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体育锻炼

通过观察和指导促进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发展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04日
作者:梁丽     来源: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幼儿园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身体从何而来,从运动中来,运动塑造了身体,运动对强健身体有积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师会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各样体育活动来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

    1、对于幼儿来说,体育活动是什么?教师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又体现在哪?
   体育活动是幼儿进行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适应个人需要、发展自我、锻炼自我的方法,它包含着比幼儿身体方面更多的内容,而且,应该把幼儿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仔细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一直以来,我们对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认识都有误区,以为只要孩子在活动中玩得开心,尽兴,注意安全就行。其实不然,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观察者。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是建立在尊重幼儿人格基础上的一种观察,是需要从体育活动的多维效应来观察幼儿的一种观察。教师有了观察,才有可能来培养自己的观察意识,才有可能在观察中帮助和指导幼儿的活动,给予适宜调整措施,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搭桥铺路,使活动提升为更高的一个层次,一个飞跃。

    2、在幼儿的体育活动中,我们老师应该观察什么?
   带着问题,让我们先走进一个具体的幼儿体育活动。在教学楼下小操场,我和小班的孩子们一起玩球。有的在忽高忽低地拍着球,而有的用小脚踢球,追着玩,嘻嘻笑笑,玩得不亦乐乎。此时玩球变成为孩子们最关注的事情,也就是他们的兴趣点。有兴趣就是个良好的开端,在适时的时候,对不同表现的幼儿提出指导和帮助的方法,让幼儿持续保持玩球的兴趣并争取延伸玩球内容,让幼儿的兴趣点达到最高程度。这时我的“摄像机”里记录了这样的内容:多多和妹妹两人乐乐呵呵地一起拍了好一会儿了,似乎觉得没什么新意想放弃了,因为她们的速度越来越慢,我及时走过去提醒:多多、妹妹,除了拍球,我们还可以怎么玩球呢?多多马上说:球可以用来滚呀!说完马上滚了起来。妹妹看了也不干示弱,老师老师,球还可以用脚来踢,说着脚也动起来了。本来一直在埋头拍球的两人,又都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新玩法。旁边的小朋友看到了,起了竞争之意,纷纷献宝,展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玩法。新的兴趣点出现了,同时带动了幼儿竞争与探索意识的提高。另一边,张家豪边踢边追,满头大汗,累得快跑不动了,我赶紧把球放在下巴和肩膀之间夹着走过去,说:“家豪,你有什么办法不用手拿也不用脚踢,把球送回家吗?”家豪,看着我的做法,他也试着去做,一次不成两次…在这个探索尝试过程中,体现了相对的动静结合,让不断奔跑中的孩子能做适当的休息。其他小朋友看到了,有的想到了用两腿夹球,在我们的启发下,孩子们尝试着各种运球的方法。孩子们纷纷欲试,又一新的兴趣点出现了,更加激发了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的维持和锻炼的目的。在接下来的探索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了难题,夹在双腿间的球一走就滚出来;两人肚子合抱球也总是走到一半球就掉下来;反复重复,尝试,可孩子们并没有气馁,他们反复重复,尝试,反而在这一环节中的欢笑声更多更响了,因为他们体会到了探索、合作的乐趣,经过努力,陆续战胜了困难。在这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自信心增加了,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了勇于挑战自我的机会,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健康成长。 
   在体育活动中,除了注重发展幼儿的“身”,还应注重发展幼儿智力,使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在活动中观察这项活动是否适合本班幼儿身体发展水平,其场地、器械的预置、规则的制定是否便于幼儿锻炼,并具有锻炼价值。同时要观察幼儿对此项活动是否感兴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只有适度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要求过高过低都不行。再如,在一次小班的“小小跳水运动员”的跳跃练习活动中,我提供了两种不同高度的长凳让孩子练习跳跃。当我抬出较高的长凳往较低的长凳边一放,孩子们马上发现了差异,欢呼雀跃起来,好多孩子纷纷向我表示:老师,我要跳高的,我要跳高的。由此可见,孩子们喜欢冒险,喜欢挑战,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较感兴趣。作为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关注儿童的发展潜能。提供给幼儿的运动的材料要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水平,不同的层次面,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对体育活动保持兴趣。能力较弱的孩子就可以选择较低的长凳来跳,看看两岁半不到三岁的好些孩子就在较低的长凳上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地,跳得欢天喜地。只有适合自己活动的器械与材料,才能让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使之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因此,作为老师,在体育活动的观察中,注意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捕捉到幼儿的信息,让它生成下去。我认为,体育活动中的观察,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对所有的幼儿提出一种要求,能力强的幼儿感到吃不饱,提不起兴趣,能力较弱的幼儿则不敢吃,丧失了信心。这都将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在观察后的要求上要因人而异。  

