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习惯培养

向“食不语”传统常规说不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作者:徐爱华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四村幼稚园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吃饭不说话不仅被认为是传统美德,人们还普遍认为安静就餐有利于健康。幼儿园进餐时,常常可以听老师和保育员的善意提醒:“吃饭不说话才是乖宝宝。”要求幼儿保持安静、不说话是幼儿园进餐时对幼儿提出的基本要求,许多老师、家长十分认同。

教师们认为“食不语”利于加快幼儿进食速度,有利于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有保育员可以及时将餐具给食堂送去清洗,不耽误食堂员工的工作,教师也可以及时让幼儿做午睡准备。基于各方面的考虑,幼儿园这一进餐要求长期以来受到了普遍认可。

然而,现实生活中,“食不语”没有得到普遍遵从,人们喜欢在进餐时聊天,幼儿教师也是如此。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证实,进餐中,人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乐于接纳新想法,富于创造性联想。所以,让幼儿边吃边聊,体验进餐的愉快,不仅有助于增进食欲,也可以促进幼儿其它方面发展创造。由此可见,传统教育对“食不语”的认识有极大的偏差。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现代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上认为的身体强壮、发育正常、无缺陷,还包括心理健康。因此,要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教师必须做好幼儿身体和心理保育两方面的工作,不仅要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 还要对幼儿的心理加以保护,促进幼儿心理技能健康成长。因此,进餐问题也不能单纯从幼儿身体健康角度考虑,还必须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一、“食不语”传统常规对幼儿的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

首先,幼儿身体发育迅速,但较稚嫩,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过多外界刺激会造成各种兴奋灶相互影响、相互抑制,出现兴奋灶的弱化。在进餐时,教师不厌其烦地提醒幼儿“别说话,好好吃”“快点吃,饭菜要凉喽”……使得原本愉快的进餐气氛紧张起来,幼儿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按要求吃饭,这样就会造成兴奋灶的抑制与弱化,消化腺分泌减少,食欲下降。人的生理解剖特点来看,由于神经系统调节反应的区域与消化腺的区域相靠近,影响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一切因素都会影响食欲。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食欲就会下降。因此,教师催促吃得慢的幼儿以及不时地提醒进餐规则,会使幼儿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引起情绪上的反感、恐惧、紧张,造成食欲不振。

其次,幼儿语言发展迅速,对一切充满好奇,有摸一摸、动一动、说一说的需求和兴趣,并体会着说话的乐趣。幼儿的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大于抑制特点,所以大部分不能十分安静地坐着吃饭,如果强行压制,会造成幼儿不健康的心理。

    1.行为出现双重性。即在教师管理下,幼儿能较好地按要求去做;一旦“有空子”,幼儿往往异常兴奋,甚至还常伴有攻击性或发泄行为。

    2.不利于提高交往能力。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集体活动和午睡占大部分时间,幼儿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有限,进餐时不能交流的自我封闭式环境会剥夺他们交往的机会。 

    3.不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4—6岁是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有十分强烈的主体意识,想说话、想用语言来表达意愿是重要的表现之一。教师屡次强令催促“快吃饭,不说话”,会给幼儿心理造成相当大的精神负担,产生厌恶甚至逆反心理,他们会变得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造成与教育者对立的情绪。

    4.可能造成幼儿情绪低落。在严格的进餐要求下,幼儿不能享受进餐的快乐,为了避免批评,获得表扬,他们往往会遵守各种规矩,变得胆怯、退缩。

    二、探索和实践幼儿进餐“新规则”

    1.餐前广播、营造氛围。“餐前小广播”是每天餐前各班都安排的内容,各年龄段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小班幼儿会讲一些有关进餐要求的小故事,介绍菜肴的颜色搭配等,而中大班孩幼儿则由值日生介绍菜肴和营养。“餐前小广播”为幼儿营造了进餐前的松弛氛围。

 

     

 

     

    2.自主配对、自由入座。常规要求幼儿进餐时要对号入座,教师会给每个幼儿定好进餐时的位子,幼儿每天必须对号入座。其实,仔细想想,这种常规毫无意义,很多教师这么做并没有经过思考,只是在盲目地接受传统。我们的做法是:幼儿每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座位,选择不同的朋友坐在一起进餐, 让幼儿在进餐前就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教师绝不干预。这样既可让幼儿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 同时又促进消化腺的分泌, 增进食欲。

        

    

 

    

 

         

