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膳食营养

关于“父爱饥渴症”的成因及思考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14日
作者:安选兰     来源:山西省晋城市健健幼儿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人出生以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教专家经研究发现,孩子个性、品行和气质等与父母的素质、修养、教育方法和家庭氛围等后天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品行不端,孩子就会仿效;父母精神萎靡,就会直接影响子女的情绪;父母对孩子动辄打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就会攻击别人;父母之间关系紧张,经常吵架,就会造成孩子发育不良,性情怪癖。这充分说明家庭教育环境对培养孩子摈弃假、丑、恶,懂得真、善、美,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父亲—这一在孩子的生命中、生活中及其重要的角色所值得关注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父爱的或缺少、或缺失、或缺乏,值得我们进行深思与探讨。
   

         一、父亲思想观念的问题导致孩子父爱缺少
     (一)第一类:工作狂型父亲
       为数很多的父亲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太多,与孩子接触的机会就越来越少。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研究表明,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与心智成熟而健全的男人有数千小时的接触交往。而今,男孩社会化的环境特别不佳, 他不能在一个健全的男人身边学习做男人,而只能长期接受女性化熏陶,特别是幼儿期,在幼儿园绝大多数接受女教师的教育,回到家里则和妈妈相处甚多。最糟糕的情况是,男孩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照料下,丧失了价值感,失去了向外拓展的能力。专家强调,在男孩5岁以后,应该更多地亲近具有男性心理特征的父亲,让他把父亲当作本性别的典型代表,从父亲那里学到男性特有的性格气质和举止神态,从而使他将来成为一个被社会所认同的男人。 

      心理学家甚至指出男孩的“父爱饥渴症”,即男孩到达青春期时,往往疏远甚至厌恶父亲,这种疏远和厌恶掺杂着得不到父爱的失望与凄苦。他盲目地去尝试种种可能补救的办法,包括抽烟、喝酒、甚至放纵或吸毒。渴望父爱,这是男孩最深沉的心理需求。男孩与父亲在一起,可以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和对个人前途的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父爱是帮助男孩走向健康之路的起点。

       第二类:对自己父亲的角色认识不够
       日常生活中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将养育孩子的责任固定在母亲身上,父亲这一角色往往被忽视。自然而然地,父亲觉得自己许多事情不懂,也做不了,随之便放弃了与孩子的互动。结果给孩子发展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小彬的的嘴里经常听到的是妈妈、姥姥如何如何,很少提到她爸爸。她特别成熟,尤其是她的语言方面。最近我们班兴起了来幼儿园“过生日热”,于是她又羡慕又不敢来,在一次午餐时悄悄地告诉我:“老师,我明天过生日就不来幼儿园了”,我说“那老师提前祝你生日快乐!”“老师,你快别这样,我可不用……”,她随即回答到。还有一次,小朋友观察起我的鞋子来了,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像面包、有的说像石头、有的说像小汽车,我有意问了小彬,她的回答令我哭笑不得:“老师,你的鞋不论是颜色还是款式都确实太难看了。”可是她的另一面却是如下情形:每天早上自己不敢独立去搬椅子放书包,总是姥姥必须为她弄好一切,她便让坐哪就坐哪。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大家排队梳头,有人挤在她前面她不敢吭声、有人把她推开她就默默地站到一边……我曾介入过,但无济于事。她不敢主动去和别人接触,别人也不喜欢和她玩。

      一个追踪研究发现,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其智力较发达,智商也较高。

       在一次“认识道路标志”的社会活动中,当出现一个禁止停车的标志老师开始提问时,大家变得很安静。突然小禹站了起来,他声音洪亮地回答到:“老师,我知道——这是禁止停车标志。我爸爸带我去参加车友聚会的时候我见过的。”说完特别自豪的坐下了。

      由此可见,尽管父亲参与孩子的教养和与孩子接触的时间相对母亲较少,但父亲所扮演的角色是母亲无可替代的,这种由男性特质所给予的影响将会使孩子(无论男孩或女孩)终身受益。
  
      为人父亲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角色,胜任自己的角色,发挥好自己的角色。 言传身教,多与孩子在一起游戏、交谈,倾听孩子的心声,承认孩子的爱好和感受,分享孩子的兴趣和快乐,甚至癖好。

     (1)父亲是孩子的玩伴
       一般而言,母亲更多的是以关爱、照管说教的方式陪伴孩子,即使是玩,也只是做一些传统的、安静的、缺少变化的游戏。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孩子对于什么事情找妈妈,什么事情找爸爸分得很清楚。一旦孩子有父亲带着,便会做出某些大胆的、超出常规的举动来。而且,当孩子想玩的时候,也会去找爸爸,此时的爸爸成了孩子的玩耍伙伴。这种父子间的互动对孩子的意义已经超过了玩耍本身。

     (2)父亲是孩子的榜样
      父亲自身具有的男性特征,诸如独立、自主、坚强、果断、自信、敢于冒险、富有进取心等,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都会传递给孩子,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模仿。孩子常常会和同伴比较自己的爸爸,并以“我爸爸……”而自豪,在夸奖爸爸的同时,仿佛自己就跟爸爸一样似的。

