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社区家庭 > 社区教育

农村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微调查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9日
作者:贺琳霞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建构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的模式,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政府提出的目标来看,如果仅仅依靠托幼机构的力量,是难以为每个幼儿提供接受较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机会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幼儿教育的空间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挖掘本地人力、物力资源,多渠道、多形式提供与本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保育和教育,以满足农村学前儿童发展及家长教育子女的需要,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打破农村办幼教的“等、靠、要”思想,探索符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低投入、高效益的农村幼教模式。

  二、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选取陕西关中的20所农村乡镇幼儿园作为调查对象,每所幼儿园在园总人数均在150人以上,其中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四个地区各随机选取5所乡镇幼儿园。共发放幼儿教师调查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份。共访谈12位幼儿教师和12位幼儿家长。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的认识

  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显示所有幼儿教师都认为在农村有必要开展“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在访谈中问及原因,70%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因为很多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就是看孩子”,“上幼儿园就是让孩子认几个字,算几道题就行了”。家长访谈中也发现,无论是祖辈家长还是父辈家长都认为有必要进行家园合作,并表示如果幼儿园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只要自己力所能及,都很乐意去做。

  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和家长都能认识到协同教育的重要性,都有合作的意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发现双方对协同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尽管教师也都认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是伙伴关系,但在访谈中发现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始终处于主动的权威的地位。家长处于旁观者的被动地位。例如,“家长会、接送交流、电话交流、家园联系册”等家园联系的形式主要是传递幼儿园的教育信息,提出家庭教育的建议和要求,基本模式是教师讲家长听,家长没有主动参与,这使家长与教师无法实现真正的合作。在访谈中也发现,没有一位家长表示会主动为幼儿园帮忙或提建议,原因在于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应该帮不上幼儿园什么忙,

  (二)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1.家园合作的形式。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都发现所有幼儿教师都会主动和家长联系,尤其在孩子出现异常情况时。家园合作的形式依据使用频率的高低主要有接送交流、电话交流、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访等五种形式,其中接送交流占95%,电话交流占90%,家长会占90%,家园练习册占80%,家访占60%。当在问卷和访谈中问及最理想的家园合作形式是什么时,95%的教师认为是家长会,其次是电话交流。访谈中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认为家长会上家长比较集中,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比较多的问题。省时省力,而电话交流则方便及时,适于解决某一个幼儿的个别的小问题或突发问题。而家长则认为电话交流较为理想,其次为接送交流、家园联系册,主要原因是这几种形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比较“方便自由”。

  2.家园合作的内容。

  问卷调查发现,84%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与家庭是伙伴关系,16%认为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有93%的幼儿教师认为在农村有可以利用的家长资源,只有7%的教师认为没有可以利用的家长资源,但在教育实践中只有33%的教师利用过家长资源,如教师布置环境时,会剪纸的家长送来剪纸,开书店的家长借书给幼儿园的图书角等等。家长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都有利用家长资源的意识,而现实的种种原因使她们对家长资源的利用仅限于物质方面的,家长的非物质资源如家长的兴趣爱好、职业优势等并没有利用。其次,家长资源的利用可以帮助幼儿园各个方面的发展,所以家长资源可以被幼儿园教学、管理、科研等各个方面所用,如把家长资源用于教学,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计划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评价等方面,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对家长资源的利用仅限于环境的布置、教学材料的提供等方面。教师认为阻碍利用家长资源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农村留守幼儿比较多,老人带孩子的比较多,难沟通;其次是家长忙,没时间;第三是家长观念,如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