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事业发展 > 专家视点

儿童在游戏,还是在游戏儿童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28日
作者:张婕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

 

 

近日某幼儿园举办的“集体婚礼”引发了广泛争议。该园园长认为这个活动的策划是缘于幼儿对大人结婚的话语模仿,有些家长对这些模仿很紧张,因此幼儿园组织这类活动是出于对幼儿性别教育的考虑,这是“因势利导、给他们灌输健康婚姻观的好机会”,甚至“通过此前的实践证明,举行过‘婚礼’的孩子,责任感更强,关系更融洽,更加自信和阳光了”。这样的说法不仅说服了家长,甚至社会上的有些人士也表示支持,“认为这种类似于‘过家家’的游戏,既能让孩子们满足好奇心,又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成长的教育,不失为一种创新的做法。”

但倘若深究下去,其实这样的说法完全是一种张冠李戴的误导。

幼儿说“我想跟某某结婚”、”我长大后跟你结婚,你做爸爸,我做妈妈”等,这很多时候幼儿其实只是在表达对某个小朋友的纯友谊的喜欢。幼儿有时甚至会自发产生模仿结婚仪式的行为,而这很多时候完全是对大人世界的一种简单模仿或者说是他们在生活中所看到听到的经验的一种再现和表达。记得曾经有一组幼儿在游戏中画了两只乌龟结婚的故事:一个乌龟先生和一个乌龟小姐请了司仪帮他们举行了婚礼,乌龟先生和乌龟小姐穿了漂亮的礼服,其它乌龟都来喝喜酒,婚礼结束后,乌龟先生和乌龟小姐打车回家了,过了几天后,生了一个乌龟宝宝,乌龟先生说:等乌龟宝宝长大后,我们也老了。从幼儿对这个故事的陈述和绘画表达,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幼儿与“结婚”有关的话语其实都源自于他们从大人世界里所看到和听到的,他们对于婚姻涉及的意义、性别意识和责任其实是模糊不清的,也是他们的年龄所无法理解的,他们甚至认为结婚这种行为是可以套用在动物身上的,因此幼儿关于“结婚”的话语和行为很多时候其实就只是一种简单的模仿或者说是游戏。

只是殊不知,幼儿园说举行过“婚礼”的幼儿责任感更强,关系更融洽,更加自信和阳光,这样的结论从何而来,关于任何教育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的结论,一定是需要有科学的论证过程和依据的。而我想以上这些变化或许只是园长、老师和家长们凭主观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变化”吧。与此类似,“结婚”是幼儿对性别和婚姻开始敏感,大概也是园长、老师和家长们凭主观强加给孩子的吧;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婚礼、所谓的自由恋爱和配对、所谓的婚礼流程,大概也并非幼儿自发产生的行为,而只是幼儿遵照成人的意愿去完成一场盛大的活动吧,从新闻图片来看,家长们开怀大笑,而孩子脸上却并没有太多的笑容...

归根结底,这场活动在成人看来只不过是一场“结婚游戏”,不当真。于是,幼儿偶尔的关于结婚的游戏或者模仿,变成为在成人组织下的所谓“游戏”,还冠以了性别教育和责任感培养的意义(但本就是一场游戏,何以培养责任感?);于是,本来幼儿自发的游戏变成了被成人牵着鼻子在“游戏”;于是,成人乐呵呵地看着孩子们在自己的组织和引导下笨拙地宣誓、戴戒指甚至亲吻,其实变成了成人在游戏儿童…

其实,很多时候,大人都认真地、好心地在做着错事,而其原因,或许我们大人急功近利了,却没有去倾听幼儿真正的心声、意愿和他们的所知所想。我很欣赏一个故事“蜗牛带我去散步”:我牵着蜗牛去散步,本以为我在照顾蜗牛,我嫌蜗牛走得慢,但当我放慢脚步跟随蜗牛时,却发现了更多我以前没有发现的美好…也许,我们大人需要用“蜗牛带我去散步”的心态去看待和跟随幼儿,而非去用我们成人的心态去“带蜗牛散步”,否则,将会出现更多的“游戏儿童”而非“儿童游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