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事业发展 > 专家视点

对现实诉求的主动应答——公办优质幼儿园连锁办园模式探析

发布日期:2013年05月14日
作者:侯雨彤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入园难”的本质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入园需求和合格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资源,包括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1]据教育部统计表明,2010年全国共有各类幼儿园150420所,利用国有资源举办的公办幼儿园44334所,占29.47%;民办幼儿园102289所,占68%;其他部门办园3797所,占2.53%。特别在城市,民办园多达26289所,占城市幼儿园总数的73.34%,而公办园仅占18.53%,其他部门办园占8.13%。[2]可见,审时度势地发展公办幼儿园连锁办园模式是对《若干意见》中提到的“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意见的主动应答,是实现“使更多幼儿接受优质学前教育”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如何使优质幼儿园在连锁化发展的过程中彰显优势,弱化不足,形成特色,在当下幼儿园数量急剧扩张的态势下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公办优质幼儿园连锁办园模式及其类型
“幼儿园办园模式”是指幼儿园在一定的教育和社会体制制约下,为达到一定的办园目标,按一定的运行机制运作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幼儿园结构形态和特定的权力结构及关系的办园式样。
“公办幼儿园连锁办园模式”是指以优质公办幼儿园为办园主体,若干所幼儿园以一定的联结纽带组合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实施教育活动,按一定的权责划分和运行机制运作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幼儿园结构形态和特定的权力结构及关系的办园式样。根据与其连锁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地理位置、投资主体、所有权主体的差异可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
名园办分园:由一些办园历史较长,教育教学质量较高且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公办园,利用其自身品牌优势开办若干所由其直接经营和管理的分园的办园模式。
名园加乡园: 城市优质公办幼儿园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与乡镇幼儿园联合办园,通过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教育教学的示范,以及资源共享等带动乡镇幼儿园的有序发展。
品牌加地产:由品牌幼儿园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管理范式,由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资金支持而联合举办社区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园模式。地产加品牌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它在政府的指导下,借助开发商的资金优势,在一定区域内解决了幼儿“入园难”和“入名园更难”的现实困境。在政府的政策指引下,房地产商将小区配套幼儿园无偿交给教育部门,由政府统筹安排,办成公办连锁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连锁民办幼儿园。也就是说,该模式下创建的社区幼儿园属于公共教育资源。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会把社区配套教育资源的情况作为投资置业时重点考虑的因素,该模式已成为近年来逐步兴起的连锁办园模式。
 
二、公办优质幼儿园连锁办园模式特点分析
      (一)推动合理化布局
1.解决城市不同区域幼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由于每个城市的优质公办幼儿园数量并不多,因此并不能够平均分配在各个区,也就更不会出现每个区均有多所优质示范园的情况。如今,通过“公办优质幼儿园办分园”的形式增加各区优质公办园数量,这使得优质教育机构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既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附近实现了“入名园”“入好园”的梦想,也更好地推动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理念的落实。
       2.满足农村幼儿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城市优质幼儿园无论从硬件层面还是软件层面的供给均为具有办园意向的部门或个人开办农村幼儿园提供了便捷条件。该模式的出现将增加更多具有普惠性质的乡镇幼儿园,落实了“建设布局合理的城乡结构”的政策要求,从而实现了农村娃也能入好园的梦想。
3.为幼儿提供方便就近的优质社区教育资源。调查表明,大部分家长愿意就近选择早教指导服务(75.4%),超过六成的家长首先选择“社区儿童活动中心”。[3]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开展以社区为单位的早期教育服务是可行的,也是一种必要的发展方向。如今“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政策创新性地解决了“入好园难”现象,实现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就近入园等目标。
(二)促进幼儿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1.发挥成熟教师对新教师的示范作用。总园中的管理人员与优秀教师通常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她们会对即将分配到分园的新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学、帮、带”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充分发挥成熟教师对新教师的示范作用,可使新教师的专业能力迅速得以提升。特别是在“名园加乡园”连锁模式中,名园与乡园常常各自派出一定比例的教师到彼此的园所进行交流学习。这样,可以为乡园教师提供参观名园、与名师交流等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为乡园带去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模式的过程,正是提高乡镇幼儿教师理论基础及培养她们实践能力的良机。
       2.名园效应提升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目前我国的农村教师、中小学转岗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占幼儿教师队伍的很大比例。然而她们的社会声誉、工资待遇、受重视和尊重的程度往往都是比较低的。通过“公办幼儿园连锁办园”的模式对办园体制进行创新性的改革,使得她们也被纳入公办园教师的队伍当中。这意味着该部分教师有更多机会考取编制、待遇有所提高、培训机会也有所增加。由此,名园效应提升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她们对日后的工作充满的信心与决心。
     (三)合理分担办园成本
1.集约化的管理队伍。这种办园模式往往将其各个分园具有共性的业务统一集中起来或成立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各园所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宣传、统一招生与收费等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园所过多所导致的管理层过多、管理关系复杂、管理协调困难等问题。从而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升组织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运营环节,以达到节约办园成本的目的。
2.社会力量参与,分担办园成本,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特别是对于“品牌加地产”的连锁模式来说,在政府财政以及相关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地产商的加入可以有效分担政府的办园成本和管理成本,缓解了政府在兴建社区配套学前教育机构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总体来讲,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公办优质幼儿园连锁办园模式”的成功的关键在于“优质资源共享、各方优势互补、数量质量均衡、辐射范围扩大”这几方面因素。
 
