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体育锻炼

学龄前幼儿感觉统合现状调查研究

发布日期:2013年03月19日
作者:付传彩      来源:北京大学幼教中心   
一、引言
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将所感受到的感觉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加以组织、比较和贮存;也会将目前的和过去的感觉信息加以统合,使个体能有效地选择并组织适当的动作[1]。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A. Jean Ayres1972年提出后便风靡全球,其相关的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训练得到学者、教师、家长的认可与追捧。上世纪90年代感觉统合理论被介绍到大陆,更是在大陆涌现了感觉统合训练的浪潮,有文献显示,仅仅北京地区就有10余家从事感觉统合训练的机构[2],而上海、南京、广州、西安等等这样的大小城市里也呈现了雨后春笋般的“繁荣”。
相应的理论研究应运而生,关于感觉失调状况[3][4]及影响因素[5]的讨论,关于感统训练效果的定量研究[6],感统训练的相关性研究,等等类似的文章四百余篇。已有研究显示普通儿童的感统失调率为10%15%之间,男孩略高于女孩。
学龄前36岁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期间养成或习得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以及为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幼儿园里不乏任性、黏人、难与他人分享、胆小、挑食的幼儿,本研究针对此类儿童进行感统方面的筛查,以期找到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
 
二、研究方法
1. 被试
本研究抽取北京大学幼教中心四个年龄班,剔除废卷,共计69名幼儿被试,年龄跨度为2.25-6.08岁(其中托班为2.5-3.25岁,小班为3.42-4.17岁,中班为4.75-5.25岁,大班为5.25岁到6.08岁)。男童占62.3%,女童占37.7%
2. 研究工具及方法
本研究选用北京医科大学王凤玉教授所修订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重测信度为0.47-0.73,分半信度0.68-0.77,同质信度0.44-0.63,因子与单项目有较好的相关系数(0.49-0.94)。
该量表分为五个方面:前庭、触觉、本体感、学习能力及大年龄特点,在选用的过程中删去第五部分大年龄特点。每一部分包含若干题项,共计55个题项,五等级计分,数字1-5分别表示“总是这样”、“常常如此”、“有时候”、“很少这样”、“从不这样”。由家长参见填写须知认真填写,后反馈给特教资源中心教师进行统计分析工作。
3.评定标准
把原始分按照0~6岁儿童感觉统合标准分转化标准转化为标准分,标准分<=40 者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标准分在30~40之间为轻度;20~30分为中度,20分以下为重度。量表整体而言,如果一项低于40分则为感觉统合轻度失调,两项低于40分为感觉统合中度失调,34项低于40分为重度失调。
 
三、研究结果
(一)感觉统合各维度及总体状况
1 感觉统合各维度及总体状况表
 
前庭失调
触觉防御
本体感
学习能力
总体状况
正常水平
49
71.0%
61
88.4%
64
92.8%
58
84.1%
43
62.3%
轻度失调
15
21.7%
8
11.6%
5
7.2%
8
11.6%
14
20.3%
中度失调
4
5.8%
0
0
2
2.9%
7
10.1%
重度失调
1
1.4%
0
0
1
1.4%
5
7.2%
总计
69
100.0%
69
100.0%
69
100.0%
69
100.0%
69
100.0%
    对感觉统合各维度及总体进行频度分析(如表1),发现前庭失调、触觉防御、本体感、学习能力及总体处于正常水平的儿童占多数,如前庭占71.0%,触觉防御占88.4%,本体感92.8%,学习能力为84.1%,总感觉统合占62.3%,并呈现从正常水平到重度失调人数依次递减的相同趋势。感觉统合各维度相比,本体感正常水平的儿童数最多,依次是触觉防御、学习能力和前庭失调。
 
(二)各年龄组感觉统合对比分析
1.前庭失调
2 前庭失调情况统计表
 
正常
轻度失调
中度失调
重度失调
 
托班
7
58.3%
3
25.0%
1
8.3%
1
8.3%
12
100.0%
小班
12
70.6%
5
29.4%
0
 
0
17
100.0%
中班
9
69.2%
1
7.7%
3
23.1%
0
13
100.0%
大班
21
77.8%
6
22.2%
0
0
27
100.0%
总计
49
71.0%
15
21.7%
4
5.8%
1
1.4%
69
100.0%
     2显示,四个年龄组儿童多数(托班58.3%、小班70.6%、中班69.2%、大班77.8%)儿童前庭感处于正常水平,但托班前庭失调率最高,共计41.7%,中班中度失调率较高。X2=16.284df=9p=0.061,各年龄组不存在明显差异。
2.触觉过分防御
3 触觉过分防御情况统计表
 
