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社区家庭 > 家教研究

“共建型亲职教育基地构建及其运行模式”成果推广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作者:黄 菁     来源:杭州市星辰幼儿园
一、推广成果简介:
1.研究过程:
2003年3月,杭州市XX幼儿园和杭州市XX街道XXX社区共同创办了“下城区社区亲职教育基地”,“共建型亲职教育基地构建及其运行模式”课题同时开始实践研究,当年被确立为市立项课题,下城区重点立项课题。历时一年半进行了三轮研究和实践,于2004年8月结题。
2. 研究思路: 积极探索“幼儿园、社区”协作办学的社区教育新模式,对社区内0—3岁婴幼儿主要养育人员进行公益性的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以提高婴幼儿主要养育人员的素质和家教质量。
3.研究主要成果
1)基地构建的研究:主要对组织体系、制度保障和资源库建设等三方面内容的实践研究,归纳出构建“交融性”的组织体系,协作双方共同商讨制定基地内各项规章制度,以“整合组织资源、整合教育资源、整合物力资源”为方法的资源库建设等经验。
2)运行模式的研究:主要对共建型社区亲职教育基地管理模式、运作方式、培训模式进行实践研究。提出“共建、共管、共享、共进” 运行原则,“决策   执行   反馈    再决策    再反馈的循环往复式”管理模式,确定了招生、报名、培训指导、反馈调整的程序、性质、经费来源、学员激励机制、志愿者教师队伍建设等运行方式。在培训模式版块中,明确了以社区亲职教育基地为根据地,利用多种途径采用参与式培训的方法,并构建了较完善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4.研究成效:
1)走出一条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共建基地、协作办学”之路。
2)多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形成一套灵动的,内容和目的相联系的符合本社区开展的“社区亲职教育培训”材料。
3)经问卷调查,100%参与培训的学员认为非常有必要参加亲职培训,培训帮助他们转变了教育观念,并能运用到自己日常对孩子的教育中。
 
 二、成果推广应用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1.婴幼儿成长的需要:“共建型亲职教育基地构建及其运行模式”研究成果的推广,可以使更多的婴幼儿主要养育人员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教养观念、方式、态度,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作用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2.社会发展的需要:亲职教育在当今我国社会发展中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但就目前而言,普遍存在 “非专职+非专业”的社区教育工作人员配置现状,使社区无法再独立承担起婴幼儿亲职教育工作的任务。“共建型亲职教育基地构建及其运行模式”研究成果的推广,可以尽快使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而免费培训学习的形式,更是关注到社会各阶层家庭的需要,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切合当前我国社区早期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
 
