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社会教育

任务单促进异龄同伴交往的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2014年02月07日
作者:刘宇红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童心幼儿园

一、问题的提出

    交往是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传达思想、交流情感和需要的过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是否善于交往对事业、前程、生活质量直接产生影响。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幼儿今后能否适应社会、集体、与他人之间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交往,对幼儿个体乃至于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途径有许多。研究表明,混龄活动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混龄活动的开展,可以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的机会,更多地满足儿童的交往需要,儿童在交流中可以相互学习,了解信息和知识,对他们的社会性品质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儿童交往能力有着促进作用。

我园以混龄分室活动为切入口展开了一系列实践研究。混龄分室活动就是把幼儿园的各个活动室(专用的、多用的活动室),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开放,供3岁至6岁(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自由选择。学校根据幼儿的需要、本园教师的特长以及幼儿园空间的特点,开辟“世博家园”、“巧巧编织房”、“智力快车”、“建筑屋”、“贝贝书吧”、“异想天开美工室”等七个活动室,每个活动室由具有专长的教师负责,每个活动室的幼儿人数控制在12-20人左右。笔者负责“智力快车”活动室。混龄活动每周五早上开放一次,时间为45分钟。届时,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自主选择挂牌走进他们喜爱的活动室和同伴们一起活动。

活动中发现,由于每次到活动室活动的幼儿不固定,每次都是些陌生的脸,同伴之间彼此互相不熟悉。同龄交往出现频次较多,异龄交往则非常少。为了更好实现混龄活动价值,笔者试图通过任务单认领法促进异龄同伴间交往。

任务单认领的想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混龄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我尝试利用任务单有意识的创设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某幼儿园六个班级(包括两个小班、两个中班、两个大班)。以一个混龄活动室的22位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小班幼儿为6位、中班幼儿为8位、大班幼儿为8位。需注明的是,22位活动对象,是以幼儿自选为原则的,因此每次进入该活动室的对象可能都是不同的幼儿,但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人数总是相同的6位、8位和8位。

    (二)研究内容

年龄跨度2岁的幼儿在混龄活动室中,教师运用任务单认领策略能否有效促进异龄同伴间的交往频次,又如何根据不同时期幼儿的能力水平设计任务单以及使用任务单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针对实践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优势与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三)研究方法

观察法

设计活动室观察记录表(附表)。根据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水平分成六个层次加以观察。分别为:观看同伴交往、自己玩自己的、应邀参与同伴活动、邀请同伴参与活动、求助同伴、帮助同伴。根据每位幼儿出现的情况在相应的层次栏上打上标记。

每周开展一次混龄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45分钟。单周活动实施任务单,双周不采纳,形成对比组。连续3个月对幼儿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之后,统计分析异龄同伴间交往频次是否增加,交往的持续时间是否增加,来验证实施任务单之后的效果,即能否有效促进异龄同伴之间交往。

 

    (四)研究步骤

每月设计一种任务单,观察分析该任务单幼儿是否能够阅读和理解,并能按照要求完成相应任务。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异龄同伴交往,教师依据活动室各年龄班幼儿活动人数以及区域设置数量事先进行统筹安排,以确保每一个区域内有不同年龄的幼儿同时参与。

    (五)实施类型

    1、相片式任务单:把任务信息通过照片、图画的形式反映在任务单上,幼儿拿到任务单后根据照片或图片提示到相应的活动区开展活动。

    2、图符式任务单:将合作对象、合作人数、活动内容等任务信息通过图画、符号的形式呈现在任务单上,幼儿根据提示完成活动。

    3、图文式任务单:把活动的有关要求通过符号以及简单的文字呈现在任务单上,由大班幼儿负责阅读和理解任务单,依据指令找到合作对象,并与同伴共同完成相应的任务。此种任务单对幼儿各项能力水平具有一定挑战。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观察记录表一

表一:              自然条件下同伴间交往行为记录表

活动次数

6

观看同伴玩

自己玩自己的

应邀参与同伴活动

邀请同伴一起玩

帮助同伴解决困难

求助于同伴

小班(6人)

12

24

 

 

 

 

中班(8人)

 

48

7

7

3

3

大班(8人)

 

48

11

14

6

6

 

    (二)观察记录表二

表二:               使用活动任务单后同伴间交往行为情况表

活动次数

5

观看同伴玩

自己玩自己的

应邀参与

同伴活动

邀请同伴

一起玩

帮助同伴

解决困难

求助于同伴

小班(6人)

5

22

25

 

 

1

中班(8人)

1

39

21

13

4

4

大班(8人)

6

41

1

36

9

3

     1、结论:

   (1)使用任务单之后,异龄交往频次明显增加。小班和部分中班幼儿成为被邀请对象之后,小班幼儿旁观活动的人数有所下降,他们逐渐能够接受大朋友的邀请共同参与到活动之中。

   (2)不同年龄的幼儿都喜欢独自活动。使用任务单之后,大年龄幼儿关心弟弟妹妹的现象开始增多,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不时地用眼睛关注着小班幼儿,一旦小班幼儿走离活动区域时,他们会及时提示。当小班幼儿不会操作材料时,他们会主动地演示讲解操作方法。有些幼儿为了专心致志地照顾小年龄幼儿甚至放弃自己的活动。 

   (3)运用任务单之后,出现了更多的应邀和被邀的行为,邀请对象从同班幼儿转变为邀请异龄同伴。求助与助人的行为从帮助同班幼儿解决认知上的问题转变为帮助异龄同伴讲解他们掌握的知识以及在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部分幼儿的邀请行为是不成功的。

 

