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社区家庭 > 父母课堂

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三平”秘诀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27日
作者:荆朝霞     来源:山西省阳泉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理论研究和科学实践证明:0-3岁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大脑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意识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是每个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此时期,如何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如何帮助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是非观,就必须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并要从0-3岁婴幼儿“关键期”抓起,同时必须掌握:“平等、平和、平常”三平秘诀。

第一、创设宽松自主的环境氛围,平等地对待宝宝

在现代家庭中,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将宝宝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常常认为“我是成人,你是孩子,你什么都不懂”、“我是老子,你是儿子,一切由我说了算”。这种不平等的家庭生活环境氛围,致使一个生来有思想、有感情、有尊严的行为主体,变成一个没有人格尊严的家庭附属品,父母可以专制的加以训斥管制或任意地玩逗戏弄。殊不知,父母这样的意识常常会不经意地伤害宝宝的自尊和自主,深深影响宝宝的心灵健康和人格发展。例如,有的宝宝不爱吃青菜,家长不是给宝宝讲解青菜的营养,用鼓励的语言来引导宝宝尝试,用精湛的厨艺来吸引宝宝品尝,而是很“耐心”地追着跑着喂,有的甚至强迫宝宝在哭声中吃掉。再如,有的家庭成员为了开心,逗宝宝做在成人看来很幼稚的动作,有时故意逗的宝宝又哭又笑,在宝宝哭泣声中开怀大笑;还有的父母之间有分歧,不管不顾孩子的感受,在宝宝面前大喊大叫,甚至大动干戈,宝宝被吓得无所适从,哭闹不止。正是这种不尊重孩子的个人感受和个人意愿的家庭生活环境,采取“强迫式”或者“暴力式”的教育方式,即使是收到了“明显的”甚至是“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也是暂时的、表面的。

要把宝宝当“人”,把人的权利还给他,要学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的朋友——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在亲子家庭教育实践中,父母要给宝宝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一不要用“你不懂”“少插嘴”等强硬的语言和粗俗的做法,来剥夺宝宝倾诉、申辩、发表见解的权利和欲望。这样,不仅严重伤害宝宝的自尊心,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其实,每个宝宝都是有思想、有主见的行为主体。他们的见解哪怕是幼稚的,也可能对父母的认识起到一些启发、补充作用。二要鼓励宝宝发表意见,父母要认真倾听,鼓励其把想说的话全部说完,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在宝宝不想发表个人意见的时候,父母应当通过引导,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想法。三要蹲下来,和孩子处在同一视平线上:面对面和宝宝谈天、你一句我一句交流感情商量事情、就事论事地评价宝宝的表现、坚持原则地指出宝宝的错误。同时父母也要坦诚自己的失误,真诚地向宝宝道歉,才能使宝宝真正意识到自己和成人一样,是一个平等的独立的“人”。

只有在宽松的生活环境和自由的心理环境氛围中,平等地对待宝宝的一切行为,才有利于宝宝健全人格的发展。

第二,给予一份适度的期望去欣赏他,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他。

欣赏,其实就是将人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对人对物欣赏全身心都会处在一种良好的循环状态。人只有在平和的心态下,看人看事才能够比较客观、理智。在0-3岁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很需要这种欣赏的心境。这种心境能让人摆脱躁动,去掉烦恼,换来平和心态。如果把宝宝比作是一片森林、一棵树木的话,那么,森林有疏有密,树木有高有低,宝宝的成长也有早有迟,这本是生命成长之自然特性,但在这种自然的落差面前,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却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焦虑和茫然,于是,有的对宝宝快马加鞭希望他能赶上别人,有的四处求医希望能把自己的矮树即刻拔成高树,而更多的是常常把自己的矮树和别人的高树相比,结果使宝宝在训斥和叹息声中越变越矮……目前,我国的婴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现象,即父母过度的溺爱;对孩子过高的期望;认为管住自己的孩子,棒打成才才是成功的教育等等。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有的时候不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例如,一位年轻的妈妈为自己一周岁的宝宝刊登一则“求职广告”:某男孩儿,一周岁,外表可爱、聪明、活泼。曾荣获××公司举办的“最上镜宝宝”大赛一登奖,觅各类需广告影视小演员的广告影视制作公司……这位替宝宝求职的妈妈,因为儿子有过拍奶粉广告而且获得了不菲片酬的经历,遂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她认为,宝宝的出境率“高”,感觉像明星一样,对今后上幼儿园、升学也有一定的好处。正是生活中这些热衷于培养“神童计划”父母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使得原本活泼可爱的宝宝变成了家庭中的“演员”。宝宝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尝试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父母要顺应宝宝的发展变化,以平和的心态满足宝宝的独立需求,不应该过度的强求他按父母打造的模式迈进。比如宝宝要自己吃饭,哪怕他撒了饭粒或不小心摔了碗碟,也要让他尝试;宝宝喜欢玩泥、玩沙,就不要怕宝宝弄脏衣服而限制他的探索,同时当宝宝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一定要鼓励宝宝大胆尝试自己想做的事,要经常对宝宝说:“我相信你能做好”。正是在这些自由自在的反复探索和欣赏下,宝宝不断地克服自己认识上、动作上、能力上的不适应、不协调,不断地提高独立性。再如一个其他方面发展都普通的宝宝,但是他画在汽车经常受到成人的表扬,他就很乐意在大家面前展示他画的汽车,结果他的汽车越画越好。生活中就是要善于发现宝宝的长处,要注意尽力发现、挖掘宝宝各方面特长,并经常表现出对宝宝在这方面的赏识和鼓励,以长处激发自信,以自信激发宝宝不断努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宝宝的全面发展。其实,每一个宝宝都是一片独一无二的森林,每一片森林都有许多独一无二的树木组成,每一棵树木都有它自己的成长速度和规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倾听每一片森林的声音,细细阅读每一棵树木的特征,然后以欣赏的目光期待着宝宝自己成长——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才能带给孩子最充分、最适宜的发展,才能帮助宝宝获得最快乐、最幸福的人生体验。

