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习惯培养

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研究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作者:云南省昆明市政府机关第三幼儿园     来源:杨雪艳

      一、引言
      幼儿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幼儿今后一生的发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赖于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因此,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健康知识、科学育儿方法和经验,密切家园联系,注重家园合作以及教育的一致性,共同努力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二、培养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所谓行为习惯,就是经过重复获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例如人们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工作习惯等。习惯是由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常言道:“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更好的获取知识,发展智力。要培养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是每一位父母都明白的道理:孩子长大后必将进入社会,做父母的必须要帮助他从小学习和建立起被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将来才能被社会所接受。而学习社会行为的最初渠道就是日常生活。饮食,是人们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项目,一个人的饮食行为方式,常常反映出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高低,常常影响别人对他的评价。因此,重视对孩子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培养孩子的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环节。基本上,饮食是一种学习经验。父母对营养知识的理解都会影响儿童一生的饮食习惯。培养正确的饮食行为,就等于送给孩子一笔取之不尽的健康财富。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在进餐时就要孩子养成不撒得满桌满地,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讲故事的好习惯,要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并把餐具、椅子整齐地放在指定的地方,要养成饭后擦嘴、漱口和习惯。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平衡膳食也是合理营养的途径。孩子的身体发育迅速,需要吸取许多营养物质,因此只有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而又卫生的饮食习惯,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但目前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幼儿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幼儿的健康。


      三、幼儿存在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一) 幼儿存在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现在大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喂养条件都很好,不少家庭为了孩子吃的好,长的更健康,从采购食品到制作加工花了不少财力和精力。可是有一部分幼儿还是不爱吃,甚至还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果坏习惯一直保持,其危害可能会伴随他们一辈子。笔者经调查和家长对幼儿在家的一些行为反馈中发现多数幼儿存在以下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1、多数幼儿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有些幼儿不吃动物内脏、肥肉,或连肉都不吃,更不喜欢吃蔬菜。家长迁就,不注意及时调整食物结构,不仅影响幼儿生长发育,而且使幼儿抵抗力降低,容易生病。有的家长怕孩子不吃东西,用别的东西哄他,零食不断,如果冻、糖果话梅,以及某些口服液等,零食充当主食,影响了幼儿正常的食量。

       2、 过分依赖家庭成员的喂养。由于一些幼儿的家庭教育不当,家庭结构、人员的变化,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幼儿引起幼儿任性、倔强、过分依赖家庭成员的喂养,自己没有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有的父母在幼儿吃饭时指责、打骂幼儿,或讲幼儿不高兴的事情,影响幼儿的进食。

       3、很多幼儿的饮食环境不当,生活没有规律。许多家长带着幼儿在球场、公路边、草地,边走边哄边喂,这样极不卫生,饭菜过冷刺激引起胃肠痉挛,导致腹泻、腹痛等,更是一种不良喂养习惯。有些家长允许幼儿看电视、打游戏机至深夜迟睡、早上起床迟,饮食又不定时,故主餐就吃不好,有时影响消化吸收,从而导致幼儿身体患某些疾病。

       4、一些幼儿无病乱吃药,或依赖口服液改变食欲。生活中见到有的家长生怕孩子生病,发现孩子稍有不正常,如流鼻涕、轻度咳嗽几声,就给孩子吃药,影响孩子的食欲。更有些父母被大众传煤广告误导,过分信奉口服液来提高幼儿的食欲、改变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然而,这样只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影响主餐进食。

