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主题教育

《有效开展幼儿园“走进回族”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作者:张玲     来源:宁夏银川市第二幼儿园

       一、问题的提出
  回族是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而我园所在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就是中国的回族之乡,许多孩子、教师以及他们的亲戚朋友祖辈就是回族之家。但通过调查却发现,我们的幼儿对回族的宗教、生活习俗、传统美德等了解甚少,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回族,领略穆斯林风情的多姿多彩,感受回族文化的魅力,这将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增强幼儿民族意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开展《走进回族》主题教育遵循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个民族及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幼儿在体验、探索、发现中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教育理念、教育要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是本主题教育实践的主要理论依据。
 

         三、确定《走进回族》主题教育活动总体目标。

初步萌发幼儿热爱回族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幼儿将来成为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一代新人,提高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提高教师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

四、确立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目标,选择并整合《走进回族》主题教育内容。
  以《走进回族》总的主题的统领下,根据幼儿各年龄段认知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置换或调整主题内容,形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小、中、大班主题,即小班主题——《香喷喷的回族饮食》、中班主题——《漂亮的回族服饰》、大班主题——《悠悠回乡情》,以此推进主题教育的深入发展。


  (一)预设小、中、大班层次性的主题教育目标
    1、小班《香喷喷的回族饮食》主题预设教育目标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回族饮食特点,懂得尊重回族习惯。
  态度目标:喜欢回族饮食,体味、感受回族饮食的风味和特色
  能力目标:初步能用说、唱、跳、手工等表征形式,表现回族人饮食生活的特点。
  知识目标:知道回族特色饮食名称,简单了解回族人的饮食习惯。   

         技能目标:初步学会用团、压、搓及简单绘画等技能,表现回族特色面食,并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
   

 2、中班《漂亮的回族服饰》主题预设教育目标
  情感和态度目标:欣赏回族服饰,喜爱并尊重回族的生活方式,与回族小朋友和睦相处。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态度目标:了解回族人的服饰特点和风俗习惯。
  态度目标:学习用语言、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创造性地表现回族服饰的特点。
  3、大班《悠悠回乡情》主题预设教育目标
  情感目标:知道宁夏是回族比较聚集的地方,喜欢回族,热爱家乡。
  态度目标:主动了解回族风土人情,懂得尊重回族人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主动与别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观察、创造等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回族的生活习惯,了解回族建筑、文化、体育、音乐的特点及风俗习惯等。
  技能目标:学习用语言、动作、歌唱等多种表征方法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回族的风土人情。


  (二)选择、改编、预设小、中、大班具有层次性的主题活动内容。
  1、小班《香喷喷的回族饮食》预设主题活动内容:
  
(1)回族饮食风俗习惯。
  (2)好吃的回族面食。
  (3)回族风味小吃。
  (4)香香甜甜的回族八宝茶。


  2、中班《漂亮的回族服饰》预设主题活动内容:
  (1)回族服饰特点。
  (2)回族服饰风俗。


  3、大班《悠悠回乡情》预设主题活动内容:
  (1)回族由来、人物、姓氏、标志、节日、文字、宗教


  (2)回族艺术
  ——回族音乐 包括回族歌舞、富有民族特点的乐器和回族曲艺种类。
  ——回族美术 回族建筑、服饰用色和图案特点。
  ——回族文学 回族传说故事、诗歌、谚语、歇后语。


  (3)回族体育
  ——回族体育游戏《木球》、《打老牛》、《小小掼牛手》等。
  ——回族武术。

  ——回族民间游戏“掰手腕”“拔腰”“黑白棋”“踏脚”“狼吃娃”(俗称“捉鳖”)。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我园在选择民族文化教育主题内容时,力求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符合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改编离幼儿生活最近的、具有可行性和有利于幼儿形成有益经验的回族文化主题内容,把好主题内容的来源关。

五、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我园已进行多年主题教学的实际经验,坚持“突出一个中心,协调多个活动,以回族文化艺术教育内容和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幼儿情感和认知发展规律,以五大领域、家园共育、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为载体,对幼儿开展回族文化艺术教育活动。主要方法如下:

1、参观和社会实践法。教师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组织幼儿参观了地道的回族“老毛手抓”饭馆,参观“回族服饰店”,具有典型的浓郁回族特色的永宁县“纳家户村”,孩子们亲自观赏周边的一些回族饮食、服饰、建筑,吸引孩子们主动去观察、去感知、去认识、去体验、去交流。

2、创设情景法。在班级室内布置回族人物生活、服饰、建筑等图片、照片。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穿上回族服饰,身临其境感受回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创造性地表现回族的生活。


  3、调查法。大班在认识回族姓氏活动中,幼儿以调查的形式,调查父母单位回族叔叔阿姨的姓氏,社区回族人的姓氏,最后调查幼儿园里的回族员工。通过活动,不但了解了记录和统计的简单方法,初步建立学会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而且有利于幼儿养成科学务实的做事态度。


