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社区家庭 > 家教研究

被忽视型幼儿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发布日期:2013年05月10日
作者:吴世英     来源:辽宁省彰武县实验小学幼儿园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以往研究
      同伴交往是指同伴之间通过接触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随着人们对同伴交往在儿童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的探讨不断深入,以及认识到早期同伴交往不良对儿童以往的社会适应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儿童同伴交往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庞丽娟在对幼儿不同交往类型的心理特征进行比较时,将同伴关系分为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
幼儿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交往中由家庭向同辈群体转化的时期,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如果幼儿生活的家庭温馨、和睦,与同伴的交往会很和谐。相反,如果幼儿生活在一个敌对的家庭氛围中,就会学会争吵、打架等,幼儿与同伴的关系也会很难协调。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父母教育方式直接作用于亲子的互动过程,对儿童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笔者在实际工作九个月中,通过观察确实有许多同伴交往不良的幼儿,而在这部分幼儿中被忽视型幼儿占很大的比例(占总幼儿数的19。4%)其行为具体表现为:交往技能的策略较差,与同伴交往的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都较少,在群体中处于被忽视的社交地位。因此,笔者在假设幼儿园教育平等的情况下,将被忽视型幼儿其父母教育方式与同伴交往正常的幼儿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找寻其中差异,提出自己的教育建议。
 
    (二)目前研究状况
      1、幼儿同伴交往
      大量研究表明,早期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别是儿童社会化具有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对儿童的个性,品德的形成,情绪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心理健康以及智力的发展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同伴交往不良,不仅影响儿童当时的心理发展,而且还会与其以后各阶段出现的行为问题、社会问题(如青少年犯罪,厌学,逃学,攻击性行为)、精神疾病等有密切的联系。幼儿被同伴忽视是同伴交往不良的主要表现之一。被忽视幼儿缺乏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交往的技能较差,在与同伴交往中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都很少,在群体中处于被忽视,不受注意的地位。如果不加干预,这种状况可能影响其成人后的社会交往。因此,研究者们十分重视这类幼儿社会交往地位的改善。庞丽娟在被忽视幼儿社交地位的矫正研究中,采用教导法,角色扮演和即使强化等方法对实验组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训练,其交往行为特征,显著改善,社交地位明显提高。
 
     2、亲子 依恋
     依恋理论认为亲子依恋关系影响儿童内部工作模式的建立,而这种工作模式关系到儿童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BOWLBY,1973)如果内部工作模式使儿童感到安全,自信,那么就有利于儿童积极探索周围环境。(SROUFE,1983)这种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探索使儿童具有他人定向的思维方式。所以安全感被认为是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中心结构,他能促进儿童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探索,进而与同伴积极互动,而同伴间的交往是儿童社会能力的积极因素。
相反,那些因消极依恋关系而具有不安全内部工作模式的儿童,认为周围环境是无法预测,不安全,没有反馈的。(SROUFE,1983)这种内部模式会导致儿童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退缩,儿童缺少对环境的探索行为,所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不会很强。
 
3、父母教养方式
在我国学者陈会昌组织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大型研究中,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提出了实证性的结论,父母亲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儿童的社会性得分就高,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但在以往研究中主要是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宏观研究,也主要在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研究。对于幼儿同伴关系的微观研究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不多。因此本文就被忽视型幼儿与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
 
二 研究方法
(一)被试
从本地实验、实小、四中、第二小学、阳光五所幼儿园中被鉴别出4——6岁的被忽视幼儿30名,并在班级对应找出被鉴别出的一般型儿童30名,被试共60名,其中两种类型男女各半。选取他们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在各级各类幼儿园中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被试具体情况见表1、2。
表1被试构成

类型
性别
人数
百分比
被忽视型
正常
总计
15
15
15
15
60
25%
25%
25%
25%
100%

通过向他们的父母发放问卷的方式来调查,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方式,父母组构成见表2
表2 父母情况构成

受教育程度
人数
百分比
本科及以上
高中至大专
初中
小学以下
总计
10
32
16
2
60
16.7%
53.3%
26.7%
3.3%
100%

从父母受教育程度来看80%的父母为高中以上学历,受教育程度较高,五分之一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较底。
 
(二)方法与工具
1、幼儿实际行为观察
幼儿实际行为观察主要用于收集幼儿在幼儿园实际生活、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交往情况。观察项目主要有:
(1)积极行为表现,包括合作、帮助、分享、谦让、同情等。
(2)消极行为表现,包括打人、抢夺玩具、说难听话、招惹别人、淘闹等;
(3)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情况,包括主动引起的交往次数,交往中参与、作用的程度等。所有观察项目均是参照有关文献进行的。观察由我园教师进行,采取时间抽样法,在幼儿集体、自由活动时间进行。(见附表一)
2、教师评定
用于了解幼儿的交往特征,主要包括幼儿的积极行为特征、消极特征和幼儿的交往兴趣、主动性与技能水平特征。问卷中项目均为五等级式,要求幼儿教师根据平时对幼儿的观察逐项作出评价。以观察记录方式呈现。
3、同伴提名
本研究采用现场提名法了解被忽视幼儿的社交地位及其变化。同伴提名分为正提名和负提名法,在幼儿集体自由活动的现场采用个别实施方式进行。现场分别将每名幼儿叫到一边,这样该幼儿视线里既没有其他幼儿,又不受其他幼儿干扰。让每名幼儿说出最喜欢在一起玩的同伴,最好说三个。再说出不喜欢的同伴,最好三个。即分别为正、负提名法用于幼儿同伴交往类型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过程
1、鉴别被忽视型与一般型幼儿
首先研究者在幼儿园中进行大范围的观察,由上面的观察项目大致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填写目标儿童评定问卷。最后由观察者在幼儿集体或自由活动时,把个别幼儿叫到一边,不受其他小朋友的干扰,进行同伴提名,包括你最喜欢和谁玩,最不喜欢和谁玩,最好能说出三个,分别记为正、负提名。
2、发放父母教育方式问卷
根据在不同园中被鉴别出的被忽视型幼儿(男女各半)对应找出一般幼儿,共60名。对其父母发放问卷(保证是由父母教养,不是单亲或隔代抚养)。发放问卷60份全部收回。(见附表二)
3、统计分析
通过同伴提名法,每名幼儿得到正提名分和负提名分(标准分)两种。被忽视型幼儿所得分数均小于-.05。同时鉴别出一般型幼儿。
三、结果与分析
(一)通过SPSS FOR WINDOWS 10.0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看父母教养方式与被忽视型儿童的相关程度(见表3)。
表3 父母教养方式与被忽视型儿童相关