正常
轻度失调
总计
托班
11
91.7%
1
8.3%
12
100.0%
小班
14
82.4%
3
17.6%
17
100.0%
中班
11
84.6%
2
15.4%
13
100.0%
大班
25
92.6%
2
7.4%
27
100.0%
总计
61
88.4%
8
11.6%
69
100.0%
对触觉的统计发现(如表3),各年龄组均处于正常和轻度失调两个水平,其中以小班(17.6%)、中班(15.4%)失调率高。X2=1.376df=3p=0.711,各年龄组不存在明显差异。
3.本体感
4 本体感情况统计表
 
正常
轻度失调
总计
托班
11
91.7%
1
8.3%
12
100.0%
小班
15
88.2%
2
11.8%
17
100.0%
中班
12
92.3%
1
7.7%
13
100.0%
大班
26
96.3%
1
3.7%
27
100.0%
总计
64
92.8%
5
7.2%
69
100.0%
从表4可以看出,四个年龄组儿童本体感均处于正常和轻度失调水平,轻度失调率也较低,失调率最高的是小班年龄组,占11.8%X2=1.045df=3p=0.790,各年龄组不存在明显差异。
4.学习能力
5 学习能力情况统计表
 
正常
轻度失调
中度失调
重度失调
总计
托班
8
66.7%
4
33.3%
0
0
12
100.0%
小班
13
76.5%
2
11.8%
2
11.8%
0
17
100.0%
中班
13
100.0%
0
0
0
13
100.0%
大班
24
88.9%
2
7.4%
0
1
3.7%
27
100.0%
总计
58
84.1%
8
11.6%
2
2.9%
1
1.4%
69
100.0%
5显示,多数儿童学习能力处于正常水平,特别是中班儿童达到100.0%的水平。另外通过百分比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失调率越来越低。X2=15.497df=9p=0.078,各年龄组不存在明显差异。
5. 总体情况
6 各年龄组感觉统合情况表
 
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总计
托班
5
41.7%
4
33.3%
2
16.7%
1
8.3%
12
100.0%
小班
10
58.8%
3
17.6%
2
11.8%
2
11.8%
17
100.0%
中班
8
61.5%
4
30.8%
0
1
7.7%
13
100.0%
大班
20
74.1%
3
11.1%
3
11.1%
1
3.7%
27
100.0%
总计
43
62.3%
14
20.3%
7
10.1%
5
7.2%
69
100.0%
40分为界进行感觉统合整体结果的评量,发现各年龄组感觉统合均存在一定的失调,如托班年龄组正常率仅为41.7%,轻度失调占三分之一;小班58.8%的儿童处于正常水平,轻度、中度、重度三个水平均有一成的儿童比例;中班正常率达到61.5%,其次是轻度失调,占30.8%;大班儿童正常率最高,达到74.1%,其次是轻度和中度儿童。对四个年龄组进行横向比较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统合失调率呈下降趋势。由托班的58.3%降到25.9%,但是并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差异(X2=7.205df=9p=0.616)。
从四个年龄段所反映的全园总体而言,正常率达到62.3%,其次是轻度失调者,为20.3%,中度失调为10.1%,重度失调最低,为7.2%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大脑是这样工作的,感觉输入(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信息),中枢神经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统合、比较,转而进行动作的输出,最后这种输出再对大脑进行回馈,完成一个完整的运作[7]。儿童出生后所经历的种种事情,如坐、爬、站、走、吃饭、穿衣、绘画、玩耍,都在塑造、练习并完善这种运作。但是同样存在失调的孩子,他们可能源于生物学因素,可能源于家庭因素等等。各种研究得出的数据让我们不同忽视感统失调问题,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感觉统合总体分析
本研究得出本园感觉统合失调率达到37.7%,这与刘淑华[8]刘晓莉[9]等研究者的研究相似,而轻度感统失调、中度感统失调及重度感统失调也具有较高水平。另外从表1中也得出了感觉统合各维度现状的强弱势,其中以前庭、平衡觉失调率最高,学习能力次之,触觉防御和本体感失调率较低,与刘晓莉的研究相同。
37.7%,三分之一强的失调率,给我们以警示,包括教师、家长和管理者。为什么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为什么有的孩子难于与他人相处?为什么有的孩子不会系鞋带?为什么有的孩子咬指甲、爱哭?这些看似普遍而容易忽视的问题,可以在此寻求到可能的答案。这些行为表征可能是感统失调的一种表现,亦或者感统失调是这些行为表征的一个原因,暂时无法追根溯源,但已有的研究却证实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10]。家长及班级教师应该以此为问题行为的突破点和着手点,关注并解决学龄前儿童的感统失调问题。
(二)各年龄组感统现状分析
以年龄为维度,分别分析前庭、触觉防御、本体感和学习能力及总感统(如表2—表6),得出感统四维度有不同的年龄特点:四个维度按照特点可以明显地分为两组,前庭觉和学习能力,失调率较高的两个维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失调率越来越低,以托班年龄的儿童为最高;本体感和触觉防御各年龄组失调率都较低,年龄组间差异不明显。总体感统状况呈现随年龄增长失调率越来越低的状况。
这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年龄的发展变化所带来的转变。学龄前几年的发展变化是突飞猛进的,身心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变化,社会交往、自理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量表许多题项也从不会到会,如“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常穿反”,托小班幼儿分不清左右在其能力范围,也便不应强求,而到了中大班年龄,如果再分不清左右,便真正反映出问题所在了。其次,环境的作用所带来的改变。幼儿园教育就是让儿童走出家长的庇护,慢慢适应集体生活,学会成为自立的人,为以后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这期间,儿童从不会自己吃饭,到用勺子、筷子自己吃饭,从惧怕陌生环境,到勇于表现自我,从家中“小皇帝”到了与人分享快乐的小伙伴,种种此类,不能不说幼儿园起了不可泯灭的作用。儿童认识世界、统合信息的能力也便越来越强。
 
