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社区家庭 > 家教研究

家长学校建立与完善的探索研究

发布日期:2012年10月15日
作者:倪娜      来源:杭州市安吉路幼儿园
      一、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入职培训,任何一种职业都有积累反思,不断改善的过程,而成为孩子的父母是唯一不需要进行培训就能上岗的重要职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新的教育宗旨,对于受教育者的建议包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还有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发展等等。21世纪对受教育者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更高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良性发展趋势,但能否顺利实施,其实施效果如何,根本不在受教育者,而在于我们成年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接受教育的第一间学校。孩子先天、后天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生理、心理,跟家庭环境的好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
 
      孩子就是未来,这样的大道理不用累述,然而,家庭环境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目前情况来看不懂教,不会教的家庭教育情况比比皆是。就家庭教育来说,在于受教育者的父母。我们不敢指望靠持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家长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孩子。如果我们的家长不注意首先自己去读书、去学习,不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那么,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将会是一句空话。
 
目前家庭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
1.对子女的过于溺爱。
2.部分家庭经济基础薄弱,无力改善自身教育环境。
3.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4.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媒体的误导,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
5.家庭变异,父母的不良影响,导致孩子从小染上坏习气。
 
许多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没有协调好,不能形成合力,有的还在扯学校教育的后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壁垒分明,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在不断建设良好校园文化,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建立高效完备的家长学校也是当务之急。
 
相比而言,家长学校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效果评估等方面均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二是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三是教学组织的松散性,四是教育方式的随意性,五是教育效果评价的难以操作性。
 
        二、家长学校的定义和实施原则
家长学校给家长提供了普及教育儿童能力的场所,以专业人士为家长提供直接便捷的学习家庭教育的机会:知道如何为人父母;了解儿童成长需要;懂得科学的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家园联系等,最终为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保障。
根据家长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为了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家教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 以普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3.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家长学校现状分析研究
当前,家长学校的开展,很大层面是依托“学校”这一教育机构开展的。笔者就我园家长学校工作开展情进行分析研究:
(一)成立两级家委互动组织,制度保障建立有序办学的机制。
拟订《安吉路幼儿园家委员会章程》、《安吉路幼儿园家委会制度》等相关制度,制度保障家委会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明确分工合作,建立起有序的家长工作机制。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建立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两级组织,家委会在园区、班级等层面的支持下开展活动,发挥好幼儿园、家长、社会三者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制度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作用,协调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和谐发展,促使家园双方密切联系,形成合力,为孩子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使我园家长学校成为 “传播科学家教知识,交流有效家教经验,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的平台。
 
(二)科学设置家长学校内容,有机联动实现有效办学的目标。
目前,家长学校的形式大多固有在学校组织的家长讲座或家长开放活动上,很少从各个角度和家长需求完整、全面的梳理家长学校内涵,就目前我园实施的家长学校而言,笔者认为家长学校的课程内容包括几个层面:
 
1.制度性学习:就中国家庭普遍缺少的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进行培训学习,涵盖《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制学习,同时针对不同地区、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学》、《家长行为规范》等内容的学习,编发印制教材,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法律意识。
 
2.需求性学习:家长的成长是和幼儿同一过程的,因现有生育国策,家长在抚养中的问题具有封闭性、平行性的特点,没有两次机会实践自己的教养能力,也缺少同辈间的交流,因而提供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能力及在各年龄段幼儿普遍性教养问题的咨询,显得尤为重要。如为低段幼儿家庭提供侧重讲科学养育、营养卫生、智力开发、行为习惯养成、个性培养的讲座、咨询;中高段幼儿家长重点讲幼小衔接、素质教育,生存教育等;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还可以增加交通安全教育等,同时根据时令传授卫生防疫知识等课程。
 
3.个性化学习:当然群体性的课程无法满足幼儿个体化发展和家庭实际面临的多样化的问题,因此借助载体,提供家长个性化的交流、沟通、咨询,从而更好的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需要。
 
(三)创设多元互动平台,多途径突现家校信息互动。
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实现家园合作育人的目标是家长学校的立校之本。通过合理有效途径达成高效的沟通也是必要手段。一是群体性家长学校,包括家长学校的专题讲座、定期的教学开放日活动、班级家长会等;二是个性化家长学校:以日常无边界沟通的方式为引导,开设网络论坛、约谈、家教诊疗室等多元形式。两个层面有机联动,群体性家长学校每学期按照计划加以组织落实,在扎实的活动中提高家长学校的实效。如坚持每学期办好一、两期讲座,每学期一次家长开放日和家长会,在群体授教中给家长以借鉴、反思,促进其形成新的有效育子心得和方法;个性化家长学校针对家长个别需求,有指向性的设立多维度的互动指导形式,使家长学校的形式更为丰富,互动更为全面,探讨更为深入。
 
1.群体性家长学校
最常见的家长学校组织方式,以群体为单位,由学校组织家长开展的家庭教育学习或家园沟通的方式。一般组织形式有:家长学校的专题讲座、定期的教学开放日活动、班级家长会等。
(1)专题讲座。学校有机会组织家长群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邀请具有相关教育经验的专家组成讲师团队,引领家长从理论上了解家庭教育内涵、意义。
(2)家长开放日。学校向家长展示孩子在园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家长不仅了解学校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式、教学进程,同时直接看到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进而横向比较孩子能力水平,为后期家庭教育辅导提供第一手信息。
(3)班级家长会。定期开设的家长会则向家长预告学校、班级整个学期、阶段的教学思路、活动策划等,同时有较完整的时间和学校、教师进行沟通,家校双方及时了解教育对象在不同场合的表现,针对发现问题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寻找教育策略。
 
