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卫生保健

影响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相关因素及指导措施

发布日期:2013年04月08日
作者: 左 莉 冯 蕙     来源:兰州军区幼儿园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由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动作组成的。走是幼儿最基本、最自然的移动身体的活动方式,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基本动作。而走平衡木是行走的特殊方式,对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身体平衡、沉着谨慎、勇敢大胆、自信等身心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园实验班及对照班幼儿走平衡木能力、体质状况、幼儿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教养方式等进行了测量和调查,探讨了影响幼儿走平衡木的相关因素及提高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指导措施。
 
一、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相关因素
1心率和呼吸频率与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关系
教师先带领幼儿进行5分钟的热身运动,立即测查每位幼儿的心率和呼吸频率,待平静后进行3米平衡木测试。结果发现,在热身运动后心率、呼吸频率变化小的幼儿走平衡木的速度快、平稳性较强。由于户外活动多的幼儿心率、呼吸频率变化小,这也反映了体育锻炼与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关系。
 
2幼儿园环境和教育与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关系
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发展好坏与幼儿园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相关因素为:幼儿园的面积、户外场地、体育设备、建筑面积、占地面积、泥沙草地等。实验表明,活动面积越大,设施越多,幼儿走平衡木能力越强。
 
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发展与教师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有密切的联系。其主要相关的因素为:教师行为、作息时间、户外活动、体育活动、活动形式等。实验表明,户外活动是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幼儿园多让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能保证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正常发展。
 
3家庭环境、教养方式与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关系
由于现代城市楼房密集,缩小了幼儿活动的场所,限制了幼儿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家长工作的繁忙,幼儿在家安静的活动(如:看电视、玩电脑、看书、玩积木)替代了幼儿户外活动,影响了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出现脱节现象。其相关因素为:居住环境、作息时间(如睡眠充足)、家长的教养方式等。实验表明,生活有规律的幼儿走平衡木能力较强;有家长经常陪同到公园、运动场所玩的幼儿,其走平衡木能力发展较好。
 
二、培养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指导方案
我园在开展全军课题“幼儿园体育规范化研究”中,我们在大、中、小班各设立了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进行幼儿各项体质测查,发现幼儿在走平衡木的测试中表现令人遗憾。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 前 检 测
组 别
人 数
优秀
良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无法评定
实验班
120
1
9
21
42
24
7
16
对照班
120
0
10
19
43
25
5
18
(备注:无法评定为没有完成平衡木项目)
 
从测查数据上可以看出幼儿走平衡木时,实验班幼儿和对照班幼儿的数据没有太大的差别,合格与不合格人数差距不大,但无法评定的幼儿占了总人数的一定的比例。现场测查表明,多数幼儿走平衡木时表现出胆怯不敢走、横着走或无法完成平衡木测试。
 
(一)原因分析
1幼儿园活动内容的单一性
教师在组织幼儿走平衡木的活动时比较传统,不能根据本班幼儿的活动特点组织有趣味性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活动缺乏创新意识,使活动内容单一,无法有效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走平衡木的兴趣。(如:要求幼儿一个跟一个重复性的走过平衡木,欠缺趣味性)。
 
2家长的过分呵护
我们每日接待入园的孩子时,总能看到部分家长不是陪孩子行走着,而是抱着幼儿入园,一直送到班上,若孩子稍有身体不适,这些家长又会喋喋不休的给老师交待不能上操、不能户外活动等,还会不停地打电话咨询情况,无形中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
 
3活动器械的缺乏
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教师往往存有避重就轻,避繁就简的心理,因此在材料的准备上出现了应付差事的现象,如走平衡木时,幼儿教师就会用户外现成的比较宽的材料或用皱纹纸简单地拉两条随意宽窄的“平衡木”,由于材料的局限,缺乏刺激性、挑战性、过渡性,不能达到应有的锻炼目标,而测试中的平衡木比游戏活动的平衡木窄,又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很多幼儿产生了胆怯心理。
 
4活动时间的不足
幼儿教育往往受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知识轻锻炼的现象,室内智能教学活动多于户外体能活动,各种兴趣班技能的培养多于自由体育游戏,幼儿体育活动的时间减少了,幼儿过早地成为各种学习的小机器。
 
