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一线随笔

打开一扇了解的“纸”窗

发布日期:2012年04月19日
作者:金洁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幸福苑幼儿园

   案例背景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许多你不经意却被孩子所关注的“热点”。而这些“热点”正是我们生成新的教育活动的切入点。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都明白“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知道应该适时地把握时机对孩子加以引导。但许多引导的最终结果往往或“虎头蛇尾”,或仓促“结题”。笔者始终认为这些做法只是“依瓢画葫芦”,没有真正领悟到《纲要》的精髓。怎样的引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引导呢?一次偶然的“纸箱事件”令我始有所悟……

案例叙述及策略要点分析

散步回来,小朋友发现了被丢弃在幼儿园边门的一个正方形大纸箱。孩子们不由得都停住了脚步,这个纸箱太大了,就像一座小房子。终于,他们忍不住离开队伍,围在纸箱周围,你拍我摸,按捺不住内心的欢喜,久久不愿离去。见此情景,我决定把纸箱抬回教室,没想到这一决定使得小朋友兴奋地拍起了手,都纷纷当起了搬运工。在集体的力量下,大纸箱很快就成了我们班的“客人”。

策略要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纸箱如此感兴趣,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教育契机吗?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创造性地解决不期而遇的突发问题,赋予活动以更新的教育价值。

扬扬迫不及待地跳进纸箱,手握“方向盘”,大声吆喝:“要开车啦,到宁波去的乘客快上车呀。”马上有五六个孩子积极响应,可纸箱哪承受得了这般折腾, “下来!下来!快扯破啦!”外面的孩子不由得心疼得大叫。可每个进去的孩子都不愿出来,扬扬搔搔脑袋:“要是多有几个就好了。”

策略要点:教师一开始不忙着介入到孩子的生成活动中去,当然,这种前期“等待”绝不是袖手旁观,而是找一个孩子们更为感兴趣的切入点。

随后的几天,孩子们自发地把家里的大纸箱带到班上,孩子们把纸箱一个个接龙,开起了火车。可没多久,他们就觉得不好玩了:除了嘴巴“呜呜”地叫,动也不能动,很快孩子们玩腻了。开始光顾纸箱的孩子越来越少,思思说:“能开来开去就好了。”“是啊,那我们怎样才能使它可以动起来呢?”我不失时机地抛出了一个问题。几个欲走的孩子留了下来,和我讨论起这个问题。这个说钻个洞穿根绳子拉;那个说绳子要拉破箱子的,不如推吧;……还是思思提议把箱子打通像玩呼啦圈一样,一起提着走,就可以开动了。孩子们先试探着打开箱底,思思和另一个孩子钻了进去,一起提起箱子,他们绕了教室一周,这一下,孩子们又围了过来,纸箱又成了热点。

策略要点:探索是孩子本能的冲动,幼儿的活动常常受到无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维等特点的左右,对事物的探索往往缺乏深度,孩子的兴趣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此时教师需要通过观察,找到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新的兴趣点。

    一日,孩子们在画瓷砖画。华华跑来急切地说:“老师,扬扬在箱子上涂得乱七八糟的。”我交代了副老师后,跑回教室,一看,扬扬拿着画笔饶有兴趣地挥洒着。“扬扬,你在干吗呢?”扬扬头也不回地说:“我在给我的车子喷漆呢。”我不由得微微一笑,欣赏了一番,说:“要是再有几个轮子就更好了。”“哎,是啊是啊!老师,能借我黑色颜料吗?”“行啊!”就这样,第一辆富有个性的“汽车”诞生了。此后,孩子们纷纷效仿,各辆汽车还被命名了呢,宝马、奔驰、凯迪拉克……我想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我们的“汽车制造厂”才能造出这么多不同型号的“高档车”,而且还不怕侵权呢。

   (策略要点:孩子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索周围世界的。当他们的行为表面看起来带有点破坏性时,教师先别急着制止或批评。因为这么做会误解幼儿的探索动机,使幼儿失去一个极好的探索创新的机会。“我”的肯定赋予了活动一个新的生成主题——“汽车制造厂”)

有了汽车,自然少不了玩交通类游戏,在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中,孩子们开得得心应手。突然,一个孩子不知怎的摔倒了,后面一大窜也不由得跟着“倒霉”,正当他们从“汽车”里爬出来的时候,对面的思思喊道:“钻隧道了!”说完,他主动往下一倒,从箱子里屈膝爬出来,又重新钻回从另一个出口钻出来,一时间,好好的交通游戏变成了钻爬游戏。大概受了操场边的毛毛虫隧道的影响吧,有几个孩子把纸箱拼接起来,真成了一个长长的“隧道”,随后又有更多的孩子加入到队伍中,当纸箱把整个操场铺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快要铺不下时,还有不少孩子还拿着纸箱等着继续接下去。忽然我感觉热闹的气氛似乎一下子变沉闷了,“哇——”一阵哭声传来,顺着哭声,我赶紧跑去打开其中一段,果然是蝶蝶。“你怎么啦?”“我不舒服,闷。”哎呀,人长时间窝在狭小的空间的确容易让人心烦气躁,我怎么事先没想到呢?我赶紧把“隧道”拆成一段段,速度也快了,笑声又回来了。

