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体育锻炼

浅谈幼儿园体育活动环境的创设

发布日期:2012年02月16日
作者:郑丽华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机关幼儿园

   体育活动对幼儿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许多幼教专家已作过精辟论述。斐斯泰洛齐指出:“体育活动得当,有助于品德训练。合理的体育训练能促进儿童的欢乐和健康,培养团体精神和兄弟般的情感,勤奋的习惯及勇敢、吃苦耐劳等品质”。蒙台梭利也曾强调指出:“体育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


   可见,体育活动是影响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活动能力,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培养幼儿优良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兴趣”既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最好老师,兴趣的诱发和培养主要源于良好的活动环境的创设,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为幼儿创设良好,积极的体育活动环境和活动空间。


   一、把握环境创设的定位和原理,全面规划幼儿园的总体环境
笔者认为环境创设的定位应是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它是一种活生生的潜在课程,体育活动环境创设应源于幼儿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幼儿发展的过程,其成效反映在促进幼儿发展的结果上,创设原理是应根据体育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情况对园舍进行总体布局,全面规划,对户外场地和空间进行精心布局。

    1、户外大环境布局。
  (1)地质地貌多样化。多样化是诱发幼儿活动兴趣的基本条件。我们在户外的地质设计了五类:沙池、水泥地、石地、草地、器械活动地;地貌富于变化: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平地、有斜面、有阶梯、有丰富的绿化带。


  (2)场地划分区域化。我们把户外场地大致划分为器械区、游戏区、沙水面区、动植区养殖区、绿化区等。
         

  (3)设备器械多功能化。这主要指体育活动区器械的设置考虑不同的功能及需要:包括数十种大小型器械、50M长跑道、面积宽敞的游戏场地、鹅卵石小道(赤足锻炼用)、沙池、水池、高低平衡木、蹦蹦床等,较好地实现设备多样化及多功能性。


   这样,幼儿园整体环境就成为一个“三维空间”,得以充分利用。比如,花圃成为天然的绕跑练习点;弯曲的小路成为幼儿拖拉玩具、抬轿、立定跳远、蹲点等好场所;大型玩具成为我们练习各种基本动作的好地方;我们还利用沙池练习跳跃攀爬运动;利用墙面练习投掷……,就这样我们几乎没有落下每一个可利用的角落。

    2、室内等小环境的有效利用。
   除了大环境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一些小环境的体育条件的创设也是起着补充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教室阳台中的体育活动区,地面上画些跳格子、脚印、几何图形供幼儿进行一些动作练习(如跳、跨等),可在上方悬挂一些自制玩具或精美可爱的小饰物,高低不同、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跳起触物;还在一些小空间如阳台、走廊等处放置一些小型的体育器械,如呼拉圈、拉力器、皮球、高跷、沙包等,供幼儿休息或课间时随时进行活动。


   总之,总体规划和创设一个合理、科学、多样化、多功能性的环境是有效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是有效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大物质空间。


   二、开发器械功能,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物质空间
器械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物质空间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与幼儿体育活动更密切相关。我们在观察幼儿使用器械活动中,发现同一器械因其使用方式不同对幼儿参与活动状态以及活动行为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器械可以引发幼儿进行体育响动的愿望与构想,并产生相应的行为。操作器械引起的方法越多,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高,得到的身心锻炼也就越全面。


   可见,器械作为幼儿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不仅是幼儿体育活动的辅助材料,而且是幼儿体育活动的操作材料,我们充分开发利用器械的功能,将活动中的物质因素转化为教育要素,融入幼儿体育活动中,通过幼儿活动主动作用于器械,使器械的运用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最大程度的推动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老器械新玩法。每一种器械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的一些常见器械,如球、圈、绳、垫子、沙包等,都是可以创造性地老器械新玩法。我们在熟悉各种活动器械的功能和掌握其技能后,开发挖掘其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一物多玩。如绳,除了常见的玩法(跳),我们还开发出合作玩“荡绳”、“钻绳”、“抛绳”、“踩绳”等一系列新颖的玩法;再如垫上运动,除了垫子的常规平放可玩出各种垫上动作以外,可将垫子垒高叠放,玩出各种翻爬、跳的动作;相叠交叉,形成山坡状,提高垫上运动的难度……不同的玩法发展了不同的动作和能力。我们在鼓励幼儿一物多玩时,用暗示启发或共同参与的引导方法,帮助幼儿创造出更多的玩法,孩子们在活动中玩法越玩越多,兴趣越玩越高,思路越玩越广,自信心越玩越强,身心也就越玩越健康了。


    2、废物利用,自制器械。我们收集各种废旧物品,自制的器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趣味性强,更能激起幼儿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我们师生共同收集,共同制作,如利用竹竿和布缝制了轿子;用果奶瓶和松紧带做拉力器;在矿泉水瓶中装上沙、水等就成了幼儿活动的辅助器材(如保龄球);挂历纸做成了活动的纸棒、飞镖等;易拉罐捆绑或连接成串变成了梅花桩、拖拉玩具;巨大的家用电器的包装箱成了“山洞”、“坦克车”等;米袋、垃圾袋装饰后变成了可爱的跳跳袋;弹子、豆子、棍子、旧报纸、布头等成了幼儿赤脚活动的好材料……。这些器械制作方便、节省、便于更新,孩子喜爱,锻炼效果好。