    3、音乐烘托、轻松进餐。传统常规进餐要求是不能发出声音,而我们却有意“造声”。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为了让孩子的进餐延续开始时自主配对、自由入座的愉快和轻松,我们准备了轻柔的进餐音乐,每天定人定时播放,弥漫整个餐厅和走廊的音乐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增进了幼儿的食欲。

    4、墙面创设、赏心悦目。肯德基、必胜客等是幼儿喜欢的快餐厅,而这些快餐厅无一例外都注重发挥前面的作用,注重墙面布置对进餐者心理的影响。受到这一做法的启发,教师们收集了各国美食、中国节日食品、诱人的米制品、可口的面制品等图片和仿真玩具布置在小餐厅里,幼儿可以边进餐边欣赏这些风味美食,赏心悦目的同时,增进了食欲。

 

    

 

    

    5、自助进餐,形式多样。吃吃走走是传统进餐要求最忌讳的,而我们却经常采用这种进餐形式——自助餐。因为自助餐能使人感觉轻松,大家边吃边聊, 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氛围,无论成人或幼儿,在自助进餐的情况下都会增进食欲。为此,我园每两周举行一次自助餐,有班级为单位、同龄混班式、大带小等多种形式,实践证明,自助用餐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6、自我服务,摆脱依赖。如今,独生子女被过度宠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心理上摆脱不了对成人的依赖。其实,幼儿在3岁左右便开始寻求独立,寻求摆脱成人的过度监护,我们常听见孩子说“我自己来”, 可见,他们具有自我服务的欲望。我园利用进餐为幼儿创造一个自我服务的机会,坚持让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收放餐具、自主添食,以养成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成人的好习惯,幼儿心情十分愉快。

 

     

 

    

    通过一系列的对策和实践,使幼儿在进餐时心情愉悦,食欲大增,不需要老师管着、催着,绝大多数幼儿能在半小时左右吃完定量。

与此同时,幼儿也获得了其它收益。首先,幼儿语言能力得到的提高。通过聊天,幼儿听说能力提高得非常快。其次,扩展了幼儿的知识经验。通过“餐前小广播”,幼儿认识了菜名,说得出味道、颜色等。有些话题虽然与吃饭无关,却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愉快的交流中, 丰富了彼此的知识经验。再次,培养了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幼儿有相近的思维方式, 能够相互理解与沟通,在就餐时与同伴聊聊天, 能使幼儿逐步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而这种技巧是在与成人交往中学不到的。第四,通过幼儿间及师幼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加深对幼儿认知水平、交往技能、语言表达、思维方式等的了解,还可以了解当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进一步预设活动提供依据。幼儿学习渗透于一日生活中,在交谈中,教师可以把握教育的契机,不失时机地促进幼儿在各方面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幼儿园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为保证集体生活有序进行,必须适当对不同个体进行约束。因此,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就餐环境并不等于放任不管,在进餐时,如果对幼儿毫无纪律的约束,也是不利的。为了维护每个幼儿不受别人的干扰,享受进餐的愉悦,适当的纪律约束还是必要的,但使用的原则是引导,而不是压制。

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多给一些就餐时间,边吃边聊,是一种本质上不同于幼儿园普遍实行的强调纪律的就餐活动,而这种不同源于不同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给幼儿自由说话的权利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幼儿身心虽然尚处于稚嫩状态,但有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有独立的人格,成人必须尊重他们,将每个幼儿作为独立的人来对待。对幼儿说话自由的限制强调了成人权威的不可违抗,是无视幼儿的特点、需要,是对幼儿缺乏信任和尊重。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应限于对幼儿提供传统的观念、知识技能,更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富于个性的、合理的环境,使他们获得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如何进一步打破幼儿园的“食不语”等常规,如何打破这种传统常规的束缚,值得我们在今后实践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年5月第1版
2、薛  烨 《小朋友们,吃饭不许说话》《中国青年报》 1999年9月13日
3、李岱玲 《幼儿心理卫生浅议》《教育导刊》 1998年第6期
4、唐  华 《幼儿的进餐环境及其创设》《学前教育》  2001年第5期
5、刘  馨 《全面保育--维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重要保证》《学前教育》 1999年第6期
6、徐  颖 《更新教育观念--维护幼儿心理健康》《幼儿教育》  1995年第12期
7、姚念玖 《孩子为什么不快乐》《启蒙》 2004第11期
8、涂艳国《教育中的自由与纪律》《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10期
9、张  博《哪些因素影响纪律的维持》《学前教育》 199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