      (二)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具体表现
       1、看见油炸食品就嘴馋
       不少孩子喜欢吃炸猪排、炸鸡腿和炸土豆条等油炸食品,因为又香又脆,确实很好吃。可是因为油炸类食品吃得太多,影响正常胃口、食量的例子也频频发生,不少孩子甚至还出现肥胖、厌食等行为。 油炸食品不宜多吃。因为:(1)油炸食品不容易消化,多吃容易得胃病。孩子的胃肠道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高温食品进入胃内后会损伤胃黏膜而得胃炎。(2)食物油炸之前外表常常要裹上一层面粉浆,在高温下,面粉中的维生素B1全被破坏掉了,所以长期吃油炸食品会发生维生素B1缺乏症。(3)油在高温下反复使用则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不少家庭习惯把炸过食品的油存放起来,反复使用,这种做法对身体更是有害的。(4)按照规定,一天膳食中由脂肪提供的热能应占全天热能总量的25%至30%。但是经常吃油炸食品的孩子,每天由脂肪提供的热能明显超过上述指标,因此很容易出现肥胖。

       2、膨化食品每天爱不释手
      薯片、雪饼、虾条这些食品大多以面粉、小米和土豆等食物为原料,经过油炸、加热或添加膨松剂加工而成的。这些膨化食品大多口味鲜美,包装新颖,有的还在其中加有玩具、小画册来吸引儿童目光。香、脆、酥、甜的膨化食品吃刁了孩子的嘴,导致一些孩子不愿吃没有多少鲜味的蔬菜,不愿好好吃正餐等,甚至把这些食品当作主食,而一些家长对孩子也是听之任之。
膨化食品具有四高的特点:高糖分、高脂肪、高热量和比较高的味精含量,孩子吃得过多会破坏营养均衡。而且膨化食品容易造成饱胀感,影响正常进餐,会妨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3、嗜食甜食及甜味饮料
      爱吃甜食是每个孩子的嗜好。不少家长都反映,孩子普遍喜爱吃甜味的小点心、冷饮、果汁和各种各样的零食,随之而来的“甜食综合征”也频频发生,这与父母没有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有关。
如今,糖类点心和各式各样的零食不仅口感好,包装也很华丽,对于孩子有种挡不住的诱惑。然而,长期吃糖食却可能给儿童带来精神方面的隐患,使孩子情绪激动,具体表现为好哭好闹,爱发脾气,多动好动,容易烦躁。

       4、不吃早餐就匆忙上学。
      儿童不吃早餐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没有食欲,要赶路来不及,时间紧家里来不及做或购买,为了减肥等。
其中,半数以上的孩子没有食欲吃早饭,主要是因为晚上的零食、晚饭以及饭后的其他食物吃得过多而造成的。“晚饭过量、早饭不吃”的现象长此以往,不仅会加重孩子晚间睡眠的负担,还会影响消化、内分泌。促使儿童长高的激素是夜间分泌的,时间久了,会影响发育。而早饭不吃,容易使孩子白天上课没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贪睡,影响学习。

       5、薯条快餐成家常便饭
      快餐多属高盐食品,所含的钠对幼儿的心、肾器官有可能构成威胁。婴幼儿的肾脏发育远未成熟,没有能力排出血液中过多的钠,因而会受到过量食盐的伤害,年龄越小,受到的伤害越大。

      四、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原因
     (一)家长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影响
      一般孩子的饮食习惯是受家长左右而形成的,一方面家长将自己的饮食好恶无保留地“灌输”给孩子。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某些饮食好恶听之任之。三则忙碌的家长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一日三餐,只能以方便食品来解决这一问题。就这样,家长在不经意之间让孩子养成了偏食、挑食的坏习惯。正是这种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孩子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有碍他们生长发育。

      (二)幼儿园对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影响
       幼儿园是每个适龄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的时间。所以幼儿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幼儿园里养成的,包括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幼儿期是幼儿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幼儿园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幼儿园老师需要每时每刻都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吃饭时要提醒幼儿不把饭菜掉到桌子上,吃饭时不讲话,不边玩边吃,吃完饭要记得擦嘴巴,漱口,收椅子等。由于幼天生贪玩的习性,经常会忘记做这些。这就需要老师时刻提醒幼,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记得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但如果这些情况老师不注意提醒幼儿,对幼儿也不太强调这些久而久之也会让幼儿养成一种习惯。一旦养成这些坏习惯就很难改正,这样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在幼儿园里老师要有意识的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三)电视广告对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影响
      近日注意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看了电视广告后的中幼儿、小学生要求父母购买电视广告食品的占73.8%,其中有时和经常要求父母买食品的比例占37.1%,而且幼儿、小学生要求父母购买广告食品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学生。对于这种现象,营养安全专家指出,儿童时期是饮食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的饮食习惯很容易持续到成年后。