5幼儿与指导教师人数的比例失衡
办学好的幼儿园往往受家长青睐,而家长的信赖又造成了幼儿园生源的爆满,出现了班级幼儿人数与指导教师比例失衡的现象,教师在活动指导中表现出力不从心,不能有效地面向每一名幼儿。
 
(二)指导措施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我们查出了不足,对实验班制定相应的培养措施,找出行之有效的活动策略。
 
1充分利用活动场地,丰富活动材料
    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为幼儿积极创设活动场地。如:利用草地边的低矮水泥围栏,在上面装饰成斑马线,鼓励幼儿尝试在上面行走等。教师在组织活动中积极动脑筋,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有趣的“平衡木”,如:收集废旧的薯片、奶粉罐、易拉罐等材料进行捆扎、固定、装饰,可随意将它们摆放、组合,组织幼儿在自制“平衡木”上由慢到快走过去;还可将废旧花盆、水桶反面固定在草地上,也具有很好练习平衡木行走的功能;还可在两树或栏杆之间固定相应长短的绳索,组织幼儿玩 “红军过铁索桥”的游戏。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活动场地,又丰富了活动材料。
 
2开阔教师思路,丰富活动内容
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挖掘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平衡木活动。
对小班幼儿,通过各种各样走的活动,逐步增强走的能力,为幼儿学走平衡木打好基础。如开展游戏“小乌龟过小桥”(学小乌龟爬行的样子,训练幼儿手脚协调过桥能力)、“小火车走山路”(每个小朋友都拉着前面小朋友身上套着的呼拉圈走山路,培养幼儿的平衡行走及合作能力)、“小袋鼠摘水果”(鼓励幼儿快速走过小桥,把采摘的水果放在肚兜内运回家,提高幼儿的行走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竞赛意识),利用丰富有趣的系列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对大、中班幼儿,通过一些情景性、挑战性的游戏,提高其走平衡木的能力。如开展“汽车过小桥”(幼儿扮演司机,手拿“方向盘”快速走过小桥。由于添加了道具,幼儿积极性明显提高)、“少林好小子”(以幼儿喜欢的少林功夫为素材,让幼儿手提两桶水,快速走过小桥或自制梅花桩,既明确了任务,又提高了兴趣)、“青蛙跳荷叶”(幼儿学做小青蛙,在不同间隔的荷叶上跨走,发展幼儿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运粮食过小桥”(幼儿两两合作,用担架把粮食搬运回大本营,培养幼儿的平衡、协调能力)、“红军战士过铁索桥”、“小小马戏团”等趣味游戏。只要教师勤观察,善思考,保证活动材料充足,活动内容丰富有趣,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平衡行走能力的发展。
 
3取得家长配合,做好家园共育
    为了做好家园协同教育,我们开设了家长学校,让家长及时了解本学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在园的各项活动,并请专家把最前沿的幼教理念介绍给家长,改变家长重认知能力,轻体育锻炼的教育观念,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军人家长的有利资源,开展“我是小小解放军”等有趣的行走活动,通过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发展。
 
4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做好指导示范工作
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是活动效果的有力保障。教师应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计划,不能随意占用幼儿户外活动时间,鼓励不好动、身体弱的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做好每位幼儿动作的指导示范工作,并注意个别幼儿的特殊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全面发展幼儿的行走能力。
 
三、实验效果分析
表2  实验 后 测 试
组 别
人 数
优秀
良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无法评定
实验班
120
8
19
36
41
8
3
5
对照班
120
0
10
24
43
23
5
15
(备注:无法评定为没有完成平衡木项目)
 
由于对实验班的幼儿及时采取以上措施,在第二次对比测查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实验班幼儿在平衡木行走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胆小不敢走,不能完成该项目的幼儿明显减少了,甚至在大班没有无法评定的幼儿,说明我们的教育措施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 ,影响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因素是复杂的、也是交叉的、互为因果的。幼儿自身因素、家庭环境与教育因素对幼儿走平衡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幼儿园的环境与教育因素对其能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教师只有结合幼儿的实际兴趣与学习特点,采用正确的方法、策略来引导幼儿学习,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走平衡木能力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