三、实践中应注意避免的隐患
        辩证地分析这种新兴的办园模式,可以发现它在实践中会存在以下隐患。注意避免以下隐患的发生将是成功举办“公办幼儿园连锁办园”模式的关键。
(一)办园质量
1.简单复制硬件设施易导致办园质量下滑
周所周知,名园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适合于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办园经验。而分园并不具备与总园同样的“地基”,只是生搬硬套总园的硬件设施并不能够在师资质量和课程实施等方面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的目的。
其中,在“品牌加地产”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部分地产商只是一味地迎合大局势或想要趁机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获取利益而开办“品牌加地产”模式幼儿园的现象。加之在创建园所过程中,由于地产商并不掌握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而导致的园所周边环境差,以及出现使用廉价材料、购买低档玩具等影响教育质量的情况出现,均造成了此种办园模式重形式不重质量的隐患,这将极易削弱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2.分园师资质量难以保障易导致教学质量下滑
首先,乡镇分园教师缺乏专业创新能力,机械模仿与照搬课程内容。虽然总园会经常组织教学观摩活动,以此为乡镇幼儿园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但部分乡镇幼儿教师理论根基较浅,举一反三的能力有限。[4]对于名园示范的优质教学活动,派往名园学习的乡镇教师往往回到幼儿园后只能将所学课程机械照搬,并不能够深刻理解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在课程的实施层面,不少乡镇幼儿教师缺乏自主与创新精神,不能根据不同幼儿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也就更谈不上将名园带来的先进理念与乡镇本土特色巧妙结合。
其次,在“品牌加地产”模式下创办的分园中,师资多来自总园派分和招聘两种渠道,然而在幼儿教师资源短缺的现状下,分园园所的快速增加对短期内优质教师的大量供给提出了挑战。由此引致的师资质量下滑易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出现教学事故、教师情绪问题亦或是职业倦怠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3.园所管理不当易导致办园质量下滑
园所数量快速增加为管理模式也带来较大挑战。由于“名园办分园”模式采用的是单法人紧密型的管理结构[5]。因此,总园与分园在人事、财务、行政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虽然总园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运行与管理经验,但不可否认这些经验均来基于单一园所的运营。若是前期在管理方面准备不充足,短期内分园数量快速增加将为管理模式带来较大挑战。例如,总园财务部的财务主管在工作上的失职,就较易造成总园与分园之间相互监管不透明、财政分配不科学而滋生的腐败现象等一系列问题。
 