      在食品广告充斥荧屏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容易形成不良膳食模式,不仅会增加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性,还会导致许多年后的不良后果,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的增加等。食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要控制量和掌握食用时间。零食要在正餐前一两个小时食用,也不要吃得过多,正餐才是营养的主要来源。虽然孩子不能避免看这些极具诱惑的电视食品广告,但孩子的饮食习惯,父母完全可以掌握。

      五、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途径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饮食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赖于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家长,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家园合力,才能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 家长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途径
       家庭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幼儿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育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


       首先,父母的言传身教与儿童的饮食行为有着密切关联。父母不要把零食或快餐作为惩罚和奖励孩子的手段,这会影响孩子对食物的喜好。此外,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在饮食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因为儿童模仿性特别强。要知道:没有不合适的饮食,只有不合理的饮食行为。


       其实,在孩子的婴幼儿期,就应喂食各种味道的食物,让舌头尽早接受各种味道的刺激,能促进味觉发育完善,产生良好的适应性。所以,父母要尽早给孩子品尝多种口味的饭菜,让幼儿从小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每天的食物要多样,不强迫孩子吃这吃那,更不要用奖励与惩罚手段刺激孩子多吃某种食品。经常使用食物作奖惩,会使孩子增加某种食物的偏爱。幼儿的适应能力很强,是不会长期拒绝某种食物的。


      在此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孩子的食欲,不要让孩子将喜爱吃的食物一次吃得过多,以防暴食后的伤食伤胃。所以父母有必要掌握基本的营养学知识。如果父母能按平衡膳食理论安排一日三餐,就会安排孩子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重要的是,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幼对各类食物和各种营养的喜爱,孩子就会自觉地形成正确的饮食行为。孩子有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会使其受益终生。


      总之,幼儿处于生长发育迅速时期,新陈代谢旺盛,所需的各种营养要多且均衡,注意食物多样化来提高幼儿食欲,以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使幼儿保持良好的食欲,克服无病乱服药的不良倾向,特别不要依赖某种口服液来提高幼儿的食欲,且家长不能过分迁就小孩,这样只会促使他形成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科学地吃,应言传身教,使幼儿知道如何科学地获得合理营养,同时要培养子女具有良好和文明的饮食习惯,应注意以下12点:
      (1)尽早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主性,还有助于开发智力。
      (2)给孩子定时开饭,让孩子每天都能按时就餐。
      (3)教会孩子讲究卫生,做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4)吃饭时,尽可能施行分餐制。
      (5)为孩子创造一个祥和、安宁、轻松的就餐环境与气氛,不要在吃饭前和吃饭时教训、责骂孩子。
      (6)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也不要一边吃,一边看电视或看书。
      (7)每餐吃饭的持续时间宜为20~30分钟,要让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8)父母与子女一起吃饭时,可随时简明地告诉孩子一些有关食物与营养的知识。比如,说:“土豆是长在哪里呀?是产在土里的?”“喝牛奶有什么好处呀?天天喝牛奶的孩子能长高个。”在方式上,切忌唠叨。
      (9)一些家庭在节假日常大吃大喝,一些幼儿在寄宿制学校就读,周末回家,父母往往为其准备好吃好喝。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暴饮暴食,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胰腺炎等病症,还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心理,家长应该避免。
     (10)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要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择菜、淘米、在八九岁时,可教他们烧饭炒菜,从煮鸡蛋、煮粥开始。如此,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使他们长大后热爱饮食生活。
     (11)教会子女一些用餐礼仪,比如,口中有食物时不要说话;不要含着食物喝水;不要持筷子指指点点和在菜盘里扒来扒去;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餐巾或手帕掩着嘴,把头远离餐桌等。