综上所述,在确立宝宝是平等于成人又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人的观念基础上,每一位父母都要关注自己宝宝那独特的个性特点,认识到一千个宝宝便有一千种不同的发展状态,也会有一千种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既要了解某一个月龄段宝宝的身心发展关键期的共性,又要了解自己宝宝的个体差异,以宽容的态度和适当的期望值看待自己宝宝与别人的不同,努力去欣赏自己宝宝的独特个性,允许宝宝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积极地期待宝宝以自己的速度成长。

第三,注重平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牢牢把握随时出现的教育契机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这样说过:“不要以为只有同儿童谈话、教育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哭,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教育意义。”确实如此,一个家庭中,父母不经意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对宝宝来说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家长教育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果皮纸屑要扔进垃圾桶,而自己却随手乱扔垃圾;教育宝宝玩完玩具要放回原处,自己却将家中物品摆放的乱七八糟;教育宝宝对人要有礼貌,而自己却粗话连篇;教育宝宝要互相谦让,而自己家庭却每天充满火药味。再如,父母给宝宝讲《孔融让梨》、《子骞感父》等故事。可是有些家庭则仅仅在理论上要求孩子礼让、关爱他人,而在平常生活中却是大力培养孩子的自私心理。许多父母生怕孩子在外面吃亏,经常教育孩子,“如果别人打你,你就狠狠打他,下次他就不敢打你了、你真苯,别人打你,你怎么不还手呀!”。父母说的是这样,做的又是那样,孩子困惑,不知怎么才能符合父母的要求,很快孩子学会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坏毛病。其实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而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的、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家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爱心播种者。父母作为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必须从自己做起,家庭作为宝宝的第一大课堂,必须从平常的小事做起,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对宝宝进行教育。一个家庭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是专制还是民主,是严肃还是活泼,是积极向上还是消极颓废,直接影响着宝宝的发展。那些经常打麻将消遣、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过分注重打扮、讲究排场等等诸如此类的生活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极易给宝宝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身教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0-3岁宝宝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根据这一特点,父母要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注意言教——告知宝宝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0-3岁宝宝的语言发展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往往用哭闹形式来求助父母。这时父母要用足够的耐心来解读宝宝的语言,要告诉他该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求助、提要求要用正确的方式,而不是哭闹。例如,几个月大的宝宝,身边大大小小的绒毛玩具、布娃娃就好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他们最亲近、自然的伙伴。我们可以引导宝宝用和善的态度对待这些玩具伙伴,和他们做朋友。比如,宝宝把把娃娃扔到了地上时,你可以这么说:“哟,你把娃娃摔疼了,快抱起来摸摸它。”等到宝宝会走会跑了,带宝宝去大自然,看看花儿,听听鸟叫,鼓励宝宝给花儿浇花,给动物喂食……让宝宝在这种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关爱他人。长此以往,宝宝就会化问题为契机,变冲突为智慧。

许多父母对早期教育有两种误解:一种认为宝宝早期教育就是进行知识传授,以能背多少诗、算多少题、识多少字来判断一个孩子的聪明程度,要求孩子死背知识。例如南京钢铁厂工人胡某的3岁儿子胡丹因为背不出“曲项向天歌”的“项”字,竟被父亲赐死。其实父母对宝宝的教育就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就是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所见所闻、所触所用资源,将宝宝每天的一言一行,甚至是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的这些生活细节中的问题都当做一个教育契机。只用五分钟、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给宝宝提供丰盛的教育营养大餐。实践证明:教育其实很简单,它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所进行的一切活动;教育其实很不简单,它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时刻意识到应该进行的一切活动。

综上所述,有效的早期家庭教育首先要创设宽松自主的环境氛围,把宝宝当做跟自己一样平等的人来理解他、尊重他,满足宝宝的心理需求,使他能够快乐、主动地成长,同时还要怀着一份平和适度的期望去看待他,并且注重在平常的生活中进行教育。

    总之,“平等”强调环境,重在理念;“平和”强调心态,重在适度;“平常”强调细节,重在契机。三者如鼎力三足,共同为社会托起0-3岁家庭教育中“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