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习惯培养

从小处着手落实幼儿常规教育

发布日期:2013年03月29日
作者:刘睿     来源:兰州石化矿区事业部幼教中心西固北站幼儿园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阳光、空气、水、饮食等物质供给身体发育的必须营养,更需要精心的呵护、细心的照顾,严格的管理以养成其今后立足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英国的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由于品德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乃至性格的形成都受到个人习惯的影响。因此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4岁这一年龄阶段正是幼儿进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首先,3~4岁这一年龄阶段是幼儿初次离开家庭小环境,进入幼儿园新的大环境。新的生活环境带来各种新奇的刺激,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还能满足幼儿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感受,这一时期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相对容易;其次,3~4岁的幼儿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属于他律时期,3~4需要成人对其行为习惯进行引导管理;再次,3岁以后,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由于3~4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对成人的评价完全信服,这一时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为中、大班的品德教育奠定基础。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幼儿教师能否落实幼儿园常规教育有密切关系。常规是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幼儿的常规,是指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又逐步加深的过程。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幼儿良好的常规教育包括:问好、进餐、入厕、洗手、午睡、活动等环节。由于3~4的孩子理解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完全形成,不可能让他们在短时期内就能自觉遵守这些常规,如果教师操之过急,反而使孩子们觉得苦恼。因此教师应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世界,采用适宜孩子方式方法处理好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让幼儿知道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只有这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对幼儿进行训练,才能逐渐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也才能真正落实幼儿的常规教育。
. 榜样示范,彬彬有礼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习惯。让幼儿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和人民的希望。从小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品德的基础所在。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不仅要重视说理,更要重视身体力行。成年人的行为方式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对幼儿而言,除父母家长之外,幼儿教师是他们接触的最多最密切的成人。幼儿教师应时时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幼儿理解文明内涵,体现文明言行。如在幼儿早晨来园时,教师应该主动向其问好:某某小朋友,你好!这样幼儿也会模仿向教师问好。有些孩子很热心,愿意帮助老师或其它小朋友做一些事情,教师应及时表达自己的感谢,让孩子感受助人者的快乐。对有错误行为的孩子老师不仅要说服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宽容,谅解,这样孩子们也能从教师身上学会“原谅”“宽容”“道歉”“感谢”。
. 故事明理,文明就餐
在幼儿进行一日三餐时,我们常常会看到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吃饭时东张西望,边玩边吃,边吃边掉饭粒。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文明就餐的习惯,我们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喜欢模仿故事中人物角色行为的心理特点,给孩子们讲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幼儿很快掌握了吃饭要专心,要保持桌面干净不掉饭粒这一规则要求。当然有时幼儿吃饭慢,掉饭粒还与幼儿使用餐具的技能有关,为此在幼儿就餐过程中,我随时纠正幼儿拿勺的姿势,并不时提醒幼儿:小调羹,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并让幼儿学会饭后把掉落在桌上的饭菜捡起来,装进盘里,要让幼儿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使幼儿从中领悟掉饭粒的后果,从而慢慢改变一些不良的就餐习惯。
. 图画引导,有序入厕
由于幼儿的自觉性,控制力不够,所以老师会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下提醒幼儿上厕所。为了不让大家拥挤,老师会让孩子分组排队上厕所。排队应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对个别小班孩子来说,却非常困难,他们顾前不顾后,顾后不顾前,总是推挤其他人,惹的总有孩子来告状,说:“XX挤我了,XX把尿撒到我鞋上了”等等。如何才能减少这些现象的发生呢?我想如果采用机械式的反复练习和枯燥的语言引导,效果肯定不佳。于是,我用两种色彩鲜艳的自粘纸,剪成可爱的小脚形,整齐地在教室内排队的地面上粘成两排,教师不用多说,孩子们已经踩住了脚印,队伍排好了,排队问题迎刃而解。踩跳小脚印还成了孩子平时的一个游戏活动。孩子们从一个脚印跳到另一个脚印,在有趣的练习中,提高了跳跃的能力。
   
. 儿歌激趣,讲究卫生
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十分重要。幼儿对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口号可以说是烂熟于心,但在实际行动上很难做到。由于幼儿认知发展的限制,缺乏对卫生、细菌、疾病等相关概念及因果关系的认识,加之病菌特殊的存在方式,导致幼儿对手的卫生与疾病的引发等关系认识不清,常常嫌洗手麻烦而不认真洗。为此我们在日常教育中,采用了示范引导与儿歌激趣相结合的方法,教师一边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抹香皂、搓洗、冲洗,一边教幼儿唱儿歌:“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愿意认认真真的去洗手。
. 悉心关怀,甜甜入睡
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我发现每到午睡时,我班幼儿却表现得异常兴奋。由于每张床都是紧挨着的,因此,他们凑在一起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尽管老师不断强调:闭上眼睛,安静入睡。但仍有幼儿偷偷说话……等到起床时,一个个又都叫不醒,勉强起来了,下午的活动也是无精打采。午睡睡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日生活、学习乃至身心健康。因此,幼儿教师不仅要为幼儿上好课,组织好活动,同时,也要注重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幼儿进入午睡时间,教师应时时在寝室里巡视检查,对于兴奋过度的孩子,教师要小声提醒制止,使其从兴奋慢慢转为抑制,同时也为其他孩子顺利入眠创造安静的环境。对于个别幼儿不正确的睡觉姿势,教师要留心观察,及时调整。对于磨牙、说梦话,做噩梦时的幼儿老师要耐心抚慰,使其重新安稳入睡。对于有尿床习惯的幼儿,教师应及时提醒,帮助孩子减少或杜绝尿床的行为。教师只有悉心关怀每个幼儿,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 张弛相间,遵守纪律
纪律是人们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必须遵循的法规、准则。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纪律的约束。遵守纪律,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基本的,又是非常重要的。纪律意识的养成需要经过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早期的纪律意识完全依赖于他律,但这种他律并非是完全严格的控制,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严格避免抑制孩子们的自发活动,显然这是指在行为上给孩子自由。但这种自由应是为孩子创设一个张驰有度的空间,让幼儿在可控的自由度中,遵守某种纪律。如游戏活动中,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任务,但必须提出要求,即遵守游戏规则,保证完成工作任务。因为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是有兴趣的,孩子就会反复做那件事;在这样反复练习中,就会产生专注,也会产生有序;因为长久的专注,儿童会逐渐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则,最早的纪律形成了。当然幼儿常规纪律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收到成效的,这需要教师积极、平等地对待每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行为,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让纪律逐渐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如果在儿童期的早年,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致使儿童养成不良意识和卫生习惯,那就会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的第九条也谈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可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了解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注重教育的细微环节,耐心细致启发诱导幼儿,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必要帮助。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彬彬有礼从小做起董雪周晓丽 http://www.yejs.com.cn/HtmlLib/9774.htm
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幼教园地》 http://www.yejs.com.cn/HtmlLib/17715.htm
趣味法培养好习惯李晓梅《幼儿教育》2004年第1
培养孩子良好的洗手习惯http://www.age06.com/Age06Public/Homepage/Class/benxilu/ViewArticle.aspx?

王建华;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 [J];山东教育; 200309
童时; 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J]; 早期教育; 200301; 5-7
许淑侠; 小班幼儿常规的培养[J]; 安徽教育; 200501; 45-46
郭洁; 蒙台梭利纪律教育思想与幼儿园常规教育[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1; 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