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民间游戏

利用民间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综合智能

发布日期:2012年01月06日
作者:叶小朵     来源:深圳市彩田幼儿园

   一、 问题的提出
   如今适合幼儿的游戏越来越少,很多幼儿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很少,有些甚至整天与电视、电脑为伴。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民间游戏逐步被人所淡忘。我国有着丰富的民间游戏素材,有很多的经典游戏更是代代相传。将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元素渗透于幼儿园的教学之中,既弘扬了我国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又使民间游戏能丰富幼儿的童年生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①。《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②。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面对传统的民间游戏,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班级中开展有一定的价值。
 
   二、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发挥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
   通过调查发现:在我班40多名幼儿中,只有不足10%的幼儿偶尔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玩过一两个民间游戏,20%的幼儿以自发地组织1——2个游戏,70%的从未接触过民间游戏。通过家长反馈的意见得知,家长非常支持在孩子间开展并推广民间游戏。

    为了加强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积极性,体现主体性,在幼儿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利用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带动幼儿了解民间游戏。户外晨间锻炼的游戏很多,如跳像皮筋、跳绳、跳房子、踩高翘等。幼儿根据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如:我班体育活动中进行的“跳皮筋”,教师先在场地上画好各式各样的“房子”,幼儿站在第一格,将小沙包丢进第一格,然后单脚跳起,按格子的顺序,逐格踢到最后一格,再踢出格外,拾起沙包,回到起点,将沙包丢进第二格,依次进行。

    2、与主题教育活动内容相吻合,挖掘民间游戏。我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兴趣来选用适当的民间游戏。如我班幼儿对民间游戏“转陀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幼儿第二天还带来了自己的陀螺玩具,与同伴一起分享玩陀螺。为此,我设计了主题活动《陀螺》,引导幼儿由单纯地玩陀螺发展到探究陀螺旋转的奥秘,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开始让幼儿了解陀螺,通过实物和替代品探究陀螺的外形特点,在这活动中,通过教师引导、同伴交流,幼儿积极探究,自己发现了陀螺的特点,还通过预测、验证、讨论这几个具有层次性的环节,教师一步一步地向幼儿提出任务,不断增加难度,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参与活动,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寻找替代品来探究陀螺的特点时,他们自己还发现了转得快的东西的共性与转得慢的东西的共性。

   其次是制作陀螺来让幼儿了解陀螺旋转的奥秘。第一次制作大多数幼儿都用普通纸画圆,用目测的方法寻找中心点,然后把牙签或吸管插进去。有的幼儿做完陀螺后开始试转,结果发现转不久,有的甚至转不起来。于是,教师请幼儿思考不成功的原因并讨论:自己成功了吗?为什么?待幼儿都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找不到中心点,轴过长或过短,材料选择不当等等,这为第二次制作打下了基础。接着,幼儿开始再次制作陀螺,有的幼儿将绳子套在铅笔尖上,一手按住绳子,一手拿铅笔画圆;有的找到小瓶盖来画圆,并尝试制作三角形、正方形陀螺,准备将三者作一比较;还有的幼儿用尺子横穿圆心画了一条直线,同样再画另一条直线,相交的地方就定为中心点。每个幼儿都边制作边用画记录自己的成果,幼儿从制作和讨论中发现,要想使陀螺转得好就必须选择好中心点,调整重心,操纵杆要牢固并长短适宜,基本上明白平衡和重心的重要性。幼儿第三次制作陀螺时基本上都掌握了制作方法,他们能自己调整牙签的长度,找中心点的时候也有了一定的策略。最后,幼儿还进行了一次计时陀螺比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利用一日当中的过渡环节与孩子探索民间游戏。《纲要》中指出:“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幼儿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如:幼儿自由活动、饭前饭后、离园前等各环节过渡时,我们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翻绳”、“找东西南北”、“石头剪子布”等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将民间游戏贯穿在一日活动中,也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4、与家庭互动,挖掘远去的民间游戏。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班级开展民间游戏过程中,从民间游戏的搜集、民间游戏的开展,无不体现了家长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家长向幼儿介绍自己玩过的游戏时是那么负责,尤其和幼儿一起游戏时对幼儿的指导是那么到位。《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从家庭中获得了丰富的民间游戏经验,又把在幼儿园分享到的游戏经验延续到家庭中,整个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三、利用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综合智能发展
    1、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游戏中诙谐有趣的儿歌朗朗上口更是使孩子们乐在其中。如:《拉大锯》、《炒蚕豆》等,不需要任何的道具,孩子们就可以自由结伴,随时随地的进行游戏活动。游戏中他们可以大声说笑,自由奔跑体验游戏的快乐。如我班的林洁小朋友,性格内向,胆小。然而,自从民间游戏在我班开展后,我明显的感觉到了她的变化,上课时还能偶尔的举手发言了;游戏时她那高兴的劲更是无法形容,这都是民间游戏给她带来的改变,使她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变得活泼开朗、充满自信。

   2、民间游戏在充满趣味性的游戏过程中有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如:“丢手帕”游戏时,大部分幼儿处于等待之中,有的幼儿甚至一次也没轮到,按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他们早熬不住了。但民间游戏独特的趣味性吸引了幼儿把游戏中的等待转变成自身内在的需要。这对培养孩子的坚持性、自觉性、幼儿规则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探索科学兴趣的培养。如:开展的主题活动《陀螺》,从简单的玩陀螺的民间游戏中发展到探究陀螺的旋转奥秘这一过程中,幼儿已掌握有关平衡、重心的经验,教师重点将它们条理化、系统化,使之在幼儿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虽说之前幼儿在尝试中有过失败,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最终还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科学探索过程。

    4、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的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体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之间建立浓厚的感情。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们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要什么有什么,以至于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不懂得谦让、合作。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2~3名以上的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它满足了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翻绳》、《顶指顶锅》等游戏,它们就满足了幼儿合作的需要,游戏中幼儿必须互相配合,共同合作这个游戏才能有序的进行下去,否则游戏将无法开展。孩子们自然的结成伙伴,自然地更换角色,在无形中增强了合作与交往的能力,使他们自然而然的就在游戏中学会了合作、交往、分享、助人、谦让。如我班的徐振鹏小朋友,好动,随意性强,做事不喜欢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游戏的时候总喜欢在操场上跑来跑去影响了别的小朋友的正常活动。然而自从民间游戏在我班实施后,他变了能耐心的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进行游戏活动了。特别是在过渡环节时候,经常找小朋友合作安静地玩翻绳游戏

   5、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民间游戏就为幼儿提高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使他们能够互相坦白,逐步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而游戏中的儿歌更是趣味性强;有节奏;朗朗上口,如“拉大锯”,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拉,拉,拉大锯,姥姥家门前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就是不让二妞去。”不但玩的开心,更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6、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及社区里的人,对儿时的游戏常难以忘怀,这对开展民间游戏推动极大。在家庭里,家长怀着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与爱心,去和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同时也能了解幼儿在园里的发展情况。在社区里,好玩的游戏自然能把大人和小孩凑在一起,形成互动、尽情游戏,这对现代的独生子女,获得了宝贵的社交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总之,民间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它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较强的随意性、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广泛的内容,简便易行、易学易会,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民间游戏,同时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实践、深入反思,更大程度地体现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