         四、思考与建议
       (一)政府政策层面
首先,为各连锁办园模式“量体裁衣”地提供扶持政策。“公办优质幼儿园连锁办园”的模式是一个复杂多样的体系,因此,政府部门颁布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就显得十分必要。例如,针对于“名园办分园”“名园加乡园”的连锁办园模式,政府已出台“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的相关政策;针对于“地产加品牌”的连锁办园模式,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政策支持,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和土地出让金等形式,鼓励支持房地产企业投资建设幼儿园”等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各模式下创办的幼儿园都“有政策可依”、“有政策必依”,也帮助政府执行“违政策必究”的职能来保障各类幼儿园的健康有序发展。当然,在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政策的同时,相关部门应通过相互监督、奖惩分明及问责机制来保障将上述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其次,加强各连锁办园模式下幼儿园的准入标准与动态监管系统。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各类幼儿园准入标准,坚决杜绝无证办园现象。例如:开发商没有按标准建设幼儿园,政府可以在配套公共设施验收书不予盖章,禁止楼盘交付使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建立动态的信息监管系统,将幼儿园的年检制度落到实处。对于“公办优质幼儿园连锁办园”模式下开办的各类幼儿园应实行分类治理、分类指导的方法,这样可以提升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及科学性。
再次,加强连锁模式下幼师队伍的地位和待遇。相关数据显示,教育部门办园和集体办园中的在编教师人数占幼儿园教师总数的比率从1998年的72%左右降到了2008年的39%左右。可见,如今在幼儿教师的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在编教师。因此,若要实现师幼比例合理以及教育质量优质,对于非在编教师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无论何种办园体制下的幼儿教师,都必须享有公平合理的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标准,确保民办幼儿园教师和其他阶段教师一样,拥有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确保公办民办、在编不在编、城市农村的幼儿园教师都能够做到同工同酬。[6]同时,对于长期工作在艰苦环境下的幼儿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补偿政策等。
(二)园所管理层面
一方面,充分发挥优质示范园的“标杆”作用。示范性幼儿园一般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近百年发展而来的”,[7]它们自身都具有一定数量的优秀幼儿教师及园所领导。示范性幼儿园建设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其目的主要是通过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与辐射作用来带动整个地区幼儿园办学水平的提高。[8]特别是在“名园加乡园”的连锁办园模式下,示范幼儿园积极帮助乡园构建合理的办园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多为乡园输送优秀教师组织示范教学及讲座等活动,可为快速、有效地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与此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定期举行示范性幼儿园的评选活动及动态的监管行为,这样既能够充分调动优秀幼儿园之间的良性竞争,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评选出来的示范园的优质资源,为其他幼儿园提供学习的机会。
另一方面,确保幼儿园管理队伍的质量。每所幼儿园在其发展的道路上走的快慢、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的高低。例如,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分园与总园之间的互动等各个方面都与管理者的办园理念和管理能力息息相关。只有管理者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确保在园所运营过程中始终落实为幼儿服务的办园宗旨,把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同时,管理者要科学合理地对各模式下创办的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教研、统一培训”,使幼儿园在园所管理、教学质量、师资培训方面得以保障。
 
总之,在我们为学前教育已得到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感到欣喜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现存问题。在探索公办优质幼儿园连锁办园模式的实践过程中,需对各类模式进行辩证思考,吸取经验教训、把握尺度和节奏,最终以“扬弃”的精神归纳出公办优质幼儿园连锁办园模式的对策与建议,并切实贯彻与实施。这将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建立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入园难"的原因和可能对策.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统计数[EB/OL].http://www.moe.gov.cn/pu
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201201/129538.html.
[3]何彩平.从家庭需求看上海市0—3岁早教服务.幼儿教育[J],2011(6).
[4]肖正德,张素琪.乡村教师学习机会的现状分析及保障体系构建.教育研究与实验[J],2011,(1).
[5]柯长瑜.实施集团化办园,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幼教天地[J],总第658期.
[6]刘霞.《教育规划纲要》与幼儿园教师队伍发展——基于广州市的现状分析[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1、2).
[7]陆娴敏.浮华背后的冷静思考.学前教育(教师版),2007(3).
[8]曾莉.管理伦理:示范性幼儿园办学的应然追求.学前教育研究[J],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