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社区家庭 > 家教研究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发布日期:2012年10月10日
作者: 刘 静     来源:兰州军区幼儿园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被认为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环境和影响力量,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人类个体生命来说,幼儿正处于人生的春天,即发展的起始阶段,这是幼儿身心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大的时期,其发展集中表现在各种心理活动逐渐发生,陆续出现,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开始分化;从非常具体到出现抽象概括的萌芽;从完全被动到出现最初的主动性;从非常零乱到出现系统性的萌芽;这种发展趋势在心理的各个方面有着具体的行为特征和表现,家长只有掌握了这些特征和具体表现,才能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职责履是行好法律,家长的职责是教育好子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及其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一般分为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忽视型四种[1]。
      第一,权威型。这种家庭的父母对幼儿是非常严格的,在幼儿的生活中具有绝对的权威,父母往往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父母根本不从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早已习惯了对孩子发号施令,他们往往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只能服从。因此,幼儿常常是害怕、退缩、不自信,与同伴的交往上也是有困难的,例如:有个孩子叫荣荣,来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哭闹,像个小大人似的,忙上忙下,开心极了,妈妈也非常积极,什么舞蹈、绘画、英语,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一起上!可没过多久,孩子不再活泼可爱,干起事情总像是不知所措,问她话时,她也用点头和摇头代替了,原来妈妈在没和她商量就报那么多兴趣班的同时,还给她定下两条规矩:一是不准和男孩玩,所以荣荣在玩时总想着这条规定,玩的不开心;二是每天回家必须向妈妈汇报当天所学的英语知识,妈妈是不问出来决不罢休,因为是初接触英语,荣荣也小,所以总是不能令妈妈满意,因此孩子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怕错,所以不说,趋向自闭。

       第二,放纵型。这种家庭的父母对幼儿几乎没有什么期望和要求,他们对幼儿是温和的,甚至可以满足幼儿的任何需求而没有限制,无条件的满足孩子,因此幼儿常常是冲动,缺乏自控而有攻击性的;对成人反抗,不顺从 ,专横。我们班有一个3岁的孩子叫扬扬,很机灵的样子,十分惹人喜爱。然而他在班上的表现实在让人头疼:自由,任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任何约束;上课时睡在地上打滚;吃饭时,站在桌子上踢碗;游戏时,捣乱打人更是刻刻发生。我和他妈妈谈了几次才发现,原来这一切全是家里惯坏的,因为是独生子,大家全都顺着他,加上母亲没有上班,专门照顾他,自然又多了许多宠爱。然而我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种顺从宠爱会一次次滋长孩子的坏习惯,也许他们认为孩子的要求他们是能满足的,孩子的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有朝一日,他的要求不能满足,那将会是怎样?

       第三,民主型。这种家庭的父母对幼儿是严格的,而同时又是能理解幼儿且充满爱的,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并能接纳孩子合理的意见和想法。他们会以尊重和充满爱的态度对待幼儿,因此幼儿是自信快乐的,有一定社会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例如:邻居六岁的月儿曾经按照她父母的意愿开始学习书法,在父母的督促下,她每天进行书法练习,虽然在书法上有了一点进步,但是在学习时总提不起精神来,一段时间后,他父母也觉察到了这一点,便找她谈话,她向父母说出了她的真实想法,说自己最大的兴趣是学弹钢琴。父母非但没有训斥她,反而尊重她的选择,满足了她的要求。正因为有了兴趣,她弹琴非常自觉,并且在弹奏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把每首曲子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只有尊重孩子,以理服人,才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第四,忽视型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缺乏爱的情感知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的要求和控制,对儿童的任何行为反应都缺乏反馈和关注,忽视型的父母与他们的孩子是脱离的,是冷漠而忽略孩子的,而且容易对孩子的行为流露出厌烦不想搭理的态度,没有给予孩子最基本的爱和关注,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幼儿容易具有教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自控能力差,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满不在乎,社会性水平很低,他们一般内向,好静,不爱说话,胆子很小,软弱,常常退缩回避,例如,仔仔,男,幼儿园大班,智商优秀,可学习十分吃力,听爸爸妈妈讲,“他一点都不要学习!”其实仔仔不止在学习上如此,在其他事情上也是这样,一幅不太关心,无所谓的样子,不管你问他什么,他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或者是“那又怎么了?”简直把爸爸妈妈气死了,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像不感兴趣,激发不出什么热情,一幅懒洋洋的样子,我仔细询问仔仔以前的事情,让爸爸妈妈回忆仔仔以前的“辉煌”,结果爸爸妈妈很难为情的表示:几乎想不起来。因为仔仔受到父母冷漠,觉得自己被忽视缺乏安全感,以至于对生活没兴趣。

