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心理健康

教育没有捷径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11日
作者:文/孙君     来源:《学前教育》第6期

教还是不教?这是近几年幼儿园老师在教学中,尤其在艺术领域教学中经常面临的困惑。教,唯恐限制了孩子的创造性;不教,担心孩子没有技能的支持又何谈创造。在最近北京市东城区组织的市级骨干教师展示活动现场,当有老师向市级骨干教师、东城区光明幼儿园的任晓燕老师提起这个问题时,任老师回答:创造是在一定的空间里给孩子自由度,有的时候需要教,有的时候可以不教,而教正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有兴趣地参与、积极地表达。

“有兴趣地参与、积极地表达”,在任老师现场组织的小班美术创意活动《多彩的春天》中,孩子们始终呈现出的正是这种状态。在充分感知春天的色彩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他们来到一棵棵正翘首等待他们的树干前,挑选自己喜欢的材料,或画或粘,或两人偶有合作,或一人专注于画笔。他们宛如一个个艺术家,精心装扮着大树,表达着心中最美的色彩,一幅幅美妙的作品从笔端、从指尖倾情而出。这时的老师是适度退出的,她只出现在个别孩子需要的地方。当孩子们饱含激情地创作完大树,老师为他们送来了一群小蝴蝶,因为“小蝴蝶太喜欢你们的大树了,它们也要飞到你们的画中来”。而粘贴小蝴蝶也成为创作环节的点睛之笔,因为代表着赞誉的小蝴蝶不仅飞到了画中,更飞到了小班孩子们的心里。任老师说:“欣赏和赞美,也是对孩子的支持。”

在另一位市级骨干教师、北京市第一幼儿园郭琛老师的班里,我们看到了“无类的教育”,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老师足够多的关注和支持。郭老师说:“幼儿教师的爱是普爱,不是专爱。”……

近几年,为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区域间、园际间的学习与交流,骨干教师展示活动多了起来。其实,不论是任晓燕老师、郭琛老师,还是其他骨干教师的展示活动,时隔多日,我们也许想不起活动的名称、活动的某个细节,但我们一定不会忘怀活动中孩子们积极的、自主的、奔放的状态,以及老师们也许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话语。这些话语,细细品味,就会感受到光芒,这是一种实践智慧,更是一种被他们自己用无数次的实践验证过的教育思想。而每一位骨干教师成长的过程,正是他们在不知觉间吸纳先进理念并建构起自己独到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的过程。这种独到,一定是尊重孩子的,一定是基于自己的研究的,也一定有一片丰厚的土壤曾经和正在滋养着他们。

营造这片土壤的,也一定是一批开明、开放、不急功近利的管理者,他们是敢于担当的,有的时候身先士卒,有的时候甘于退居幕后。他们意识到,“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带来乐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他们正是竭尽所能地为教师创造条件,引领教师走上研究之路。全国第二届教书育人楷模、北京市第五幼儿园的石利颖老师说:“在研究这条路上,我们最初可能会有小心翼翼、顾此失彼的情况,但那种遇到挫折的紧张感、解决问题的成功感会使我们的生活犹如雨后彩虹一般多彩而绚烂!”正是在研究之路上,那些坚守信念、甘于寂寞、倾情付出的教师一步步地成长为教师中的骨干,并带动起更多的教师走向研究、成为骨干。

教育没有捷径。作为教师,应该坚守住什么执着于什么?作为管理者,应该为教师营造怎样的土壤提供怎样的支持?我想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超越于骨干教师展示活动本身的另一个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