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基会在中国 > 儿基会项目 > 行动概述

剑川培训日记(8月9日)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20日
作者:朱丽丽     来源:本站

儿基会官员马琅、朱丽丽老师与学员亲切交谈培训感受

金环老师赠书给学员


    今天是培训的第四天了,穿行在这宁静的小城里,总是会冷不丁地被路人友好的招呼:老师,你们好!是呀,他们怎么都知道了我们的身份?一定是受训老师的口耳相传,才让这份友好渗透在时时处处。你看,上课前,你会发现讲台上已经放好了一块刚刚被打湿并折得整整齐齐的抹布,供你等会儿擦黑板用;午休时,你会看见老师们正在自发排练白族传统舞蹈“霸王鞭”,准备为我们一展风采;下课时,背着背篓的老师会捧着自家院子里早上才采下的花红果子送给你,还有带着美好寓意的手工扫把和鞋垫;当我们比对着各自手上的银镯时,她们会热情地说:“戴上银镯,就是咱们剑川人啦!”


     最令人感动的还有这样一幕:一位50开外的老师下课时,眼含着热泪说:“我实在是太喜欢你们的培训了,这两天我的外婆去世了,但我想想还是要来参加你们的培训。你们来得太晚了,如果早十年那该多好啊!”我们都很诧异,为什么要早十年?这位老师解释着:“这几天听了你们的培训,我真的觉得我这十年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够好!如果早十年,我就会把娃娃教得更好!”朴素的话语中透出的是对这次培训所带来的反思与感悟。


     这一天,来自联合国儿基会的项目官员马琅老师也风尘仆仆地从北京赶到了剑川,听课、调研、对我们的培训工作进行指导。通过当地教育局和学员们的反馈以及一整天的听课,马琅老师对我们的培训工作给予了肯定,她谈了自己的感受:


     一是在培训中已经直接将当地幼儿教育的实际问题用例举的方式进行了现场的解剖和分析,针对性强。


     其二是,培训方式和方法有效,让受训教师有实际操作和体验的机会,培训效果好。


     其三,在具体的操作行为背后又渗透着纲要的精神与理念,在一种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帮助教师们实现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改变。


    例如:我们的培训中手把手地示范:如何邀请儿童?不是简单地拉着衣角而是真诚地摊开掌心或轻抚后背,给予儿童信心与鼓励。我们就是需要从这样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来传递出对儿童的尊重,让儿童认识到自己是有着独立个性和自主意愿的个体。
 

     马琅老师还向我们再次介绍了此项目的重要意义。并对项目的后续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
 
 

老师们用报纸设计游戏

培训组成员与儿基会官员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