三、成果推广的步骤与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4年8月—2004年12月)
1.成立“共建型亲职教育基地构建及其运行模式”成果推广小组,全面负责成果推广与应用的实践研究工作。
2.收集、学习、分析有关资料。
1)学习关于课题成果推广的相关资料,如程序、途径等,为推广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2)全面学习回顾 “共建型亲职教育基地构建及其运行模式”成果及其相关资料,并加以总结、分析、归纳、概括本成果特点,为推广方案的正确定位把好方向。
3.制定推广方案:
1)推广目标:吸纳更多的幼教机构与社区建立共建型社区亲职教育基地,并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参与0—3岁婴幼儿主要养育人员亲职教育培训工程,达到区域性提高婴幼儿主要养育人员的教养素质,推进零岁教育方案和社区早教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推广项目:
——总项目:共建型亲职教育基地:构建、运行模式。
——分项目:参与式培训活动:目标、内容体系,操作方法途径、实施原则等。
            网络培训活动:栏目(内容)设置、操作方法、互动策略等。
第二阶段:推广阶段(2005年1月——2008年6月)
1.推广的方法和途径:以行动研究为主体的课题推广法、培训推广法、主体扩展推广法、竞赛推广法等。
1)课题推广法,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将成果推广的运作按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成立课题组,进行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在研究中推广,在推广中研究。除了本推广课题外,下城区教育局推出重大招标课题《0—6岁婴幼儿亲职教育研究》,有七家幼儿园参与实践研究,建立了《亲职资源中心建设》等子课题群,在课题负责人的组织和首席研究员的指导下,定期开展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使亲职教育成果得以有效推广应用。
另一方面就是将整个“共建型亲职教育基地构建及其运行模式”成果以课题成果报告会、成果推广经验交流研讨会等形式进行推广,如在浙江省0—3岁早期教育工作会议、浙江省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阶段性成果交流研讨活动等;又如通过参与编撰《亲职教育零岁起步》文集等形式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以课题推广法进行成果推广,有利于成果推广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有序化,有利于在研究中促进推广,在推广中深化研究,形成推广和研究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培训推广法,就是将科研成果编成讲义和教材,以特色课程的形式进行成果推广。根据推广对象,我们又分成总项目和分项目两种培训菜单,如对于教育行政决策人员以及街道、社区进行推广,我们主要采取总项目推广培训,目的在于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共建型亲职教育基地建构、运行模式,培训后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宏观上进行调整借鉴。如对省园长培训班学员讲学活动、承担建德市0—3岁早教师资培训活动等。对于实践操作层面的亲职培训教师,我们主要提供分项目推广培训,即对亲职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目标、材料提供、培训对象、培训方法、过程等进行研讨,特别将一些精品活动如《玩具的选择和生活中材料的利用》等作为教师进修内容之一,以达到参与培训的教师可以“快速上路”的目的。
培训推广法通过开设课程的方式,有利于成果推广在师资、经费、人员、时间、组织和管理上得到落实,特别是使成果的推广指导能做到当面辅导,落到实处。培训推广成为“共建型亲职教育基地构建及其运行模式”成果推广工作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保证。
3主体扩展推广法,就是将推广主体进行扩展,依托上级主管部门的力量共同做好成果推广工作。在推广项目的主管部门——下城区教育局、下城区社区学院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朝晖街道的支持下,我们找到更多的“用户群”——下城区域范围内所有幼儿园和社区,利用会议、现场观摩活动、经验报告、交流材料等形式,推介“共建型亲职教育基地构建及其运行模式”;也获得更为宽广的推广空间——在局主办、承办的各级各类会议中进行汇报和展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和同行进行直面交流;还获得更多的推广机会——参加主管部门联系的各种活动,如小型的新闻发布会、接对地区的早教培训活动、园长培训班、以及来自各地的参观访问活动等。
主体扩展推广法,使成果在实现区域推广的基础上走向全国各地。
4竞赛推广法,就是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推广成果。首先是组织亲职教师、婴幼儿主要养育人员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促进接受者的积极学习和主动内化。在推广项目主管部门的组织下,不仅开展针对教师层面的“亲职教育方案设计评比”,还开展针对家长层面的“智慧家长评比”、“锦囊妙计101”等各类竞赛活动。当教师和家长在为参赛积极准备,争取出好成绩时,实际上,他们已经接受了转变为竞赛内容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当他们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时,又会总结和提炼出新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竞赛推广法不仅让参加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接纳成果,并逐渐从成果的接受者转变为成果的创造者和推广者。其次是积极参加上级教科研部门评比活动,并争取发表,使教科研成果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达到推广成果的目的。如“玩具的选择和生活中材料的利用”讲稿获杭州市十五期间家庭教育优秀讲稿一等奖,并被《杭州市十五期间家庭教育优秀讲稿集》收编,随着表彰活动和资料分发,成果就可以在全市进行推广。
2.推广的基本原则:
1)以点带面原则:首先我们进行了小范围的“以点带面”推广活动,即以杭州市XX幼儿园和XXX社区为中心点,带动附近的大木桥社区、玉公桥社区,在朝晖东片进行成果推广:其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又以朝晖东片为中心点,带动下城区南面的长庆片与北面的东新片:最后,以下城区为中心点,向杭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辐射性推广。
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我们在推广中采用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如在朝晖东片进行成果推广时,由于周边的大木桥社区、玉公桥社区相隔近,又没有共建的幼托机构,所以大家就 “资源共享推广模式” 达成一致,即不另设基地,由各社区提出培训需求,组织相关培训人员,提供培训场地,由基地负责提供授课教师。而施家花园社区由于距离基地较远,并且社区内有配套的托幼机构,所以就采用“项目共享推广模式”:另设“施家花园社区亲职早教基地”。
3)开放促进原则:在推广过程中,我们以开放的姿态,立足大教育,服务大社会。在各级各类经验介绍、观摩交流、培训学习活动中,都毫不保留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给大家,包括一些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甚至帮助分析各区域不同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并给予包括推广定位、师资培训方面的指导。尽努力确保已有成果在各地区的顺利推广。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2008年6月—2008年8月)
1. 汇总整个推广研究的所有材料。
2.将材料整理归档,并作初步的分析。
3.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推广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完成“共建型亲职教育基地构建及其运行模式”研究成果推广的终结性报告。
 
