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事业发展 > 历史与现状

三年计划回顾:学前教育普及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01日
作者:刘占兰     来源:中央教科所

  2012年4月12日,记者走进贵州省凯里市几所幼儿园,园内清新整洁,教师精神饱满,孩子们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去年,贵州省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启动实施。近一年来,学前教育取得大发展,全省新建、改扩建300所乡镇和街道公办幼儿园;招收3-5周岁幼儿35万人,超计划4万人;新补充专任教师5066人,创历史新高。图为凯里市民办新世纪双语幼儿园孩子们在老师的伴奏下唱歌。记者 张学军 摄

    提要

    普及三年学前教育进程较慢、困难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区。要更加重视质量提高,调整好提高普及率的步伐,不盲目跃进和追高,避免运动式提高入园率。

    自2010年7月《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国家的重视程度、政策出台的密度、财政投入的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随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学前教育进入了快速普及的发展时期。此时,特别要关注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

    投入力度加大发展步伐加快

    在国家一系列有力的学前教育新政出台后,根据统一部署和要求,2011年,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和落实实施的第一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加速解决“入园难”问题,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2011年9月,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了文件,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支持实施校舍改建、综合奖补、幼师培训、幼儿资助等4大类7个重点项目,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同时,许多地方都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正在努力做到《国十条》规定的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如浙江、辽宁、河北3省提出了全省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分别为5%、4%和2.5%;在市区层面,浙江宁波市提出8%、北京大兴区提出7%、天津河东区提出4%的投入比例。其他没有确定投入比例的省市也都设立了各种学前教育专项,通过多种途径盘活学前教育资源,特别重视大力增加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和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资源。有11个省市年投入过亿元。应该说,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力度是近几十年来没有过的,学前教育资金长期以来极度短缺的局面将从2011年开始明显好转。通过中央资金奖补激励,“十二五”期间,将有更多地方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

    资源迅增普及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未来三年各地将新建、改扩建9万多所幼儿园,可新增500多万个学位。合理布局,广泛覆盖,实现就近入园。

    一些省市按人口分布设园。如河北、福建等省原则上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农村服务人口3—6千人设置1所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建1所标准的公办中心园。在大村独立办园,小村根据需要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人口较少的村庄可实行“幼小一体化”,幼儿园和小学联合管理等。一些省市根据服务半径设园。如山东省按“一村(社区)一园”或“5000人口”或“1.5公里服务半径”的原则建设农村幼儿园。

    随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学位和入园率增长迅速,普及目标有望提前完成。在2000—2009年期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每年平均增长大约3.1个百分点,而2010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2011年超过了这个增长速度。

    从各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和落实情况分析来看,38.7%的省市即12个省市将在2013年就完成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0%的普及计划;其中,天津、上海、浙江、江苏、福建5个省市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2011年就达到了91%以上;到2013年北京户籍人口将达到95%的入园率,常住人口也计划达到90%以上。74.2%的省市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在2012年将超过60%,预计可提前或按时完成普及目标。普及进程较慢、困难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区,它们经过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仍然在59%以下。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仅一年,各地通过创新学前教育的体制机制,加快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入园率提高过快背后的质量隐忧

    早在2008年11省市抽样调查就发现,已有的幼儿园在质量上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班级活动室达标率约为47%,有大约6%的幼儿园班级活动室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下。有60%的幼儿园没有达到幼儿每天户外不少于2小时的活动时间,有半数的幼儿园1个半小时也保证不了,甚至有26%的幼儿园不足40分钟,还有15%的幼儿园孩子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在25分钟以下。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材料也不同程度缺失,农村更加严重。半数以上幼儿园班级师幼比超标,甚至有的幼儿园超出国家规定的2-3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时间少,材料没有保证。

    目前,各省市的工作重点均集中在加快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上,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为追求入园率提高而忽视保证质量的问题。一些新增和改扩建的幼儿园存在着环境(包括园舍设备、玩具材料等硬件条件)不达标,班额过大,雇用不合格教师等问题,使在园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教育内容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严重。

    可以说,新旧问题的共存和交织将加剧当前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而20世纪中期以来的相关研究显示:学前教育对幼儿的积极影响与促进、教育补偿、消除贫困和积累国家财富等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幼儿园良好的环境质量与保教质量。当今,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普遍追求。

    普及与质量并重避免运动式追求数量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这段文字之后才提出到2020年的普及率。这意味着到2020年要基本普及科学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强调:普及是基础,质量是核心。一定要普及与质量并重,二者缺一不可。要防止单纯追求规模,一哄而上,而忽视内涵发展、不顾保教质量的倾向,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要求,避免运动式提高入园率。因此,各级政府应调整好提高普及率的步伐,不盲目跃进和追高,同时要承担起对质量的监管与督导责任。把好入口关、质量监督关和教师关,确保建成的每一所幼儿园都能达到质量合格的基本要求。

    要确保新增幼儿园符合基本办园条件。特别是接收乡村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城镇低保家庭幼儿的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必须保证基本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使幼儿园教育真正能够弥补幼儿家庭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由于应试教育和社会上一些不良宣传,再加上幼儿园增加快,上岗新教师多,培训跟不上,使得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突出,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为此,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并正在修订《幼儿园工作规程》,加紧完善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

    保证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教师队伍质量是关键。目前,《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已经开始试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已经公布。这两个文件将引导和促进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从入口关和在职基本规范两个方面保证幼儿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和不断的专业发展,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了确保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整体提高,从2011年起实施的“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进行培训,普遍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前一些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由于自身培训力量不够,培训经验缺乏,造成培训质量低下。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查评估,使培训能切实提高教师对幼儿、对保教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全面提高教师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等方面的能力。

    从长远发展来看,各地要健全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体系,提高各类型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要以教育部门为主,协同有关部门建立起常规性的、全覆盖的督导评估制度,将民办幼儿园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保证公办民办幼儿园质量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