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事业发展 > 专家视点

姜勇:评河南某幼儿园的“集体婚礼”事件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28日
作者:姜 勇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

        
    
  最近看到媒体报道河南某幼儿园的“集体婚礼”这则消息,实在令人非常气愤。但凡受过良好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使命感的幼儿园园长或是教师是不会做出如此荒唐之举的。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一书所说的,“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位园长所做的恰恰就是这种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坏事”。她所做的希望能“别出心裁”的这种所谓的“教育活动”是需要我们警惕和强烈批判的。在此,笔者要追问园长三个问题。

    问题一,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是才是适宜幼儿的,才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是有科学规律的,幼儿教育同样也是如此。任何超越幼儿年龄特点的所谓的“教育活动”都是需要我们批判的。超越幼儿年龄特点的行为不仅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恰恰相反,它会伤害儿童,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揠苗助长从来都不是科学的、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幼儿教育的选项。记得宋庆龄女士在创办中国福利会幼儿园时有一句名言,“把最宝贵东西的给予儿童”。为什么宋庆龄女士并没有说把世上一切东西都给予儿童,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这位园长其实最需要回答大家的是,什么才是3-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最需要的东西,最宝贵的东西?事实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早就提出了在社会教育领域,3-6岁儿童最重要的核心经验和教育方式是:“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这么多宝贵的学习内容不仅是符合3-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也是对儿童的当下成长与终身发展最为珍贵的,又是适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笔者所疑惑的是,这位园长在大张旗鼓地进行“集体婚礼”的活动的背后,是否在真正实施与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特别是开展上述社会教育领域的教育活动?我们需要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与督导。

    问题二,园长是否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培训?但凡受过专业教育和熏陶的园长或教师应该在言行举止上有教育科学的规律和依据。但显然这位园长不是。据媒体的报道,这位园长称:“3至6岁的孩子中,不少进入‘婚姻敏感期’,比如有的男孩会对女孩说‘我喜欢你’,有的女孩也会给自己喜欢的男孩送糖果,有的甚至就说要和对方‘结婚’。”这段话里有很多的问题。其一,3-6岁是幼儿的“婚姻敏感期”吗?作为一名从事学前教育研究20年的学者,笔者读过很多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的名家名著,也查阅过数千篇的中英文的发展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报告,只知道3-6岁是儿童动作发展的敏感期、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感官的敏感期,等等,但从未读到过或是听说过3-6岁儿童进入了“婚姻敏感期”。显而易见,这位园长绝对是一位非专业人士,并作了让人难以置信的非专业表达。其二,3-6岁的幼儿,特别是4、5岁以后,男孩和女孩都有可能对小伙伴说“我喜欢你”,但他/她更多地是表达想与这名小伙伴一起玩,一起游戏,一起学习,而非婚姻上的“喜欢”。有这样一则笑话,颇能说明问题。“有一天,军军回家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很喜欢班上的美美小朋友,她的发卡弄坏了,我要给她买一个。妈妈就说,好吧,那我们一起去买吧。妈妈拿了五元钱和军军一起去买发卡。路上遇到一个冷饮店。天气很热,军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买冰淇淋。妈妈说,我只带了五元钱,如果买冰淇淋就不能买发卡,如果买发卡就不能买冰淇淋。军军想了一下,说道,那我们就买冰淇淋吧。”这个笑话让我们明白了原来孩子们是有他们的思维,他们的想法,他们的观点的,成人往往想当然的认为孩子可能怎样,但殊不知,最需要转变的正是我们那种不专业的“我以为是”的想法。这名认为3-6岁孩子处于“婚姻敏感期”的园长,正是有太多的“我以为”这样非专业的观点。

    问题三,教育活动的主题内容是否需要经过园长和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安排?这名园长认为婚礼仪式是孩子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就天真地、想当然地认为可以进行这样的“集体婚礼”的“教育活动”。此为大谬矣!任何教育活动的选择与挑选必然是要园长或教师精心设计、悉心安排的,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集体教育活动,都需要园长和教师事先要有精心的策划与考虑,而不能丝毫马虎与随便。幼儿教育是神圣的职业,是需要我们园长和教师用整个的身心去投入的事业,焉能有片刻的随意与放松?有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得真好:“每当站上讲台,就是我的生命在歌唱!”这才是园长和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境界。想必这位园长一定没有这样的感慨和体验,她的“别出心裁”的所谓的“教育活动”,让我们看到的不是她对儿童的尊重,对家长的尊重,对幼儿教育的尊重,而是看到了她在“娱乐”儿童,“戏谑”学前教育。如此的做法,怎能让人相信她是一位有社会责任心,有志业热忱,有专业判断力的园长呢?笔者还想分享这样的一个真实的案例。1998年-2000年笔者曾在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工作两年。当时我们的园长非常敬业,也极为专业。有一次,幼儿园准备要组织小朋友们去孙桥现代农业园参观。园长吩咐一定要事先去看一下。因为园长工作非常忙,我就和她说请她不用去看了。但她却非常坚定地说,“我一定要去看的。我要先去了解一下那里是否适合进行中大班的教育活动,孩子们都会有兴趣吗?那里的讲解员是否能用孩子的语言来和孩子们交流,如果他们不行,那我还要事先对他们作些指导。”我们当时的这位园长的做法想必是很多专业的园长,敬业的园长都会做的,因为在这些园长的脑海里,教育活动一定是事先要有精心挑选、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的,否则就有可能会出现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最后,笔者想对这位园长说,教育不仅需要别出心裁,而且更需要呵护孩子的心灵;教育不仅需要有成人的立场,而且更需要倾听孩子的内心;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而且更需要选择那些最为宝贵的教育财富。请园长在选择、组织实施任何一个教育活动之前,首先要对自己大声地问一遍,是否真正做到了“敬畏儿童!”就像英国哲理诗人华兹华斯在其名作《我的心儿在跳跃》中说的那样,“我的心儿在跳跃,每当我看见,天上的彩虹。年幼时候我是这样;现在成人后我还是这样;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我希望这种天赋的虔诚崇敬,贯穿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