  4、把回族教育贯穿在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法。幼儿一日生活就是课程。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欣赏回族服装的美,在户外做不受场地、环境限制的拔腰、踏脚等饶有兴趣的回族体育游戏;在空闲的时间让幼儿观看关于回族文化的录象和影视作品;利用回族节日对幼儿进行回族文化艺术教育,使幼儿在浓郁的回族文化艺术氛围的感染熏陶中得到教育。


    5、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捏一捏、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跳一跳、唱一唱等游戏方法,获得关于回族的认识经验。教师、家长广开思路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收集起来,用于幼儿游戏活动,孩子们穿上自己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回族服饰开展各种游戏,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6、记录法。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大量运用了幼儿记录的方法,让幼儿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记录了回族的风土人情。比如,在制作回族八宝茶的区域活动中,幼儿边配料、边记录八宝茶的种类名称、数量等等,将科学与数学等教育形式有机结合。

六、探索《走进回族》主题教学实践的评价方法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因此,采取过程性和集中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走进回族》主题目标、内容、方法是够可行、是否有效。教师设计了《走进回族》主题幼儿在“情感表现”、“认知表现”“行为表现”等方面的评价细则,由参加主题教学实践研究的老师进行集中测查,并对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

七、《走进回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探讨促进了教师和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提高了教师将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
  1、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化,提高了教师创设能动的教育环境的能力。
  教师首先加强了对环境育人观的认识,创设回族人生活的环境,注重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作用,让幼儿在材料的搜集、整理和摆放等活动中学习,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2、提高了教师取舍、改编教材的能力。教师认识到必须选择最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内容,才能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课题组教师改编和创编了多个回族故事、诗歌、体育游戏等活动内容。  

3、提高了教师根据幼儿认知需要以及主题的进展分块创设小环境的能力。教师随着主题的进展,在活动室张贴或摆放主题关于回族饮食、服饰图片、照片以及幼儿的各种表征内容。这样即利于教师总结研究经验,培养幼儿归类和总结能力,又使得班级不零乱。
  4、提高了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活动区的能力。根据幼儿兴趣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回族娃娃家”、“回族美食加工厂(捏泥、图色)”、“回族饮食一条街”“制作回回帽”“回族歌舞区”、“回族民间游戏区”等区域。

5、提高了教师学习观察、理解、引导、分析幼儿的能力,提高了主动为幼儿学习创造能动活动过程的自觉性。在对幼儿进行回族文化教育实践过程中,学习聆听幼儿的声音,学习启发孩子的智慧,学习支持孩子的行为,学习与孩子的对话,学习分享孩子的情感,极大地提高了观察、发现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的能力。


  6、提高了教师开展幼儿主题教育活动的能力,同时帮助教师提高较好地处理预成和生成的关系的能力。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逐渐认识到同一个主题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不断拓展活动,生成新的活动内容。 


  7、提高了教师观察、记录、分析幼儿活动过程的能力。教师积极采用多元化的观察方法,有文字记录、图表记录、照片记录、录象记录、主题档案袋观察记录。不同的记录方式提高了教师评价幼儿、反思研究、拓展主题以及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能力。


    (二)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情感表现(热爱父母、同伴和班集体)、认知表现(回族饮食、洗浴、服饰、节日、标志、姓氏、文字、美术、音乐、、体育)、行为表现(合作、分享、团结友爱、讲卫生)、性格领域(勇敢自信、独立性、坚持性、活泼)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主题实践活动的进行不仅丰富了幼儿对回族文化的认知经验,提高了幼儿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而且增强了幼儿爱父母、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了幼儿的任务感和责任感,养成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同时,说明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是行之有效的。


  八、提升了家园共育的合力,为我园今后更好地开展家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园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观念,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家长会、家幼园地,让家长了解主题教学实践研究的进展。向家长推荐幼儿民族文化艺术教育书籍,及时交流主题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孩子的表现情况,促进了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许多家长积极参与到主题教学实践活动中,为引发幼儿探索学习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使每个主题的开展富有较强的实效性。


  九、未来发展方向
  教师进一步学习主题教育实践所遵循的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完善教育实践研究的目标、内容、教法、评价体系,为建构园本回族文化课程作好理论和知识上的准备。
 

    主要参考资料: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学习辅导材料》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2002年10月版)

2.王正伟:《回族民俗学概论》

    3.《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纪念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学术论文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4.《大班上学期总结下学期任务布置课题鉴定结题准备会议文件汇编》(课题组2005年3月16日)
  5.王冰:《研究民间艺术、振奋民族精神》

6.王冰:夏明堂主编:《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研究报告与优秀论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