      (二)学校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途径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孩子的可塑性较强,若能精心培养孩子按时进餐、定时定量、吃饭专心、食物多样、细嚼慢咽等,可使可改变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大一点的孩子,除了要讲清必要的道理外,最重要的是反复实践,持之以恒,并利用鼓励、赞扬和合理的惩罚来巩固逐渐形成饮食习惯。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在耳闻目睹中受到启迪。     

                                
      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让幼儿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学校应该:
       1、创设轻松愉快的进餐气氛
      幼儿是否喜欢吃各类食物不仅与其饮食的习惯有关,与食物的色、香、味、形有关,与进食的环境有关,与成人的暗示有关,同时良好的餐前情绪,对增加幼儿食欲尤为重要。因此,调节餐前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尽可能营造宽松、愉快、有趣的进餐气氛,使幼儿处于积极、放松的情绪中。比如每天进餐时,教师用积极的态度,神秘的表情,挑逗的语气,激情的语言介绍菜谱,使孩子在老师的感染下,有强烈的用餐欲望,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如:开饭啦!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吃什么菜呀?让我先来看一看。哇,真漂亮,五颜六色,闻一闻,真香!一定很好吃,小朋友,你们想吃吗?孩子们在老师的感染下,一定非常想吃。同时,在幼儿进餐时,播放一点轻音乐,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用餐。

       2、采用游戏刺激,寓教于乐
      “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为此抓住这一特征,教师组织幼儿在餐前进行一系列简单有趣的游戏,如:《给小动物送粮食》《踩影子》《找蚂蚁》《走彩虹桥》《滚小猪》《放小船》等,来刺激幼儿改正自己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幼儿进入中班时,要求使用筷子吃饭,这是一个难点,仅仅通过枯燥的示范讲解,效果不明显,但如将其融入《夹小球》《夹豆豆》等趣味游戏中,效果就非常明显,因为这时孩子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角色游戏娃娃家、 水果拼盘等,引起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从而了解各种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克服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3、榜样的示范作用
      要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家长、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的。长期坚持,幼儿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对幼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凡是幼儿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给贴上小贴纸以示鼓励,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

       4、家园联手,共同教育
       家园联系栏的作用:由于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的建立与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不仅需要教师的长期培养和训练,还需要具有一定健康知识的家长的密切合作。通过家园联系栏的《知识共享》栏目,一方面向家长宣传一些营养方面和饮食行为习惯方面的知识。如:《家长如何解决孩子“吃饭”问题》《不良进餐气氛的表现》《幼儿饮食健康指导》《提高用餐情绪的小秘方》《常见的幼儿饮食误区有哪些》《儿童不宜多吃的二十种食物》《给幼儿合理、全面的营养》《幼儿成长八种营养不可少》《如何增进孩子食欲》《有益宝宝健康的零食》《防止孩子感冒的食物种种》《注意纠正挑食偏食》;另一方面,调动家长收集有关饮食健康知识,充实“知识共享”栏目,如《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水是幼儿的一个重要营养素》等等。让家长了解膳食中各种营养素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和影响,了解平衡膳食的重要意义,了解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影响,使他们主动与教师配合,督促、训练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通过家园栏的“回音壁”、“请您来帮助”等栏目,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干预活动,反馈干预效果,取得家园联手,共同教育的目的。


     (三)纠正幼儿偏食的不良习惯的方法
     1、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在调查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3岁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

     (2)“打预防针”的方法。一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通过总结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幼儿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幼儿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幼儿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那怕是一点点进步,都应给予鼓励,如发给幼儿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从而更好的巩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健康知识、科学育儿方法和经验,密切家园联系,注重家园合作以及教育的一致性,共同努力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参考文献
1.阎岩.幼儿园保育[C].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2. 刘珍艳.幼儿健康行为培养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6(7——8)

3. 包呼和 婴幼儿卫生保健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出版社 2007.7

4. 段云波.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及教具操作手册.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3

5.朱家雄.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6.张红兵.日常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