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习惯培养

良好情绪之我见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29日
作者:何娜     来源:兰州军区幼儿园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的好坏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是精密相连的。良好的情绪通常指的是愉快而平稳的情绪,这种情绪是形成幼儿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幼儿经常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之中,就会养成活泼、开朗、善良、富于同情心等良好性格特征,从而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而刚入园三岁左右的小宝宝从家庭到幼儿园,生活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常因为种种原因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情绪。性格内向的孩子有的哭闹、焦虑、惊恐不安,不合群、不吃饭、不睡觉,而且时常因为情绪不好而不愿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性格开朗的孩子过不了几天就能和其他的孩子玩耍起来。可见,良好的情绪对孩子是否有好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化解小班幼儿情绪障碍,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成为了幼教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班幼儿常见的情绪障碍。
      1、儿童恐惧情绪。常见于刚入园的幼儿群体,表现在:与包括同龄人在内的同龄人刚见面交往时,存在一定的焦虑,有的幼儿出现哭闹,有社交回避行为;有的幼儿对新环境感到不了解和无知、痛苦、不适;对刚交往的生面孔过分关注或表现尴尬,而与此不同的是幼儿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则表现为宽慰、社交关系良好。

       2、幼儿分离焦虑。主要是指随着幼儿的生长而不断建立起对亲人的依恋,在进入幼儿园后于自己的亲人分离而表现出伤心、痛苦,又的幼儿过分担心依恋对象导致不想上幼儿园或干脆拒绝来园,还有的没有父母陪伴就不参与游戏,常托幼儿则拒绝上床就寝,好不容易安慰入睡,则又反复做噩梦,惊醒后往往哭闹不休,问原因:幼儿则答,做离别亲人梦;还有部分幼儿则在入园后表现过度的情绪反应,如烦躁不安、哭喊,发脾气,进食量减少。

       3、陌生人焦虑。主要是指随着幼儿生长期,幼儿能分清生人、熟人及母子依恋的建立,幼儿在周岁前候能很好地把主要抚养者母亲及熟人及陌生人区别开来。而大部分幼儿到3岁时,陌生人焦虑已逐渐减弱,但仍有部分幼儿因遗传基因与社会交往(成长时的环境)关系,陌生人的出现仍然会引起幼儿的恐惧焦虑。


       那么如何干预并帮助幼儿情绪趋向稳定呢?在工作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1、建立幼儿入园成长档案,详细了解每个入园幼儿的情绪与情感表现、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有的要与家长详细交谈记载,有的则通过幼儿游戏与认知表现以及语言表达来分析记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每个幼儿的情绪变化做到有记载,有对策、有处理,按照幼儿生长规律进行不懈的努力,为稳定幼儿情绪奠定基础。

       2、利用各种有效的交往形式,培养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如教师应加强和家长联系,组织新入园幼儿和家长一起活动游戏;为幼儿创设温馨轻松的环境,如收集幼儿的全家福照片创设亲亲一家的墙面来满足幼儿对家长得依恋情绪;游戏是幼儿最容易产生兴趣的活动之一,带孩子们参观中班幼儿游戏活动也是稳定幼儿情绪的良好手段,在参与活动中鼓励幼儿相互交往、建立友谊,不但可以使孩子们感到对幼儿园不再陌生,同时还能引导幼儿懂得主动关心、爱护别人,尊敬、尊重父母、老师(长者)。

       3、针对儿童恐惧症及焦虑,要和家长配合对有此类情绪的幼儿引导进行自我调节。
      当幼儿此类情绪强烈爆发、哭闹不停时,我给他们放音乐、做游戏、讲故事等,对情绪进行转移调节,并引导幼儿对幼儿园设施进行熟悉玩耍,使他(她)们感到幼儿园能和众多小朋友游戏是很快乐的,精神上得到自慰。对个别哭闹严重不停的幼儿,可暂时放弃对他们的表面关心、询问,但并不是放弃关注。通过引导其他幼儿集体活动,使恐惧心理、焦虑心理减弱乃至减少到最低程度。在对幼儿情绪进行转移调节的同时,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地进行激励调节,激发幼儿喜欢表扬,有成就感的良好情绪。