四、成果推广应用的成效
1有效促进亲职教育的普及化及学习型社会建设,推动早期教育公平、均衡发展。200410月起由下城区教育局、下城区社区学院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朝晖街道组织,在下城区所属街道、社区推广后,先后成立“东新园社区婴幼儿看护人培训基地”等多个共建型亲职教育基地,更多婴幼儿主要养育人员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培训,03岁婴幼儿主要养育人员受训率达77%使更多的婴幼儿接受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成果的推广,各推广点教师们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创造性地学习和研究,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这些成果,从而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表现为理论修养的提高、科研能力的提升和沟通能力的改善。同时负责组织成果推广的相关人员,在协调、组织能力上得到大幅提高。
3.推动原有研究成果的不断创新:为保证“社区亲职教育中心基地”的领衔作用,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反思。如2005年开始将需要指数和空闲指数相结合,建立准妈妈、准爸爸、准长辈等培训体系,将亲职教育的内容和作用拓展到0岁以前,并与幼儿园家长学校辅导站工作有机衔接,从而实现0—6岁亲职教育和亲子活动的一体化。2007年2月,又提出“菜单式培训”思路……引导基地走上依靠科研创新发展的道路。
 
五、成果推广应用的体会和对原成果的再认识
1.成果推广应用的体会:
1建立一个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的成果推广小组,是保证推广应用任务有效完成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对于“共建型”基地来说,构建科学的组织体系显得格外重要。同时,联席互动会议的开展,帮助大家理清思路,明确任务,能更好地促进成果的推广。
2)依靠多方面力量,特别是依靠作为共建双方的上级主管部门的力量,是成果高品质、超音速推广的关键力量。
3)推广科研成果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把握成果的核心——即普及婴幼儿主要养育人员早教培训,不能简单模仿,而是在推广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4)在成果应用推广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除了教科研成果材料展示、体会及论文、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交流、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凭证展示等理论层面的载体外,必须联系实践,开展现场互动观摩交流活动。
5)在成果推广的过程中,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越快,推广的成效也就越大。要处理好推广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谁是真正的主体”的问题,尽最大的努力发挥成果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自主地学习和自觉地探究。
2.对原成果的再认识:
1)关于基地名称的定位调整问题:“共建型亲职教育基地”涵盖面更广阔,针对“婴幼儿亲职教育”,改为“共建型亲职早教基地”更为贴切。
2)关于培训对象的扩张问题:根据零岁教育工程的启动,对原来的婴幼儿主要养育人员进行扩充,将“准长辈们”及“准保姆”们都纳入培训对象。
3)关于培训内容体系调整问题:随着“准长辈们”及“准保姆”们的加入,新增加了培训内容体系,如“准妈妈准爸爸完全功略”系列,包括“好心情妈妈孕育开心宝宝”、“悉心照顾健康成长”、“安全的环境迎接宝宝的到来”、“和宝宝一起快乐成长”等。又如针对保姆群体的特殊课程“良好的卫生习惯——做一位受欢迎的家庭新成员”、“关爱宝宝——和谐融洽的最佳法宝”等。
4)关于培训形式的增加问题: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增加菜单式培训。
 
六、成果推广应用中的再思考
虽然对“共建型亲职教育基地构建及其运行模式”成果推广研究已初步告一个段落,但是,我们觉得“亲职教育成果推广”真的是一个蕴藏着丰富内涵的课题,我们将继续探求:
1.在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帮助的基础上,争取民政、妇联、计生等更多相关部门的协作支持,将共建型亲职早教基础成果转化为婴幼儿主要养育人员必须培训的项目,统一标准、定期开展。
2.编制更为完善的《共建型亲职早教基地构建及其运行模式》、《亲职早教中的参与式培训》等相关讲义、资料、书籍、卡片、音频、视频材料等,为广大亲职授课教师及婴幼儿主要养育人员更系统、更直观地接受成果的思想及操作方法创造条件。
 
推进婴幼儿亲职教育,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任务,更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光荣职责。让我们共同为实现零岁教育方案,促进社区早期教育的蓬勃发展而努力!
 
七、参考资料
1.《教育行动研究:意义、制度与方法》 汪利冰等著
2.《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方法途径与策略》 潘国青
3.《亲职教育零岁起步——杭州市下城区早教示范园区的改革实践》 周培植主编
4.《学校教育科研过程与方法》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