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基会在中国 > 儿基会项目 > 行动概述

培训心得:与《纲要》同行

发布日期:2012年07月26日
作者:黄湘渝     来源:本站


 2012年7月,我成为教育部——联合国儿基会忠县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志愿者,参与了培训者培训的研讨学习,承担了题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的讲座。


 撰写讲稿前我问自己两个问题:讲什么?怎么讲?这两个问题又派生出以下几个问题:1.基层农村幼儿园教师对《纲要》的了解程度如何?2. 《纲要》中的哪些内容是她们最为需要的?3.哪些观点是最容易被她们忽视的?4.哪种讲解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理解并有实际指导意义?”针对这些问题,我对周边民办园的部分教师进行了摸底访谈,根据访谈的结果我拟定了初稿发给刘云艳和陈世联两位老师。两位教师的回复:“注重了参培对象的实际需求,还要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第二稿老师回复:“用自己的案例来诠释理论。”第三稿老师回复:“要字斟句酌,注意细节!”老师们不厌其烦的指点,让我渐渐茅塞顿开!


 首先解决“讲什么”的问题。我选择了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评价观中最基本的又最容易被教师忽略的观点切入,用自己亲历的具体案例来诠释、支撑每一种观点,让教师易于理解,让他们感觉《纲要》精神离她们并不远。例如用案例“先天脾大的丹丹”来讲解保障幼儿受教育的权利;用“受伤的鸟”这个教育故事来诠释幼儿园课程是生活的、整合的、生成的……


 其次解决“怎么讲”的问题。我采用提问调查、讲教育故事、看视频、互动讨论交流、小组发言等方式展开。讲教育故事时,我注意和她们沟通我当时的体验与感受及事后的反思,这些反映了《纲要》哪些基本观点;让大家带着问题去看视频,从而让教师们思考视频中教师的哪些观念和行为是符合《纲要》的精神。 


 7月21日,我主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的专题,我用教育故事来支撑、诠释理论点的教学得到了参培教师的认可。晚上总结例会时,老师对我提出更高的要求,即适时帮助学员梳理讲座的观点,使得我的教学风格更趋成熟,做到了条理清楚明晰、案例生动鲜活、互动积极有效!培训结束后教师们激动地说:“今天晓得课程还可以生成!对娃儿的要求莫一刀切了哟!……”


 我想,用基层教师能听懂的方式解读《纲要》,让《纲要》走进她们的心田,是我和我的团队最幸福的事!我坚信,这段培训经历记录的不仅是我与所有参培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印迹,更记录了忠县幼教人向幼儿、向社会、向国家彰显未来高职业素养的崭新起点!

          (重庆市万州区直属机关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