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幼教名师

赵寄石:七十年幼教生涯感悟

发布日期:2013年04月21日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作者简介:赵寄石,新中国第一代著名幼儿教育专家。1921年出生于南京,1940年毕业于苏州景海女师幼师科,1948年至1952年留学美国。1952年至1993年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主持: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幼儿园综合教育、农村学前教育、托儿综合教育等研究课题并主编相关著作。

       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踩着前人的脚印在走。中国幼教发展的道路正是由我们一代又一代幼教人在合力和接力行走中慢慢构筑的。一个人走的路虽然有限,千百万人一起走却能产生无限的力量,推动中国幼教持续发展,迎来越来越宽广的前景。本着上述信念,我倡议:幼教队伍里的老同行和新伙伴,大家都来讲述自己的幼教经历和体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的幼教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我的幼教生涯是二十岁开始的,七十年来没有离开,始终沐浴着幼儿教育的阳光,充分享受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业所给予的厚爱和灵感!因此,我要与大家分享我的幼教生命历程。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虽然国家民族遭遇多难,我却有幸在父母的恩爱中成长,并且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幸福的童年经历让我懂得一个简单的做人道理:读书用功,做事认真,待人和气。这成为我一生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1940年,我从苏州景海女师幼师科毕业,留在附小任教。八年间先后与2岁~8岁的儿童交往互动,与孩子们建立起感情,其中2岁~4岁幼儿对我特别有吸引力。1948年,在校长江贵云老师的安排下,我得到美国友好人士四年的资助到美国留学。为了攻读托儿教育硕士课程,先用三年时间完成大学本科四年的教育专业课程,取得学士学位。四年间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中最宝贵的三个方面是:(1)在面向墨西哥人和黑人的托幼机构中打工、实习,了解到美国弱势群体的处境和他们对本民族幼年一代成长的那种深沉爱护和期望;(2)攻读托儿课程期间受到运用理论对婴幼儿发展进行观察、分析及与家长交流等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3)大学副修英文,受到口语和写作的正规训练,为80年代主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准备了双语技能。

       回顾上述十二年的生活经验,悟出两个道理:与孩子们互动交往是从事幼儿教育的情感基础,是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抓住机会学习相关技能非常重要,没有准备,机遇就会擦肩而过。这两点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多次得到验证。

      1952年8月,我留学归来,回到出生地南京,走进南京师范学院幼教系。当时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任院长,成立了全国唯一的独立幼教系,承担培养幼儿师范学校幼教专业教师的任务,并有一所附属幼儿师范学校和两所附属幼儿园及玩具研究室,供师生见习、实习、研究之用。那样的设施正符合我回国时的理想。在美国进修的最后一门科目写的论文是:设想回国后办一所幼教师资培养和幼儿身心发展研究相结合的机构。那正是当时所在学院办学的模式,导师是一位澳大利亚籍的女教授,她建议用北京四合院来设计校舍,说她特别喜欢那样的房屋。离校前,她征求我的意见将此文投稿某杂志,我同意但不具实名。此后未有联系。

 

 

       1952年至1958年,幼教系的课程是向苏联学习的。教师们受派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听苏联专家讲课,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研究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及各科教学法的教学,并且十分重视教师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以观摩教学的方式用所学理论对教学现场观察、分析、评论。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做法延续至今,逐渐发展成为南师幼教的优良传统。

      1955年,由系主任带队,全系专业教师到无锡、苏州、杭州、上海等地的幼儿园、幼儿师范学校参观学习,听课座谈。在上海参观了曹杨新村幼儿园,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面向工人子弟,为广大工人服务的幼儿园,当时的园长是景海幼师科1937届的毕业生。听说当年上海的幼儿园有不少景海毕业生当园长,让我觉得很高兴。

       1958年开始,南师师生在学院党政领导的组织安排下多次到农村参加劳动、办幼儿园,那是我从未有过的经验。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意义,初步树立幼教为工农服务的思想感情,开始懂得“人民教师”的责任,为献身人民的幼教事业打下了基础。

       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在十年动乱结束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幼儿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首先遇到的挑战是:幼儿园恢复正常秩序缺乏合适的教材,高师恢复招生也需要重建各种教材教法。怎样迎接这样艰巨的挑战?我们南师幼教人发扬自家联系实践的传统,各科教师走到幼教第一线找合作伙伴,根据各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需要一起研究适合的教材教法。具体是从三个方面着手的:(1)清理过去的教材,重新试用,给予肯定或改进;(2)根据需要创编教材,通过实践加以确定;(3)引进国外、海外教材,进行本土化。从1979年开始,经过三年的试行和提炼,探索其中的教育教学规律,我们编出了一套各科教材教法,受到广大幼儿园的欢迎,也为高师学前教育各领域的研究和教材建设奠定了基础。这项合作的另一成果是:建立起理论工作者与第一线实践者相结合的团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为南师幼教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样的团队合作持续至今,在继承和发扬中不断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也使团队精神得到加强。

