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体育锻炼

浅谈体育游戏中引导幼儿合作的策略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作者:周静曾莉     来源:重庆市沙坪坝区西南医院幼儿园
   国际21世纪实际教育委员会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共处与合作,这是当前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

   然而,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他们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不合群、自私等。幼儿园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体育游戏来完成其教学目标的,体育游戏有它的独特的规则、情节,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为了达到游戏的目的,幼儿必须通过互相合作去完成各项活动。在目前的体育游戏活动中,还存在这些不足:1、教师总以小组竞赛为主,幼儿既缺乏合作意识又缺乏合作能力,游戏中的矛盾常常以攻击行为和向老师告状为终;2、游戏的形式陈旧,教师对游戏的玩法没有创新,对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3、材料的准备上大多使用成品或半成品,孩子玩几次就失去了兴趣;4、当游戏遇到困难时都找教师解决,当材料缺乏时,打架争抢的现象就更严重了。《纲要》指出:“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由此,我班力图以体育游戏为基点,通过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使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养成关心他人的一种协商合作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从而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一、投放适宜的材料引导幼儿合作
    1、投放数量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必备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投放数量适宜的材料,在幼儿合作的游戏中,起着十分关键作用。如体育游戏中减少游戏材料,有意制造矛盾,让幼儿在失败中产生合作的需要,提高交往能力。

   但游戏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次性能完成的工作。教师要在幼儿游戏中认真观察和指导,并针对游戏情节的发展对材料做适当增加或调整,以促进幼儿长时间的游戏兴趣。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措施:
   (1)观察记录幼儿操作材料的情况,记录游戏内容。
   (2)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在游戏的时候,教师对幼儿“玩什么游戏,需要什么材料,对什么材料感兴趣”进行观察了解,把观察的结果作为游戏材料投放的依据。在游戏《过河》中,我们投放的材料是每位幼儿两个鞋盒子,孩子们踩在盒子里滑冰似的游戏了七、八分钟就感觉乏味。这样的游戏材料对于大班的幼儿没有挑战性,激发不了他们游戏积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对游戏材料及时调整,改用大的纸箱,孩子们积极探索出用两个纸箱交替的方法,友好合作成功过河。

   幼儿操作材料的时间往往受数量和内容的影响,应该多给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和启发,有助于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达到材料的创造性运用。我们要在游戏中认真观察幼儿对材料的使用频率和操作时间,认真分析和寻找原因,必要时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启发幼儿,帮助幼儿拓宽思路,教师的启发为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插上了翅膀。《小小救援队》是我班自创体育游戏,投放的材料为长方形纸箱(幼儿起名:救生艇),数量仅是幼儿人数的一半,争执材料过程中,教师以教官身份及时介入:“艇很大,就只能做一个人吗?”孩子们豁然开朗,三名幼儿同坐一条救生艇,采用交替艇的方法成功完成救援任务。在活动中制造矛盾,让幼儿慢慢学会与人相处,引导幼儿与人分享,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2、投放材质适宜的材料,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
   有人曾对各年龄阶段的幼儿运用游戏材料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越是年龄小的幼儿使用模拟实物的游戏时间越长,越是年龄大的幼儿使用废旧物品与天然材料的游戏时间则越长。特别是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已具有积极思考和较为稳定的游戏行为的能力,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幼儿的探究和自主性发展的需求。如:幼儿收集的油壶,教师加工成了可供练习同步走的器械。当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合作两人同步走时,器械从中间断开,无形增加了合作的难度。可见,由于材料材质的不适宜让孩子们感觉力不从心,体验不到成功感,最终放弃了游戏。

   二、教师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策略
   1、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让幼儿乐意合作。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巧妙选择和设计游戏内容,充分挖掘体育游戏中的教育价值,为幼儿创造交往、合作的平台。设计活动时,有意识的把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有机结合多组织一些竞争性强、合作多的活动,以便让幼儿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合作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在游戏“少林功夫”中,我们用装满水的油壶,请幼儿运到场地的另一边。孩子们跃跃欲试,兴趣浓厚。有的幼儿双手提;有的幼儿拖着走;无奈,装满水的壶太重,单凭一个孩子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运水任务。看着孩子们的失落,老师适宜的引导:“水壶太重,一个人提不动,怎么办?”冯吉春首先想到:可以两个小朋友抬。孩子们的合作弥补了刚才游戏失败的失落,成功将水运到对面,在成功完成任务后,孩子们之间增进了友谊,为下一次合作打下了基础。
 
    2、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合作行为。
    以往的规则大多是教师制定,幼儿充当的是机械的接受者和执行者。为了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交往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参与制定游戏的规则。如《小小救援队》中,孩子们在初次活动后,根据自己的体会,制定了规则:过河时脚不能踩在水里;坦克车要两人配合。因为是自己建构的规则,孩子们都能自觉遵守并成了规则的捍卫者,在游戏中,幼儿相互间的合作会更自觉、更主动、更规范。此时,教师在游戏中适当的提醒、暗示幼儿的合作行为,为规则的执行提供条件。
  
    3、刺激幼儿的正确行为,强化合作能力。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的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时,老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鼓励:“你们配合的真好!”“你们能想出喊着节奏,同时迈步向前走,真聪明!”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的点头、翘起大拇指等,都让幼儿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的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的、自觉的做出合作行为。

   对于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老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你们要商量着玩。”也可请合作能力较强的幼儿帮带。在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的形成。

   三、利用现代技术,再现幼儿的活动情景,增强幼儿合作的积极性
   在幼儿合作活动时,我们常会用照相机拍下他们热火朝天的欢乐情景,让幼儿观看照片,帮助他们获的情感上的愉快体验,使幼儿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满足,以此来强化幼儿合作的行为。

   总之,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早期教育》2003年12期   作者:郑春红
          《游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策略》作者:刘萍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合作游戏能力的探究》作者:胡宏玮                                                                  编辑:ls