    3、在体育活动中选择合适的位置,积极耐心地倾听,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开展体育活动时,一个班的活动场地是相对独立的,各项活动也有相对的空间。当幼儿活跃在活动场地的各个区域时,教师自然成了“摄像机”,既要眼观八方,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别。因此,选择合适的位置观察幼儿显然很重要。教师可选择一个“中心”来观察幼儿,这个中心是当天活动的重点区, 可以是本班多数孩子的兴趣区,也可是本班多数孩子的难点。比如说:今天活动的重点是学习攀爬,攀爬的器械并没有足够多让每个孩子同时练习,这时我会提供并鼓励部分幼儿选择相关活动器械在附近的固定区域进行活动。那我所选择的“合适位置”便是攀爬区了。当然,这个中心的材料、场景不能设置在整个活动场地的角落,或有障碍物遮挡的地方,一定要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教师要做到同时兼顾,不能久留在某一区域,冷落了其他区域;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明确的观察内容。在观察指导沉浸在攀爬乐趣中的幼儿掌握了攀爬要领之后,其实我们可以走到“踩高跷区”去听听孩子的成功、喜悦、困难,进行再指导,再提高。也许这个区幼儿的关注点就是老师的倾听,和与老师的积极交流了。

   可不,我刚走过去,贝贝和佳佳看到我便激动地从高跷上下来,跑到我身边高兴地说:老师,我和贝贝比赛谁走得远。还没等我回话,喜欢依赖老师的磊磊双手提着两高跷也走过来了:老师,我踩不上去,老是掉下来。你帮帮我好吗?磊磊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一直都不是很强,还不能完全掌握踩上高跷提好绳的方法。满头大汗地妹妹这时也得意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走得那么远(边说边指着),拉得我的手都红了。说完给我摊开了手,果然两道明显的红印子。肯定是太用力抓的缘故。对于孩子们的成功、困难、喜悦我都一一给予了肯定、帮助与指导,运动、快乐持续着。有了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教师能及时了解孩子们具体活动感受,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幼儿不断尝试操作,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这些活动材料的物尽所值的作用,最大能力的调动起幼儿的参与兴趣,主动、积极、尽兴地活动。有了老师与幼儿的交流,才会出现尊重儿童的意见与想法,活动开展的空间加大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更加准确地了解、认识孩子,观察到孩子在游戏中表现最真实的自我,把握孩子真实的意愿、兴趣、爱好。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还得注意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虽然在活动中老师经常会或蹲或跪下来与孩子交流,视觉高度一致了,但是否也能做到心理高度一样呢?在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当孩子提出不同的一件或某种需要,老师是否予以尊重,不随意否定或拒绝,这是一种对幼儿人格、意愿和需要的尊重。比如在“踩高跷”游戏中,本是让孩子练习手脚的协调性,锻炼活动的平衡感,双脚踩在高跷上,双手提直绳子并抓紧,让身体保持平衡行走。但还没玩多久,张家豪就从高跷上下来,提留着绳子甩着玩。首先这一动作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具有危险性,摔到自己或别人都有可能,其次这与活动目的也不相符合,但我没有因为他不按要求做而去随意批评他,而是及时对他说:“这是个很好的玩法,老师想看看你踩在高跷上是不是也能走得很好。”家豪一听,马上高兴地演示起来:老师你看,我能走得很快,走得很远的。在和孩子说话时,象朋友一样和蔼可亲,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在和他商量,彼此是平等的。仔细思考一下,其实他这样玩一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二也算是探索出高跷的新玩法,孩子并没有错。所以,我要和孩子一样高,需要教师真正的把自己放在和孩子一样高的地位来考虑和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分析,与孩子的积极互动交流,我们了解体育活动的丰富、生成、延伸也是需要从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的出发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活动中教师应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介入幼儿的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才是真正有效率的体育活动。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