 
父母教养方式
 
 
溺爱型专制型不一致型民主型放任型
.53* .44* .21* .12* .08
.58* .39* .19* .11* .08
 

注:显著性水平*P<0.05 **P<0.01
从该表中可以看出被忽视型幼儿的出现与父母教养中的溺爱型、严厉型有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父母严厉、溺爱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幼儿在将来的同伴交往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本研究考察了正常儿童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见表4),以便和被忽视型幼儿进行比较。
4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儿童相关

儿童性别
父母教养方式
 
 
 
 
 
溺爱型
.05
.07
专制型
.08
.06
不一致型
.24
.25
民主型
.46**
.48**
放任型
.34
.33
 
 
 
 
 
 
 
 
 
 
 
 
 
 
 

注:显著性水平*P<0.05 **P<0.01
从该表中可以看出,同伴交往正常的幼儿与父母民主的教养方式有着显著的正相关。与其它类型也有一定相关,但都没有民主型显著。这与被忽视型幼儿的父母教养有显著不同。
(三)在进行相关检验的同时,还对两类幼儿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差异检验(见表5)。来检验二者是否存在差异。
表5 被忽视型幼儿与一般型幼儿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比较

被忽视型幼儿 (n=30) 一般型幼儿(n=30)
 
平均分标准差平均分标准差 T值
 
 
溺爱型 40.51 3.563 13.34 3.186 5.134 **
专制型 28.37 4.168 18.33 4.065 3.641**
不一致型 15.46 4.482 13.78 3.891 .629
民主型 11.28 4.238 41.06 4.456 -3.577**
放任型 19.26 3.882 20.07 4.414 - .376
 
注:显著性水平*P<0.05 **P<0.01
 

从结果中我们看出,两类幼儿在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被忽视型幼儿父母在溺爱型和专制型上得分较高,差异显著。一般型幼儿父母在民主型上得分较高,差异显著。
 
     四、结论
   (一)被忽视型幼儿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溺爱型、专制型有显著的正相关。
   (二)一般型幼儿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民主有显著的正相关。
   (三)被忽视幼儿与一般型幼儿在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五、教育建议
      大量研究表明,早期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别是儿童的社会化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对儿童的个性、品德的形成、情绪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心理健康以及智力的发展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同伴交往不良,如果不加以矫正和干预,会影响其成人后的社会交往。
 
1、矫正幼儿社交行为,改善其被忽视社交地位的必要性
有人认为没有必要过分重视幼儿的各种行为失调,也没有必要采取专门的训练或矫正措施解决幼儿的被忽视问题,但是,根据相关的研究以及幼教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幼儿期是同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幼儿期没有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不能正常的与同伴进行交往,为同伴所忽视,幼儿可能失去许多学习社会交往的良好机会,可能对其社会化过程和水平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因而,对被忽视社交地位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训练,提高其社交地位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以“培养教育幼儿间的同伴交往”为手段,来帮助被忽视幼儿
(1)促进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发展
良好的社会行为主要是指能够被社会所接受赞同的行为。我们在培养训练被忽视幼儿良好行为时,可以从同情心的培养入手,让幼儿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成人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与他人友善相处,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对待自己的同伴。
 
(2)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发展
幼儿拥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如心胸宽广、富有同情心、自信等,会使幼儿更易与人接近,使其更易于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相反,如果幼儿情感淡漠、少言寡语、行为拘谨、心胸狭窄、任性固执、吝啬自私,幼儿就很难博得他人的喜欢,很难与他人友好相处。
 
(3)重视幼儿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它能够保证各种活动的顺利进行。
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也会对幼儿同伴交往产生影响。如果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坐起事来笨手笨脚,一无所长,就很容易被排斥在同伴团体活动之外。相反,如果幼儿具有较高的能力发展水平,就很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家长及教师应及早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幼儿说话的积极性,使幼儿爱说、会说,为幼儿架起交往活动的桥梁。
 
(4)成人要对幼儿同伴交往创设条件、提供机会
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时也应注意多为幼儿同伴交往创造条件。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而游戏对幼儿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化交往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多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尤其是角色游戏活动,不断强化交往意识,培养幼儿的互助协作精神。
 
3、改变父母教养方式,帮助被忽视型幼儿健康发展
研究中发现:被忽视型幼儿的父母教养方式大多为专制型和溺爱型。
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过多的干预,要求孩子随时都要遵守父母的规定;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过分保护。这些都导致了幼儿胆小怕事,不敢为,自理及交往能力过弱,因此,他们会在与其他幼儿的交往中处于被忽视地位。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其实很简单,这只要求我们的父母们切实的改变教育观念,转变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过多的干预,但也不能对孩子没有要求,不能对孩子的发展和生长持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应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尊重和听取孩子的意见,既坚持原则又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真心诚意的爱护孩子,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