩子小小的心灵,也抹灭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天赋,影响了孩子们更好的个性发展。为此,我要努力做到常以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创造性举动,让“独一无二”成为我对幼儿经常性的要求,并努力并坚持让自己成为一名培养“与众不同的孩子”的老师。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活动中老师更应该重视对孩子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再是一味的、生硬的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尊重”,其次则是应该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能大胆创造且又受到支持的良好环境,再最后就是做到日复一日的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努力成为一位“合作者”“支持者”以及“引导者”,得以更好的去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促进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