     2、分析:

   (1)教师对幼儿实际能力把握不准确。相对而言,上半学期的幼儿各方面能力不够强,有些幼儿是由于缺失的相应交往技能,导致邀请失败;有些则因为教师在任务单设计的过程中缺乏理性思考,过高或过低估计幼儿的能力水平。

    (2)混龄活动的组织安排时间不够合理。一个星期活动一次,而且每次来到活动室的幼儿不固定,不利于幼儿积累交往经验。即时学习到的交往技能可能由于间隔时间过长得不到及时的巩固提高。

通过实践与研究,可以发现开展混龄活动可以为不同年龄的幼儿创设更多的交往机会。同时,任务单这样一种隐性指导策略的运用,可以促进异龄幼儿间的互动。但在设计任务单时,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当前需要等因素,有效的任务单才能有效地促进异龄幼儿间的有效交往。

 

    四、思考

   (一)设计任务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任务单设计应任务明确,便于解读

明确的任务对于幼儿进入混龄活动室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任务单时教师将合作对象、合作人数、学习内容等要求用简单的文字、数字或图符表现出来,便于幼儿认读。幼儿拿到任务单后,通过阅读,能够根据指令完成任务。试验证明,使用任务单的情况下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知水平和交往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设计精巧的任务单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2、任务单设计应根据幼儿实际水平循序渐进 

由于混龄活动中的活动对象是三个年龄层次的幼儿,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特征,表现出不同的交往能力,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和活动开展逐渐积累起有关经验。因此,混龄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水平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任务单上应体现层次性和连贯性。

    3、任务单设计应呈现多样性组合方式

设计任务单的过程中,应当考虑让同龄互动、大小互动、中大互动、中小互动多种异龄互动情况同时出现,即使有些幼儿重复来同一活动室活动,那么由于他与伙伴组合的方式可能不同,也能够帮助他不断地构建新的经验。

   (二)使用任务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重趣味性

同一类型任务单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活重复单一。有些幼儿可能对某一活动室的内容感兴趣或是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一段时间内会重复到同一个活动室活动。为了保持新鲜感,使用同一类型任务单时可以不断变出花样,增强趣味。例如在使用图符任务单时,第一次活动请幼儿找到拿相同形状任务单的朋友,结合成活动共同体;第二次活动让幼儿找到任务单上有相同符号的朋友;再次活动时,找持有相同颜色相同形状的朋友。以此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每一次可以与不同的异龄朋友共同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交往。

    2、注重任务讲评

幼儿的交往行为除了向父母、老师等社会成员学习模仿而来之后,绝大部分是从同伴那里学来的。混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与异龄同伴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幼儿在活动中合作分享、轮流、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冲突。作为教师应善于观察分析,活动结束之后要切实检查,检查幼儿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对于没有如约完成任务的幼儿要了解情况,继续引导帮助幼儿遇到的问题;对于完成任务较好的幼儿要在全体幼儿面前表扬,树立榜样,以达到同伴间相互学习和强化的目的。

   (1)树立榜样,模仿交往语言

混龄活动中,同年龄的幼儿间更容易相互交流思想,分享知识经验,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任务单之后,大中小班幼儿被分配在同一小组,没有熟悉的同龄伙伴,只有不相识的异龄伙伴。活动中遇到问题时小年龄幼儿由于交往能力相对较弱,通常选择求助或模仿。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交往技能相对丰富,能在异龄交往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给小年龄幼儿提供模仿。

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强调大龄幼儿的榜样作用。运用问题“今天和谁一起玩、愉快吗?” “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朋友的好办法。”等让大年龄幼儿在交流讨论中把自己与同伴交往的技能经验表达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小年龄幼儿渐渐懂得如何邀请朋友,邀请朋友时说些什么。发展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使小年龄幼儿通过实践体验成功找到伙伴的快乐。 

   (2)情境再现,学习交往方法

年龄越小越是以自我为中心,虽然幼儿有了一些同伴交往的知识技能,但是当冲突出现时,经常出现反复。人是在冲突中成长的。教师不要急于处理问题,而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讲评过程中我会经常出示一些拍摄的照片,让幼儿辩论。如“朋友拿走了你的拼图,怎么办?”、“你更喜欢谁?”。帮助幼儿辨别良好的交往行为,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

    (3)行为训练强化交往技能

混龄活动中教师发现能较好地与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在讲评中通过谈话“夸夸我的好哥哥(姐姐),夸夸我的好弟弟(妹妹)”、“五角星送给你”等活动使好的行为发扬光大。得到同伴的肯定、赞许能够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引发更多的交往合作,使习得的良好交往技能得以不断正面强化。 

    五、建议

    (一)实施任务单不是促进异龄同伴间交往的唯一策略。环境创设、提供材料等策略的运用同样对异龄同伴交往有着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全面考虑。

    (二)为了较好体现混龄活动价值,幼儿园在组织安排混龄活动时应当有一定的时间保证,避免间隔时间过长,确保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

    (三)混龄活动中同伴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同龄交往,有异龄交往,有自发型的,有教师引发的。无论何种形式幼儿都将获益匪浅。教师不能过度地干预,以平常心对待幼儿同伴间的交往。

 

    六、参考文献

1、埃利斯:《学前儿童与异龄儿童交往的研究》,《国际社会快报》,2003年11期

2、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3、赵菁:在混龄班一日活动中感悟异龄互动,《早期教育》2008年第3期

4、刘懿 : 混龄教育与“教育管理”专题研讨综述 ,《 上海托幼》2006年第9 

5、孙洁:混龄活动中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http://www.xhsch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