2.个性化家长学校
(1)常态日常联系。使用家园联系本,建立家园联系常规制度,通过联系本、接送面谈、日常电话沟通等常规家园沟通能及时达成基本的(如:孩子当天、近期在园表现;身体情况沟通等)沟通目的。
(2)无边界网络论坛。开通网络园长信箱、网络论坛,构建家校平台,开辟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家长论坛,开展教育教学、健康保育、活动预告、信息快报、班级介绍、班级日志等栏目,分层次分类别,扩大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力度,提供家长畅所欲言的平台,实现信息互动。
(3)按需定制家长约谈制。作为区级科研课题《家庭、幼儿园双向约谈的模式和策略研究》,我园以约谈的形式,关注幼儿个不同阶段的需要,关注个别儿童的需求,在信息性沟通、经验型介绍、科学性干预的三个层次的约谈过程中,给幼儿及家长提供更周全、更深入、更科学的教育指导。
(4)定期家庭教育诊疗室。为了向家长提供更全面的知识和更科学的教育方案,搭建一个充满理解与关怀的桥梁,为家庭教育提供方法,我园设立了“家庭教育诊疗室”。诊疗室由我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杭州市家庭教育讲师蔡伟玲园长主持。“家庭教育诊疗室” 立足于关注学龄前孩子的身心成长,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层解析家庭教育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同时帮助解决当前学龄前孩子面临的困惑、家长的疑虑。定期常态的诊疗室的开设,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5)不定期的家长俱乐部。家长俱乐部是开放式的介于群体和个体间组合的家庭教育学习沟通场所。由学校、班级召集发起,后期由班级家委或其他家长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博物馆参观、农家采摘等,孩子有机会在学校以外的场合和同龄孩子交往接触,进行同伴间的学习;家长有机会和教育对象相似的家庭,探讨孩子共性或个性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和策略,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6)家长志愿者。家长本身就是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部分家长素质较高,或有某些方面的特长,每月聘请这些家长担任学校的某些课程和训练。
 
       四、家长学校的工作实效
家长学校中务实而具体的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初步确立起以身垂范,小事入手,科学家教的意识,家长能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潜力开发,同时也更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收益的不仅是家长,学校也在家长学校的开展中,主动征求他们对学校管理和教学的意见,征求他们对学校教学的建议,及时获取意见、信息,实现家校合作育人。家长群体中蕴涵的丰富育子经验,也给予专业教师广开言路。家长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进一步沟通家庭与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不断拓展育人途径,及时消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的不和谐音符。
 
       五、健全和完善现有家长学校机制
       孩子是未来,孩子是我们的明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支撑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柱。但目前家长学校的开展只体现了其公益性,而家长参与更多的以自愿为原则。事实上,中国家庭教育问题还很多,城乡差异性更大,进一步健全、建立完善的家长学校机制还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和社会的关注。
 
(一)制定家长合格上岗法规。从目前家长学校的“自愿、公益”定义,另一个层面说明其“随意性”,唯有一个合格的家长才能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合格社会公民。如能从法律法规层面保障孩子受教育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使一个民族收益无穷。因此家长学校需要更规范的办学章程,建立更明确的办学目标,构建更合理、科学的课程。最终家长通过对孩子抚养、教育的学习、培训和考核获得合格家长的资格。
 
(二)家长教育宜早不宜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第一任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和孩子的终身发展。家长自身的学习宜早不宜晚,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孩子的家长们,甚至是即将为人父母的“准家长们”更应该及早通过家长学校学习、了解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为孩子的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三)建立不同层次的家长学校模式。家长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件事关子孙后代的大事情,办好家长学校,光靠学校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建议由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出面,在各社区建立、完善家长学校。 借助社区内各类别学校的资源,由社区组建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可以根据当地不同需求开展不同的办班形式。家长学校需制定相应管理规范,健全办学机制。
 
1.集中办班。借用社区内合适场地,开展亲子学校、亲子活动、讲座、培训、咨询等定期、集中活动。
2.巡回辅导。组成讲师团巡回讲课,聘请辅导员、退休教师、退休老干部等组建家长学校讲师组巡回讲课。
3.分散组织。对特殊人群或家庭组建帮教队深入到家庭辅导补课。
4.专家咨询。利用网络、现场咨询、热线等辅助形式,点式服务疏导协助家庭教育实际问题。
 
(四)地方政府提供经费支持。家长学校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学校在无法在经费开支上有所保证,必定影响有质量的开展。可以根据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作为家长学校学员的家长们理应支付这一笔费用;也可由当地政府部门专门拨款支持家长学校规范办学。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知识、能力对孩子的影响超过了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希望通过家长学校,受惠每个孩子。
 
【参考文献】
[1]“中国家长教育工程亲子家教丛书”-好爸爸 中国统计出版社年    2003年
[2]中国家长教育工程专家委员会编著 中国家长教育工程 《家长必修课》培训教材
[3]卢勤 好父母好孩子   漓江出版社   2008年7月出版
[4]肖依然编著   好父母教养好孩子:让孩子的成长充满生机 蓝天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5]李忠辉 冯琳著 赢在父母——解密好孩子成长规律 海天出版社 2009年2月出版
[6]家长学校的作用   教学资源网
http://www.ubbs.net/edu_huati_yanjius/1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