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事业发展 > 历史与现状

鄢超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文本到儿童发展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12日
作者:鄢超云     来源:幼儿教育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颁布实施10周年。10年来,幼教工作者都在认真阅读和努力践行《纲要》,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三种不正确的阅读方式,即听读、选读和误读,使得某些教师对《纲要》的理解和实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事实上,教师对《纲要》的理解和实施是一个逐渐深入的、从理解到行动的过程。但无论如何理解和实施《纲要》,我们的立足点都应落在关注儿童的发展上,而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幼儿;理解和实施;儿童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自2001年9月颁布实施以来,至今已整整10年了。10年来,各级教育行政、科研部门以及幼儿园都在组织幼教工作者阅读、理解和实施《纲要》。其中,幼儿园教师在《纲要》的影响下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也即广大幼教工作者对《纲要》的理解和实施情况究竟如何,是一个很值得认真探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有学者将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教师理解(知觉)的课程、教师实施(运作)的课程和儿童经验(获得)的课程等五个层级。不同层级的课程之间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纲要》虽不能等同于“课程”,但由于从文本到教师的理解、实施,再到儿童的体验、收获,是很不一样的,所以也可以分析为“文本的《纲要》”“教师理解的《纲要》”“教师实施的《纲要》”和“儿童经验的《纲要》”几个层级,层级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在《纲要》颁布10周年之际,本文借助课程层级理论,对教师在实践中对《纲要》的理解、实施作些分析,以促使《纲要》的进一步贯彻落实。

  一、教师是如何读《纲要》的

  呈现在广大幼教工作者面前的《纲要》,只是一个文本。从“文本”到“理解”的过程,每个人各有不同。

  在讲教师是如何阅读《纲要》的问题之前,首先要承认,在我国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读过《纲要》,甚至不知道何为《纲要》。这些人主要包括两个极端群体,一是“低端”群体,如农村、边远、经济落后地区的一些幼儿园、学前班教师,二是所谓“高端”群体,如一些号称“国际化”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这些所谓“高端”幼儿园的举办者和管理者往往热衷于标榜其“独特”的学前教育理念与模式,不屑于读《纲要》。本文不打算讨论后者的问题,而想就前者的问题作些分析,谈点看法。

  “低端”群体没有读过《纲要》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与其指责这部分教师态度不端正、专业水平低、缺乏学习积极性,不如走近他们,去“阅读”他们。

  这样的教师大致有三类。一是学前班教师。根据中国教育年度统计公报数据,2000年全国共有学前班38.8万个,占全国总幼儿班级数的50.3%,2007年共有28万个,占35%。实地调查发现,学前班教师中未读过《纲要》的不在少数。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学前班是附设在小学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些学前班一般由小学统一管理,课程内容、课表、作息时间、任课教师等通常也与小学一样,语文课时间由语文老师去上课,数学课时间就由数学老师去上课。这些教师的业务学习也是小学式的,他们未读过《纲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教师认为学前班就应该跟幼儿园不一样,应更具“小学”的特点,因此他们认为,对幼儿园有指导意义的《纲要》对学前班并不一定具有指导意义,他们也由此认为学前班教师学不学《纲要》无关紧要。甚至有一部分由幼儿园举办的学前班,为了强调其“小学”的性质,会故意置《纲要》的教育理念于不顾,采用小学化的教学和管理方法。二是转岗教师。在当前的幼儿园教师中,很多是由小学教师等转岗过来的,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未读过《纲要》。三是低端民办园教师。一些小型私立幼儿园以营利为目标,聘任教师时基本不考虑教师的专业背景,这些教师之前可能从事的是秘书、化妆品推销员之类的职业,上岗前和上岗后都基本没有经过培训。这些教师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听说过《纲要》。

  可以预计,随着国家提出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尤其是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对农村学前儿童入园率作出硬性规定,一段时间内,幼儿园教师的缺口会很大,或许在这期间,没读过《纲要》的教师数量还会有所增加。这就提醒各级幼儿园教师培训机构,在对不同类别的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纲要》的学习有所安排。

  以上是对部分教师未读过《纲要》情况的简要分析。那么,读过《纲要》的教师他们又是怎么读的呢?事实上,如何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如何理解、如何实施。有三种不良的阅读方式是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