五、教育建议
1. 关注学龄前儿童异常行为表现,着眼感觉统合失调,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需要。
二十年前,当全纳教育还在酝酿之时,《幼儿园工作规程》就明确说明对特殊儿童的处理办法:第八条“幼儿园对烈士子女,家中无人照顾的残疾人子女和单亲子女等入园,应予照顾”,第十九条“对体弱或有残疾的幼儿予以特殊照顾”等等。二十年后,全纳教育已经走入早期教育机构,教师、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关注儿童的异常行为问题。可以说九十年代兴起的感觉统合理论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该理论可以作为普通儿童群体中的个别儿童异常行为的原因,结合家庭环境、教养态度等,为教师实施适宜的教育提供基石,是所有的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2.勿盲目依赖感统训练,家庭、幼儿园机构是最自然的感统活动场所。
不少研究得出感统训练对行为问题儿童[11]、多动症[12]及孤独症儿童[13]有较明显的效果,笔者也建议重度感统失调的幼儿到专业机构进行相应的训练和干预,但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感统训练不是万能的,教师与家长不能盲目依赖感统训练,从自身、家长、幼儿园活动做起。许多家长认为通过训练就可改善任何的行为、学习问题,盲目追风,谁知部分机构连基本的感统评量都没有,何谈训练效果呢?何谈针对性与适宜性呢?家长首先要依赖适当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这是最自然的感统活动场所,提供不同触觉体验的球类游戏、攀爬、溜滑梯、荡秋千等等,这是最有效的感统活动。本研究所得出的从托班到大班感统失调率越来越低的结论也印证了这一点。
3. 家长、班级教师及资源教师三力合一,为儿童设计有针对性、适宜的游戏活动。
    家长与班级教师应通力合作,针对儿童目前的问题,为儿童针对性、适宜的游戏活动,资源教室在需要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对待具有问题行为的儿童也不应置之不理,或精神紧张而四处“求医”,家长、教师是最好的“大夫”。可以针对问题行为,召开家长、班级教师及资源教师研讨会,共同商讨儿童的问题,探究症结,制定方案,共同实施方案,攻克问题行为。
 
 
 
 
 
参考文献:
[1] [7] 杨霞等.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使用手册[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5-7。
[2] 张挚等. 我国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及其研究[J]. 教育探索,2008(4)。
[3] 李晓红等. 716例儿童感觉统合调查结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
[4] 黄雪梅等. 城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调查及判断标准的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2006(2)。
[5] 张晓辉等. 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初探[J]. 中国学校卫生,2007(6)。
[6] 刘晓莉等.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2007(6)。
[8] 刘淑华等.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因素关系的研究[J]. 现代康复,2000(14)。
[9] [10] [11] 刘晓莉等.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和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
[12] 郝晓莉等.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效果研究[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3)。
[13] 但瑰丽. 对幼儿园中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J].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