     (3)父亲帮助孩子认同性别角色
      当年幼的孩子在寻求依恋对象时,男孩会更多地依恋母亲,女孩则更多地依恋父亲。在此期间,父亲与孩子的交往,将会有助于他们对于男性和女性的作用和态度有一个积极、适当而且灵活的理解。与此同时,孩子也将自己认同为男孩或女孩。如果没有父亲的影响,男孩的男性特征和女孩的女性特征都会受到削弱。

      (4)父亲造就孩子积极向上的个性
      男性和女性与身俱来的特征,决定了对孩子的差异性。重要的是父亲如何扬自己所长,适时、有效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因势利导地去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平衡孩子的各方面发展往往优势于母亲。
父亲应发挥好自己角色的强项,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求知欲;使用多种材料,积极探索多样活动,培养好孩子的自信心与创造力。

     (二)与老人同住导致孩子父爱的缺乏
      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往往依赖小动物、小玩具,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抑郁。另外,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孩子或者由于隔代亲的关系,孩子所受关怀过多,往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老人就马上给予满足。这样会使孩子缺乏表达机会,最后产生自闭,进而产生抑郁。这种情况下的父母们要警醒,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与互动。
   
       二、特殊家庭导致孩子父爱的缺失
     (一)家庭生活不太协调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经常争吵,或成员间不平等。有的受到压抑、歧视,形成情绪对立、冷漠与疏远的家庭气氛。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经常情绪不定、紧张和压抑,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孩子就容易形成自卑、胆怯、退缩、情绪不稳定等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
       如:明明小朋友的几篇画图日记,摘录如下:
       第一篇:画面上画着两只大手和一只小手。(“星期天,总是妈妈带着我去玩,我想让爸爸和我们一起去玩”。)
       第二篇:画面上画着两个中间用绳系着的小铃铛。(“这是两个小铃铛,一边拴我,一边拴爸爸,当他晚上走的时候,我就能听见。”)
      第三篇:画的正中间画着一个大怪物,整个画面全涂成黑色。(“妈妈天天上夜班,爸爸也不陪我,半夜醒来,因为“怕鬼”就再也睡不着了。”)

      这是一个刚满六岁孩子深沉的心底感受。
      家庭是幼儿接触、观察、获取知识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幼儿的“第一教师”。我们不可忽视“家庭环境”这一丰富资源。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海大学幸福研究推广研究中心,对家庭环境与孩子的成长进行长期研究而总结出来的《家庭环境法则》一书,对家长如何改善家庭环境以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很有参考价值。

      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孩子生长于批评中,便学会评论人;孩子生长于敌意中,便学会攻击人;孩子生长于恐惧中,便会产生焦虑情绪;孩子生长于无助中,便会为自己抱憾;孩子生长于荒唐中,便觉得羞愧;孩子生长于羞辱中,便产生了罪恶感。孩子生长于鼓励中,便学会了自信;孩子生长于包容中,便学会了忍耐;孩子生长于赞美中,便学会欣赏;孩子生长于接纳中,便学会爱人;孩子生长于安全中,他将充满自信;孩子生长于友爱中,他将充满快乐。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知道孩子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言传身教,细雨润物。家长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修身养性,起到榜样作用;必须认真学习家教知识,提高教育水平;必须团结和睦,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二)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
      父母离异等情感问题给儿童带来的自卑和不安全感,导致儿童缺少关爱、情感冷漠、性格孤僻,甚至悲观厌世,危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幼儿期,家庭离异一般孩子较小通常由女方抚养,无形中孩子的父爱极度缺失。

      心理专家称,孩子缺少关怀,或者获得的关怀过多,都有可能导致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主要来源于孩子童年的精神创伤。
小英的父母离异了,她跟着妈妈过。有一天,爸爸来幼儿园看完她要走了,他恋恋不舍的看着爸爸,接着又跑过去搂住爸爸不放手……直到爸爸走了很远了,她还大声喊到:“爸爸,你要常来我家做客啊……”这是一句及其心酸的心底呼喊。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问起她爸爸的情况,她的回答更令我吃惊。我说:“爸爸现在和你和妈妈一块住吗?”她说:“男人怎么能和女人们一起住呢?羞死了,羞死了……”(她和妈妈、姥姥一起住)。她每天早上来幼儿园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挑座位,“×××是男孩,×××有鼻涕,×××长得太小了,×××太能说话了,×××的衣服不漂亮……”很长很长时间都不能入座。

     (三)特殊的抚爱
      由于离婚或丧失父母等原因,得不到关心与照顾。
      小铎的父母正在办理离婚手续,父母因为房子对孩子争执不下。暂跟妈妈住在一起,进而爸爸探视就成了一大问题。有一天,爸爸来幼儿园看他,正值我们课间操活动时间,他远远地看见了可是畏畏缩缩不敢过去,只悄悄地走近我身边,用很低的声音告诉我:“老师,我爸爸又来了……”,我俯下身,也用很小的声音问他:“你喜欢让爸爸来看你吗?”,他点点头。于是我带着他去见了他的爸爸,可是事情结束后的一句话让我伫立在那许久。他说:“老师,今天爸爸来看我你千万别告诉妈妈和姥姥啊……”
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妈妈们宽容一点,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合格的父母,不仅是孩子衣食住行的提供者,也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朋友。父亲不仅给孩子传递期望、爱和教育,更重要的应为孩子提供最有效的教育和最适宜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