       4、幼儿也有尊严,也需要父母、幼教工作者的尊重,也需要一定适度的关爱、自由。
      针对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原有母子依恋模式的分离,要形成一种安全胜依恋。安全胜依恋要靠新环境的形成,新的依恋对象的产生,幼儿对幼教工作者的信赖等形成。安全胜依恋可以使幼儿情绪情感平稳健康发展,是幼儿的心理活动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同时推动、组织幼儿的认知加工,已形成良好个性品质,从小培养情商的提高,培养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5、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影响幼儿。
      在密切关注新入园儿童的行为,引导幼儿具备良好情绪从而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具备良好情绪。不要将自己工作中的压力,同事间的矛盾、不快或社会家庭造成的不良情绪发泄给幼儿,避免给幼儿情绪带来负面影响。幼儿表现时需要肯定,犯了错误需要大人包容,心情不佳时也需要倾诉发泄。要明确幼儿的成长过程需要经历磨难、挫折,需要有梦想的翅膀。利用幼教工作者和幼儿父母良好的情绪的影响,是培养幼儿良好情绪的坚实基础之一。

       6、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幼儿小班集中2、3个月后,幼儿的团体意识逐渐增强,这时就可利用幼儿玩具小皮球、小足球、小篮球开展球类活动。有关研究表明,球类游戏运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空间、速度的感知能力,克服困难、参与竞争的良好情绪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年前,一个叫彬彬的小朋友初到我带的小班时,上课容易走神,性格有些孤僻,还动辄发小脾气。当其他小朋友兴高采烈的玩耍时,常常独自一人呆坐一旁。参加小篮球投篮记分活动时,我专门安排其他小朋友和他一道练球,慢慢的,彬彬开始爱笑了。还有的孩子淘气,顽皮,属于神经脆弱性,情绪波动大,受不得批评。我在组织童声合唱中,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办法,使这些幼儿很快融入集体活动的快乐之中。体育和音乐集体活动需要幼儿大脑和身体的有机协调,需要智慧、灵活与组织性和纪律性,锻炼了幼儿的勇敢、坚毅及自控、参与集体等优秀品质。特别是小球场上的投篮命中率、分组竞赛胜利的小红花、这种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都使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情绪培养奠定了基础。

       7、提高幼儿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
      幼儿情绪控制,指对幼儿情绪中可能对自己或他人产生不良影响的情绪冲动加以调控的过程。幼儿情绪的自控能力比较弱,但是幼儿内在的对秩序和安全的心理需要和集体生活向幼儿提出的基本要求,又使得幼儿需要一定的自控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把握情绪控制发展的关键期,从幼儿早期就重视孩子情绪控制的学习,依靠成人的引导和帮助,培养幼儿情绪控制能力。在此方面我们要注意培养幼儿情绪控制能力不是教育幼儿简单地、消极地压制其正常的情绪表达,而是教育幼儿适当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既有宣泄,也有控制,把情绪控制在一个适合幼儿年龄相称的范围内,以保持愉快的心情,首先教师要经常和幼儿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并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想像、体验幼儿的感受。有时,尽管我们不赞同幼儿的某些情绪如任性、愤怒等表现,但是必须承认幼儿有按自己意愿表达情绪的权利,因此,我们尊重幼儿、真诚地接受幼儿的情绪表现是帮助他们学习控制情绪的前提条件。然后,教师应帮助幼儿学习用恰当的方式发泄情绪,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方式给予情感表达。如幼儿可通过特定的言语将消极情绪表达出来,诸如“我要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类似的话;还可以为幼儿准备画纸和笔让幼儿通过随心所欲的绘画来表现内心的不安;教师还可为幼儿提供一些可爱的玩具、礼物,在幼儿出现消极情绪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随时有释放心情的机会和条件。

       幼儿期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由简单趋于分化,由冲动趋向稳定,我们在创设、提供为小班幼儿学习初步的情绪识别、情感表达,情绪调控的可操作的教育环境同时,教师的情感示范作用也非常重要,我们应注意管理自己的情绪,给幼儿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从而帮助幼儿树立积极快乐的人生态度,为幼儿的现在与将来奠定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参考文献:
张世富主编《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