        随着各科教材教法的广泛应用,幼儿园教师们发现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提出“是否能将各科教育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呼声。我们也发现有些幼儿园自发地试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幼儿园普遍使用的“单元教学”。针对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从两方面入手进行研究:(1)继承和发扬幼教前辈陈鹤琴先生的课程理论和实践;(2)引进系统论、建构论、社会生态学等理论的有关观点,剖析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南京师大学前教育研究室与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建立协作研究组,探索幼儿园的教育结构。我们发现当时面临的问题的关键是:对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等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明确,教师缺乏驾驭幼儿园教育整体的观念和能力。因而需要研究:怎样更加合理地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作用,使教育任务得以全面地落实到全体幼儿身上。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从观察教育现场入手,边看边想,一起分析讨论,探索其中的规律。以1983年9月入园的小班为研究对象,连续三年以理论观点为指导对教育活动进行观察、分析、设计、试行、总结。研究初步建立起了“幼儿园综合教育结构”:由小班、中班、大班的三十几个主题构成的一个连续教育过程。以尊重幼儿发展规律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为指导思想,将三年的教育分成一系列小阶段,每一阶段按主题组成某一方面的生活经验。主题月的设计以认识周围生活为基础,从情感教育入手,着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言语和思维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个主题包括:教育目的、集体活动、日常活动、家长工作机制评价等几个部分。这些都是在实践中设计,又经过实践整理出来的。主题的设计与实施又是以一定的理论思考为根据的。这个“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在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反复实践逐渐完善,至今还在继续发展,推陈出新,同时也被广大幼儿园采纳试用,并发展成多项课程,促使幼儿园课程改革持续发展。

      1982年,南师幼教专业得到机会执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项目,开展了这样几项工作:(1)1982年、1985年两次派代表团到墨西哥、美国、英国各地考察学前教育及幼教师资培养;(2)1985年至1989年出席澳大利亚、法国、朝鲜、香港等地的幼教会议,开展国际交流;(3)选派1983届毕业生到美国、英国留学;(4)派中青年教师到美国访学;(5)招收两届两年制幼教进修班,提升在职幼教水平;(6)接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的电教设备、汽车等,并由省政府拨款建设配套的幼教中心楼。通过以上的活动,南师幼教人得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广泛学习和交流,开阔了视野,也发现了我国幼教的优势和潜能,加强了持续发展的后劲。

       在执行上述项目期间,我们还多次邀请外国专家前来讲学,并接待国外、海外幼教朋友来访,开展多方交流。特别是通过1989年夏天的香港国际幼教会和秋天的南京国际幼教会,与香港和台湾的幼教同行广泛接触沟通交流,建立友谊,并开展合作研究。这扩展了我们幼儿园课程研究的影响范围。

1985年,根据江苏省农村广泛办起的学前班缺乏师资和教材的情况,我们派出应届本科生到各地考察调研。在一线需要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宗旨的鼓励下,我们建立了老中青三代结合的研究小组,走出城市,执行原国家教委“七五”规划重点项目“农村幼儿教育研究”。经过四年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形成了“农村学前一年综合教育课程”,促进了农村幼教改革,其影响延续至今。

 

 

        1993年,我从南师教学岗位上退下来,有机会实现四十多年前研究托儿教育的心愿,走进住地附近的如意幼儿园开始合作研究托班教育。我们运用十年来探索幼儿园课程结构的经验,针对2岁至3岁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借鉴人类发展生态学观点,帮助孩子们比较顺利地从家庭走进幼儿园适应集体生活。我们的托儿教育以“生态变迁”观点为指导,充分利用社会生态环境变化所引起的活动、角色、人际关系的发展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使每个孩子的身体、动作、语言、情感和行为习惯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愉快地适应集体生活,为享受快乐的童年走出第一步。托班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小、中、大班教育的提升,2岁至6岁四年制托幼一体化课程逐渐形成,成为如意幼儿园的特色。

       在上述研究的同时,我应深圳特区幼教发展的需要,到那里开展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合作研究。根据学前期母语发展的规律,让幼儿学英语从口语听说起步,将幼儿积极主动地自然习得与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结合,使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内容方法寓于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一些成人化的英语教学因素逐渐地改变成为能适应并促进幼儿学英语的教育过程。经过三年探索形成了一套《幼儿英语》教材,包括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受到广大幼儿、家长和教师的欢迎。

       近年来虽然不能经常到幼儿园看望孩子们,但与各地幼儿园园长、教师的交往从未停止,与南师、南京的同行交往更加频繁,让我充分享受到幼教生涯中特有的人际互动快乐,这是人生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