   另外,我们还非常关注趋于现代化的新器械,并大胆的尝试使用,如滑板、羊角球、滚筒等,在现有的资金条件下,尽量开发新器械的功能。


   总之,通过我们的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充分发挥体育器械的功能,使体育活动能够更大程度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培养创造力,促进幼儿各种基本动作的发展。


   三、发挥主体功能,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心理环境
   我们认为,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主体。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一定的目标,运用一定的手段,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作用于幼儿,使之发生变化并达到符合预期目标的结果,是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主体。幼儿则是在教师影响下,以自身的主动活动获得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主体作用制约着幼儿的主体发挥,教师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以其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指导作用能引起幼儿主体的活动愿望、活动行为以及产生预期的结果。新《纲要(试行)》指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发挥教师与幼儿双主体的教育功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空间,使幼儿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


    1、树立正确的体育活动价值观,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
   体育活动是教师通过对幼儿运用指导,使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运用各种感官,学习使用自己的身体,锻炼提高体能,并通过活动技能的习得与自我意识的提高来发展幼儿心理品质,促进社会性发展,从而奠定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基础。

   通过学习、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要以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并渗透德、智、美诸方面的教育。体育活动需要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但不能太强调技能,而应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活动中去玩、去尝试、去探索,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如:中班体育活动“袋鼠蹦蹦跳”,整个活动用游戏的情节贯穿始终,在幼儿尝试双人跳羊角球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幼儿协调性、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大班孩子刚尝试玩小滑板车时,我们不断地鼓励他们:“别害怕”“你能行”“好棒”帮助他们克服活动中的畏惧心理,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2、以自身积极的情绪状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
   教师的情绪态度与能否带出高质量的体育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最佳情绪应是积极、活泼、充满朝气,而且能调动活动气氛。在体育活动开展前,我们应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点,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出现在孩子面前,穿上最适合运动的服装,动作有力到位,做孩子的玩伴,用自己的活力感染和带动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如在玩滚筒水车游戏时我与孩子们一起玩,由于孩子们重心低,容易掌握平衡,而我却足足地摔了几大跤,就是在这种欢乐、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更密切了,孩子们“玩”兴更浓了。

    3、充分发挥互动作用,引发幼儿自主学习与探索。
   在我们的教育中,有时我们教师要教给孩子的,孩子不一定想学,而孩子需要的教师却没能让他学,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使“教” 与“学”统一起来,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能根据自己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索。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为幼儿提供适合不同个体的活动内容,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幼儿作为体育活动中的一个主动学习者,活动内容应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并通过幼儿自身的主动活动来获得新的发展。由于幼儿身体和心理存在个体差异,在体育活动前我们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分层指导;在活动中则全面、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时给予不同指导,尊重捕捉幼儿自发生成的东西,及时给予鼓励、反馈和帮助。如,在小班“小羊过桥”的活动中,我们可设计安排不同高度、宽度,不同状态的“小桥”,有纸桥、绳桥、积木桥、长凳桥等,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平衡练习。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走难度高的“桥”,并用游戏的情节、口吻暗示可拿着沙包等辅助材料过“桥”,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则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平衡能力,使他们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

   其次,让幼儿在分散活动中,获得自由、自主的锻炼机会。如在分散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自由选择器械、自由选择玩伴、自由选择玩法;创设体育活动区,打破班级、年龄的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通过活动环境中的人和物发生交互作用,锻炼身体,发展基本动作,同是习得对人、对事、对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在自愿、自由的气氛中,在宽松、随机但非放任的指导中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练习、调控活动量,并做好保育工作等。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分配能力,随时从幼儿那里获取信息并及时反馈,还要有驾驭语言的能力,对孩子的指导不强行介入,用暗示、游戏、商量的口吻等灵活使用指导语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再次,提供探索活动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探索,尝试以及运用自身已有的经验不断地寻求不同的活动方式。在体育活动中,在注重幼儿自身经验的学习的同时,还应充分给幼儿探索提供机会,做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启发者和引导者。如玩“车轮滚滚”时,开始孩子经常出现“翻车”现象,我们便引导他们观察玩得较稳的幼儿,通过相互观察和模仿,他们很快就掌握了“不能抓得太死,既要放手又随时调摆方向”的要领。在幼儿熟悉了“车轮”的性能和玩法后,我们提出“赛车”跑和“接力”跑等玩法,鼓励孩子,通过亲自体验,不断捕捉、感觉、摸索出更高难度的玩法,我们还注重让幼儿共同分享经验,创造条件让孩子把各自经验给予展现、迁移。

   以上是笔者在认真学习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之后,结合实践,对幼儿园良好体育环境创设的认识和思考.需要强调和指出的是,幼儿园环境创设已经从单一的物质环境创设进入了更高层面—心理环境的创设,两者都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和教师成为心理环境的主要实现和表达者。另外,在体育环境的创设中,我们不可忘记安全性是最主要的,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谈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发展。

参考书目:
1、《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薛菁华、孙圣和编著,南京出版社 1993年出版。
2、《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王志明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
3、《师生互动行为研究》刘晶波,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