(策略要点:“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由于“我”的疏忽差点酿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教师无论在开展任何活动前都要对活动的安全性做一个充分的预计。)

又一日,宣宣急匆匆跑来告诉我:“有一个纸箱被辉辉踢破了。”当我赶过去时,一群孩子正围着辉辉:“要你赔! 要你赔!”“我……我是想看看车子硬不硬。万一撞车了安不安全。”“噢,是嘛,你真是个好质检员,”我灵光一闪,为了鼓励辉辉的探索精神又顾及孩子们的“爱车”热情,我想了一条妙计:“我们的汽车也该到时间维修了,我决定聘请辉辉为我们汽车制造厂的检修员,我们把车开到他那里去,如果出现问题,请开到‘修理厂’维修。我现在出任修理厂厂长,谁愿意做我的助手?“我——”,“我——”,就这样我们的“汽车修理厂”又开张营业了,又一批“小小修理工”培养起来了。

   (策略要点:在对待活动材料自然损耗的问题上,我们平时多数的做法总是重新再添置。为什么不让孩子尝试着自己解决“修理”问题呢?“我”的灵光一闪不是正吻合了《纲要》中的要鼓励幼儿学习如何用现有的技能来自我解决问题的精神吗?)

随着纸箱游戏的日益丰富,孩子们带纸箱的热情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熄灭过,而且形状、大小不等,越带越多。在他们看来纸箱是世界上最好的玩具。你瞧,一幢幢“高楼大厦”平地而起;一条条长长的栈桥可以通往世界任何地方;……每个孩子都像炫耀宝贝一样互相介绍着,摆弄着……渐渐地,他们对纸盒本身的颜色、形状、质地、用途等也开始产生了探究兴趣。

(策略要点:我们大力提倡“一物多玩”,这对幼儿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大纸箱开始,幼儿把探索目光转向不同的纸箱、纸盒,探索的点也由面及里,往更深一层探索。合作交流意识也大大增强。个体探索行为逐步转向集体探究,显示了幼儿在科探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眼看纸箱越来越多,收藏成了问题。孩子们提议将小盒子全部装到大盒子里去,可马上有人反对:“每次要玩大盒子,光搬进搬出就要花很多时间,不好!”于是又有人建议把大纸箱放到幼儿园的体育器械区里,让别班的小朋友也玩玩,把剩下的盒子套起来装,再叠起来;又有人反对,理由是自己想玩时,别人也在玩,怎么办?还有,玩坏了怎么办?这可是自己辛苦做出来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讨论继续着……)

   策略要点:“是呀,该怎么办呢?”在个体与集体之间做抉择的时候,不要说是孩子,我们不少成人的天平也会不自觉地倾向于个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尤其是道德教育为甚。尽管“我”可以在引导时可以很直白地告诉孩子一些道理,但这何异于说教?“孩子说:我听过了,随后就忘了;我看过了,也就记得了;我做过了,也就理解了。”让这样的讨论继续吧。)

 ●案例的思考与体会——滋润 * 思考 *体验

    一只被闲置的纸箱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的“纸”窗。我看到孩子们无穷的想象,领会了《纲要》的精神,了解了教育的真谛,也带给我更多的启示……

对于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点,如果单纯作为一种随机的科学探索活动,它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发展的整合是幼儿教育整合中的核心。这次玩纸箱活动的经历也一步步引领着我的教育理念及价值观的改变,同时也让我明白:不同的教育切入点,可以引发不同的教育内容——

滋润——营造氛围,寻找新的突破点,融《纲要》的理念与日常教育中。教师要用充分挖掘环境中的任何可教育因素,让幼儿在充分感受、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新的探索活动(包括认知、情感、道德等)。

思考——适当地介入,巧设疑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教师要利用“层层思”的方式,为孩子搭建由浅入深的层层台阶,引领着幼儿作更深一层的探究。另外,在幼儿间要鼓励“互动思”,通过借助同伴的经验开启自己的思路,提高合作意识,将个体探索行为逐步导向集体合作化探究的模式。

体验——教师要把幼儿的兴趣点作为一个载体,帮助幼儿建立新的经验。让不同的体验一起推动着幼儿健康地发展。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