      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取决于良好的教养方式。正如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人类的义务是要把世界变成乐园”。这样的乐园,并不是对孩子放纵,而应是爱和欢乐的天空。在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中,成人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使孩子感到轻松愉悦,没有任何精神压力。这种环境会使孩子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各种创造性活动之中,这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和谐的家庭气氛。

      (一)父母给孩子真挚的爱,步调一致,担起共同教育孩子的义务。
       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天真无邪的人,那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这种温暖,恰恰来自父母的爱情。父母之间真挚的爱,会在家庭中形成温馨的气氛,这种气氛必定会为孩子身心发育提供最肥沃的养料。孩子得到关心和呵护,获得爱的尊重的体验,就会身心愉悦;反之则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的真实情感毫无保留地流入了孩子的心田,并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爱,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

      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的主动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因此父母应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职责。研究表明,母亲对儿童早期情感和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父亲对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根植于“父(母)子 情深”基础上的家庭教育,其作用力也许是其它任何一种家庭教育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人们认为,家庭破裂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其实不然,罪魁祸首是父母教育意见不一臻。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比非独生子女的情况更为严重。特别是当孩子犯有错误时,常常会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爸爸批评,妈妈打圆场”等现象,甚至还会因子女教育意见不一致而引发一场“二人大战”。家庭步调不一致,这样无形中削弱了父母的威信,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制造了温床。如此下去,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二)言传身教相结合。
      父母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儿童年龄的接受程序,将言教和身教相结合,循循善诱,从而可以由无意识的模仿到有意识的模仿。无身教的言教是没有力度的,是不具体的;无言教的身教也是不充分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更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用爱心来培育孩子,用细心去照顾孩子。孩子倘若是一张白纸,父母若不注意,很容易将不良习气传给孩子,在白纸上留下污点。父母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将言传身教相结合,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坚持人格的平等。
       平等是创造良好家庭氛围的基础。“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是每个父母和孩子沟通交流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好家庭中,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和自尊心,不能忽视孩子的地位,不能轻视、压制孩子的正确意见,更不能侮辱、体罚孩子,而应该把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并且与其探讨家里的各种琐事,对的就采纳,错则加以引导,使孩子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保持家庭成员的人格平等,彼此之间才不会产生心理隔阂。

     (四)理性施爱和要求适度相结合。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尊重与要求之间存在着一种“数学依存性”——即10与1之比。也就是说,要在10倍地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要求之。

      爱是父母的天性,也是教育的基础。家长通过无私的爱去感化孩子。他们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对其进行教育,既不拔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既不一味地溺爱、放纵孩子,也不过分地限制、压迫孩子,而是一种受理性支配的爱。只有将感情与理智相结合地施爱,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否则会造成孩子心理障碍。

      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严格的要求是认真有效的教育。但严格要求不等于过度苛刻、不合理的要求,而是从教育目标出发,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的。倘若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便会使他们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而走向自卑。因此,千万别硬性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要求,注意给孩子减轻过重的精神压力。

      教育家约翰•霍尔特说:“家,正如我们许多人所说的,是充满宽容与爱的地方。”我们应尽可能地找机会与孩子交流,努力地尊重孩子,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在现实生活中,极少数孩子能受到家长的尊重与适度的关爱,能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进行交流,能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快乐的成长。大多数孩子并未受到正确的呵护;有的家长视孩子为附属物,办法去迎合孩子的要求;还有的则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综上所述: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愿所有的为孩子父母的人都应尽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的社会成员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熊小元:《亲子教育零距离》,北京、北震出版社、2004、07
2、李洪曾:《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与类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020824号
3、章剑和:《蹲下来对孩子悄悄说》、《幼儿教育》,杭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教育报刊社、2002年第1期
4、邵夏珍:《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